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数字金融:四大特性化解金融发展不平衡

2022-05-28 20: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金融成为了金融业发展突破的新代名词。

作为第二轮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今年年初央行印发的《金融科技规划(2022-2025)》在此前明确了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着重解决金融科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在此后的两会上,数字金融也同样成为了热议话题。

“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科技的普惠性”、“进一步引领普惠金融开拓局面,支持乡村振兴,引导金融业支持实体经济稳增长”、“通过构建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高金融数据的通畅性和使用率,进一步提升数字金融的普惠度,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尤为受到关注……

那么,数字金融如何解决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重点就在于依托以下四大特性,摆脱传统金融体系的固有局限,以其强大的兼容性为社会提供新型、便捷的金融供给。

福 卡 智 库

 01

  完善业务体系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金融的业态比较丰富,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数字保险、网络众筹和互联网理财等金融服务比较活跃,使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完善,丰富了金融业的业务体系。

从传统金融角度而言,金融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能大大提高金融企业服务的效率和能力。

首先,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效率高等优势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使客户随时随地都能获取基本的金融服务。

其次,金融企业能汇聚海量客户的信息数据,基于这些数据结合用户特色并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为其提供定制的个性化金融产品或服务,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进而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内容。

最后,数字金融的发展和运用使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以提高。大数据、云计算、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技术,能够保障客户在使用金融产品时的资金和信息安全。

在金融业态体系扩大的同时,拓宽融资者的融资渠道,能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福 卡 智 库

 02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说决定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整合信息流、现金流等信息来改善客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金融配置效率。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背景下,用户的背景资料、消费偏好、兴趣社交等行为都可以运用数字技术加以处理和分析,客户的需求可以被精准划分和整合,利用这些数据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或服务。

相对于传统金融模式,数字金融可以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使中低收入群体也能获取到相应的金融服务,提高社会整体的金融资源配置。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微信、支付宝等多元金融载体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解决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天然困难,改善了金融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强化了普惠金融的能效性。

福 卡 智 库

 03

  降低成本与门槛

一方面,数字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大大缩短了业务流程及资金融通中的链条,大幅度降低了人力成本、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减少了中间环节并提高了支付效率,从而降低了整体交易的显性经济成本。同时,数字金融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成本。

首先,数字金融依托互联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搜集大量的用户信息、产品信息和公司信息,尤其是一些没有公开披露义务的信息,可以降低金融交易中的信息搜寻成本。

其次,利用数字技术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能更具针对性地满足信息需求,对不同客户营销定制化的产品或服务,可以大大节省决策成本。

再次,基于搜寻的用户信息数据,利用数字技术观测消费者行为的动态变化,可以大幅度降低贷款全流程的实时监控成本和风险成本。

最后,消费者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及时性,能方便地在互联网中进行金融产品的筛选和比较,短时间内选择出合适的金融产品,可以减少消费者在享受金融服务过程中消耗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

综上而言,数字金融可以促进借贷双方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和对称程度,降低由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产生的成本。

另一方面,数字金融还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增加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偏远、农村金融发展。

具体而言,数字技术手段可以对中小微企业进行更加精准的风控定位和信用评级,缓解中小微客户贷款因信息不对称而可能引发的信用风险问题,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

福 卡 智 库

 04

  加速金融“脱媒”

数字金融的发展也给传统金融业态带来冲击,加速金融交易“脱媒化”。

由于数字金融的便捷性、时效性、低成本、低门槛,大量资金流入到网络金融平台中,并且互联网平台所提供的存款利率要高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银行存款减少,银行的储蓄功能被弱化。

与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相比,网络借贷业务流程较为简单,数字金融平台本身具有汇聚海量信息的功能,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借贷双方的信息。并且,互联网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能有效观测贷款主体的信用和消费者行为的动态变化,可以有效控制信用风险。

数字金融中移动支付业务的崛起在一定程度加速了金融脱媒,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数字金融利用互联的优势吸引大量资金,抢走了本应属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客户。

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例,微信支付等平台通过快速发展,不断创新其业务领域,对传统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业务有一定打击,并且互联网理财产品众多且收益较高,抢占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理财业务的客户资源。

数字金融的金融服务日益多元化,逐步淡化了金融中介的作用,导致传统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的“脱媒化”越来越明显,也将进一步带动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