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们的童年不一样”——数说21世纪儿童生活变迁

2022-06-01 12: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1世纪的中国,赶到了科技火车头的前面,迈入快速发展阶段。孩童是祖国的花朵,时代的变迁与祖国的发展也改变着他们的成长环境。从千禧年到如今的20余年,经济水平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革新,随之而来的无数便利与问题,也投射在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中。这20余年,我们从推进教育普及到倡导教育减负,从忧心孩子营养不良到不得不面对日益严重的肥胖问题。同时,无数疑题被抛出——孩子们需不需要补习班?儿童应该如何科学使用互联网?究竟怎样才能让儿童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我们将通过聚焦21世纪以来儿童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现其中可喜的发展趋势,也分析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我们的建议。

一、教育

1.义务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从1986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进入21世纪,中国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维持在99%以上,而小学升学率稳定在98%左右,达到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标准。

在推进义务教育实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各地也积极调整中小学布局,尤其是规范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减少小学数量,提高教学质量。

因为出生率下降,小学在校人数呈下降趋势,从2001年到2013年下降幅度高达25.4%,此后学生数量有所回升。小学数量从2001年的49.13万所减少至2019年的16.01万所,降幅高达67.4%,远高于学生数量的降幅。

同时,教师队伍的质量不断提高,师生比增长明显,国家教育经费投入随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一切变化都证明,中国迈入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新阶段。国家对基础教育高度重视,努力给予儿童更加优质的教育,让每一个孩童都能走进知识的殿堂。

2.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多读书,读好书,有利于儿童育德、启智、明史。

21世纪以来,中国少儿读物的数量和种类呈喷井式增长,不再一书难求。少儿读物的种类在2001年为7255种,而在2019年已经达到43712种,为2001年的5倍左右。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少儿图书品种超过40000种,总出版量排名世界第一,已经达到足够丰富的程度。新世纪的孩子有了更多的阅读选择,可随时汲取精神食粮。

2009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首次将“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阅读状况”纳入调查范围。将2009年和2019年两份相隔10年的报告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和阅读率有非常明显的提升。0—8周岁儿童阅读量提升最大,从每年3.85本上升至9.54本。儿童阅读数字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学校引导和家庭陪伴的支持。

青少年的阅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一个民族未来的文明程度和思想厚度。在这个被电子设备包围的时代,想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需要创作者、出版者出版更多优质图书,也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增强;面向新时代,我们期待中国教育能够引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对教育机制体制不断地重建、调整和改革,自主探索中国教育模式,努力为每一个儿童创造更良好的学习环境,助力他们的成长。

二、健康

新世纪到来,祖国的花朵有了新面貌。我国城乡大中小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持续提升,前几十年一直困扰中国儿童的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极大好转,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改善。但是同时令人忧虑的肥胖率、近视率走高,睡眠时间不足等问题也日益加剧。

1.向好转变

20余年来,我国城乡大中小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持续提升。同时,孩子们的生理发育出现生长速度加快、生长水平提高、青春期发育提前等变化,在城市孩童身上尤为明显。新时代经济发展、饮食水平提高与观念转变,孩子餐桌上的美食种类更加丰富,前几十年一直困扰中国儿童的营养不良的情况大幅度好转。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一直是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据历次教育部发布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改善,其中2019年全国6-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高达23.8%,较往年上升明显。同时,学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状况好转。

近20年,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的提高归功于经济发展、政策引导与家校协同的共同作用。

2.仍存问题

由于近些年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加之课业负担重、电子产品普及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儿童超重、肥胖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同时,中国儿童近视率也长期高居世界首位。“眼镜大国”的形成也不容忽视。近些年中国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2000-2014年,各年龄组视力不良检出率均有所上升,且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青少年近视发生率上升的原因,主要为婴幼儿期过早接触电子产品、青少年“触”网时间普遍提前、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增加、睡眠与运动时间不足。而近视防控重点年龄阶段是幼儿园和小学。

针对日渐严峻的青少年近视情况,国家教育部、卫健委等部门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协同多方推进相关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8年下降0.9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防控目标。但想要摘掉“近视大国”的帽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世纪以来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无形中也给孩子增加了学习压力,新世纪儿童学习负担更重,睡眠时间减少,家庭作业时间严重超标。

为此,国家也高度重视并尝试解决。从2004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减负”到2021年“双减”政策正式推出,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一直是社会的热点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减负政策,然而学生在校时间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似乎正反映着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与减负之间的博弈。

同时,学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家长又在课外为孩子增添了新负担。除了必须完成的课内作业外,孩子们花在课外辅导上的时间大幅增长,课外学习和辅导后来居上,成为学生们的主要负担。对比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与睡眠时长,不难发现,课后学习严重挤压了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

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石。迈入21世纪以来,儿童的成长环境发生巨变,在一些痼疾得解的同时又有新的问题浮现。国家一直密切关注着儿童的健康状况,并适时地出台指导性的政策和意见,护佑儿童健康成长。

三、娱乐

每个孩子最盼望的时刻应该就是放学铃响的时候。那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光,无论是放学后和朋友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玩耍,还是流连在摆满零食的小卖部,亦或是新奇的尝试互联网……童年里娱乐的时光一定会在孩子心里留下痕迹。

1.互联网

千禧年之后的孩子们,遇上了网络普及的浪潮。1994年,互联网接入中国,随后便以不可抵挡的势头发展起来。2002-2020年,中国网民规模由0.59亿人增长至9.89亿人,网络普及率由4.6%增长至70.4%,在2006-2010年与2015-2020年两个时间段内,网络普及率增长尤其迅速。

不断更新换代的电子设备为他们放学后的娱乐提供了更多的选项。互联网与电子设备在“00后”的生活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体现出时代特征。

2010年,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率刚刚突破1/3的大关,儿童接触互联网还较少。当时,触网年龄在6岁以下的儿童,仅有13.5%,而10岁以后才推开信息世界大门的人,则高达43.7%。10年后,情形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6岁以下触网儿童占比翻了一番,而10岁以后才使用互联网的人大幅削减至13.6%。这说明,大部分“00后”早在小学就熟练穿梭于各大网站间。

互联网已然成为孩童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如何引导未成年人科学使用互联网的难题也摆在了众人面前。在国家、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年互联网的娱乐功能减弱,教育功能显著增强,线上教育更是在疫情期间迅速发展。同时,新时代孩子们的单次上网时间日趋合理,但上网频率大大增加,总体上网时间延长。未来更多科技发明也会带来孩童生活方式的变革。如何扬长避短,科学运用?时代的大势给出了方向。

2.零花钱

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宝物——存钱罐。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儿童的消费水平也有明显的提升,孩子的钱包日渐“鼓起来了”。

不过,自由支配金额的增加,似乎并未让孩子们陷入消费的狂潮。2005-2015年,除了零食消费上涨2%,其他消费多呈下降趋势。新时代的孩子们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存款意识,51.5%的人都做出了存钱的选择,且近年来该比例还在一路飙升。相比之下,“90后”中仅有16.6%的小孩选择存下零花钱。虽然“00后”的存款意识增强,但捐助意识有所下降。这说明随着时代发展,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个体意识不断强化。如何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观,仍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儿童的社会环境得到了积极改善和优化,但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对孩子成长起着重要又特殊作用的少儿文娱生活方面。科技日新月异,政策也要紧跟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呼吁声、喝彩声、争议声混杂在一起,推动着我们总结过去的经验,研究现有的情况,以求更好的未来。

国家政府制定的儿童发展政策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方针和行动准则,决定着一个国家儿童发展的方向。联合国在《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中指出:“儿童的幸福需要更高一级的政策行动。”

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生存、健康与发展,密切关注不断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涌现出来的新问题,与时俱进地完善儿童政策,并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的国家政策推动儿童事业发展。通过政府和社会的行动,构建起保护儿童权利的基本制度和行动体系。大到亿万孩童的教育问题,小到近视、网络防沉迷,国家为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撑起一把巨大的“保护伞”,护佑着祖国的小苗茁壮成长。

基础教育得到了全面普及,过度的培训却也带来沉重的负担。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娱乐方式,奉献了海量而多元的文化资源,然而也像潘多拉的魔盒,连带出“网瘾”、“近视率”等诸多问题。教育、饮食、电子设备……高速发展的方方面面让孩子享受着之前孩子从未拥有过的充裕的物质条件,也更为他们充分释放潜能创造了条件,让孩子们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但同时又将他们囿于一张试卷、一块屏幕、一个不够健康的身体内。

转眼间“90后”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而“00后”也逐渐迈向成年的门槛,“10后”、“20后”的童年还在继续。时代因循着自己的轨迹,高速奔向更加五彩斑斓的未来,途中甩落的“红”与“黑”,都在孩子的童年里尽情泼墨。由“90后”到“00后”不同的童年轨迹,我们可以总结令人欣喜的发展趋势,为未来儿童发展道路指引方向,更可以总结其中的问题和隐患,及早地干预和解决,让坚持儿童优先原则更好地落实。

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中国已经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儿童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也应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直面问题并努力解决。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注:“儿童”年龄界定

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的第一条规定:未成年人系18岁以下任何人。未成年人等于儿童。1991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把未成年人即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8岁(不含18岁)。本次我们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7(周岁),这种界定与国际一致、与中国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一致。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聚焦6-14岁的学龄儿童。

数据来源:

[1]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2]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3]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4]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2-2020)

[5]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联合发布《2020年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现状》

[6]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1)》

[7]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平台“阿凡题”发布《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调查》

[8]教育部关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7/200705/t20070522_80580.html

[9]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7/201108/t20110829_124202.html

[10]王秀萍:《中国儿童发展4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11]宋雁慧、张生琴:《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的变化趋势(2009~2013)》,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

[12]张旭东、孙宏艳、赵霞:《从“90”后到“00”后:中国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17(2)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报道:70年教育改革发展波澜壮阔 | 礼赞70年·成就篇,2019.

 

小组成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徐欣妍 李宁 周冀 赵襄婧

指导老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徐迪

封面图、字体及部分素材来自黄油相机素材库&Canva可画,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