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国际艺术节|儿童剧不幼稚,它可以非常艺术非常深邃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17-10-23 14:48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我要飞,去月球》宣传片 主办方提供(02:47)
继去年开创“儿童亲子板块”后,今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首次设置儿童剧专业平台。主办方中外儿童剧演艺机构代表及行业专家,围绕儿童剧的主题、儿童剧场与艺术节的内容策划,以及中外联合制作儿童剧三个方向展开交流与讨论。

讨论现场

从引进儿童剧走向中外联合制作

在本次论坛中,中外联合制作儿童剧成为嘉宾讨论的焦点话题。论坛推介了多媒体动画创意剧《我要飞,去月球》和多媒体互动舞蹈《稚子行·熊猫的家》。《我要飞,去月球》是上海儿童艺术剧场首部购买了西班牙版权并且进行了本土化制作的中外联合制作儿童剧。《稚子行·熊猫的家》则是由北京立里空间和有着“儿童互动体验剧场鼻祖”之称的意大利顶级老牌儿童剧团TPO剧团历时两年联合创作的儿童剧。

《我要飞,去月球》是一部小成本的温暖创意之作。讲述了一个想成为宇航员的小女孩在爷爷失踪(其实为去世)后,带着她的一群小鹅士兵决定飞往月球帮助爷爷的故事。

这部50分钟的小剧温馨轻松,仅有一位演员和一块屏幕就可以完成整场演出。除了小女孩由真人演员扮演,其它场景道具全部在大屏幕上以动画方式呈现。演员时而领着一群小鹅走过屏幕,时而和屏幕上的“爸爸”对话,时而带着小鹅飞上蓝天。演员和动画的巧妙契合紧紧抓住小观众们的心,而轻松的表演背后,这部剧核心主题却是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死亡和离别。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总经理梁晓霞在西班牙第一次看到这部剧就被深深打动。由于中外语言差异,为方便孩子理解演出,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此前引进的剧目很多是没有语言的。《我要飞,去月球》中对白很多,为了把这部剧带给中国孩子,上海儿童艺术剧场选择买进版权,让本土的演员用中国话来演绎这个故事。

论坛推介了多媒体动画创意剧《我要飞,去月球》

7月初完成《我要飞,去月球》本土化制作以后,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已经带着这部剧进行了30多场演出,收获了很多反馈。

有一位小朋友看完演出给了他妈妈一块石头,他对他妈妈说:“妈妈,你知道吗?你带着这块石头就不会飞到月球上去了。因为石头很沉,会把你再带回来的。”

梁晓霞每当听到这样反馈的时候都十分感动,“我们把好的艺术作品、好的舞台表演带给孩子们,是为了保留他们最美好的梦想和想象力。所以我觉得一部好的演出,如果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这对我们来说是最想看到的一面。”

还有一位妈妈看完演出告诉剧方,其实她一直很犹豫如何跟孩子探讨关于死亡的问题。但是看了这部剧以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七宗罪》

儿童剧应该表现什么内容?

孩子是不是能理解死亡,又该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我要飞,去月球》给出了一个温馨的尝试。孩子的理解能力以及接触世界的层面和成人完全不同,在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戏剧中,应该表现什么内容、探讨什么主题,一直是业内关心的问题。

论坛上,丹麦黑匣子舞蹈团带来了《七宗罪》。“七宗罪”源自西方宗教概念,认为,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色欲、暴食是人性与生俱来罪恶的来源。舞蹈《七宗罪》用四个演员、七个面具间的切换,通过舞蹈把潜藏在人性里的罪恶与美好呈现出来。

“其实没有什么话题是神圣的,我们可以有任何形式的表演,关于死亡、孤独、性、愤怒,等等。”丹麦四月儿童艺术节国际顾问Peter Manscher认为,儿童剧应该做到的是把艺术展示给儿童,这其间没有什么话题是禁忌,“儿童不是等着长大的成人,他们就是儿童自己。”

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儿童艺术节艺术总监、总经理赫米·布谢(Rémi Boucher)也认为,不应该以主题限定孩子该看怎样的儿童剧,创作面向孩子的儿童剧,和成人戏剧最大的区别在于面向的观众“没有你的人生经历、没有你的人生经验”,不论是制作人还是演员,在儿童剧中都应该真正地去了解孩子,呈现出“视平线”的表演,做出和孩子的视线齐平的艺术表演。

“很多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总是会说这个戏太难了,这个戏我孩子能懂吗,这个戏太黑暗了。但实际上孩子都能懂。看完儿童剧后,很多家长会发现跟孩子的沟通当中,孩子体会到的东西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而且他感受到的那些东西随着他的成长可能会一直陪伴着他,我觉得这种美学教育和对于人生、生命的理解,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小不点大视界亲子微剧场创始人陈忌谮说。

如今儿童剧已经从纯粹的娱乐向美育转变,陈忌谮在剧场运作中常常和观众聊天,“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孩子其实有很多能力比大人强,比如说想象力、感知力。当你发现你在看剧的时候忽略的小细节、小画面都会被你的孩子捕捉到,这是非常神奇的地方。”

陈忌谮强调在艺术中必须要给孩子有空间,“这个空间不是说给孩子讲一个道理或者完整的故事,而是给到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去想象、体会剧中所表达的美与丑和情绪变化,这对于孩子创造力的激发。想象力的保护,对于事物的敏锐捕捉力、感受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为孩子“选剧”

如今亲子教育领域日渐受到重视。在儿童剧专业平台论坛开始前,主办方在网上开展了一些调研,根据调研表,上海爱好儿童剧的家长带孩子看剧的频率大概是每月一次。

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带孩子看剧作为一项日常活动的情况下,对节目的需求量远非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可以满足,儿童剧院如何选剧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每年都去世界各地的艺术节挑选合适的儿童剧。“通常把艺术性、教育性放在首要的位置,这个节目是不是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是不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是我们选择的首要条件,其次可能会考虑到娱乐性。”梁晓霞说,在挑选儿童剧的标准上,如今艺术性是第一位的。

儿童的理解能力也远比成年人想象的要强。梁晓霞表示剧场尝试过把面向成年人的演出做出改良给孩子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剧场曾买了BBC动物纪录片的版权,配合交响乐做了演出,“太小的小朋友不能去大剧院看交响乐,但可以来我们这里看我们的BBC交响音乐会。而且我们有环幕,当小朋友欣赏这类看上去比较严肃的音乐的时候,他可以听、他也可以看,所以90分钟是可以坐得住的。”

陈忌谮则认为,有品质、能打动观众是选剧的重要标准,“我们挑戏的时候没有任何禁忌说现代舞不能演、话太多的不能演,其实都没有禁忌。只要这个剧目的艺术品质在那,能跟观众有共鸣的,就能让观众喜欢。”

他挑了很多特别的戏放在剧场中,有些现代舞演出一句台词也没有,孩子们看了却都能接受,“最近在演的比利时锡纸人偶剧也是一句话都没有,但是孩子特别喜欢。演出结束之后孩子也和艺术家一样用我们给的锡纸做成各种各样的人物,特别宝贝地带回去。”

“现在有一个特别好的趋势就是中国顶尖艺术家都开始关注儿童剧领域。”在引进外国剧目的同时,中国也在做儿童剧本土化的探索。梁晓霞认为,这并不容易,却值得期待,“儿童剧不是幼稚的,不是特别开心套着大头娃娃的,儿童剧可以非常艺术、非常深邃。这是一个未来的方向,我希望大家都能耐下心来慢慢去做。”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