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戴敦邦画老上海:我生活环境里都是这些小人物

澎湃新闻记者 沈河西
2017-10-24 07:15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10月22日,画家戴敦邦做客上海书城。

画家戴敦邦的《戴敦邦画老上海汇本》一书近期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0月22日下午,戴敦邦做客上海书城,与广大读者分享自己画老上海的心得体会。

戴敦邦出生于1938年,他画的《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图》、《红楼梦人物百图》等已成经典。

而这次出版的《戴敦邦画老上海汇本》,其实并非戴老新作。根据戴敦邦的介绍,此书是由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老上海漫画结集而成,当年出版时是黑白,没有着色的,而这次由他儿子戴阿三(戴红倩)亲自敷色。

而向来专门画历史人物的戴敦邦之所以会画老上海题材,具体缘起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新民晚报》以《漫画世界》的名称出版了一份画刊。戴敦邦应画坛老友之邀,根据清末民初的小说家吴趼人所作的《沪上百多歌》的文字素材,创作“百多图”系列,之后又应被誉为老上海活字典沈寂先生的邀请,创作反映上海庶民生活的“小百姓”系列。因此, 这批作品大多创作于戴先生巅峰期,人物造型准确、线条流畅、神态生动。不少作品还运用漫画式夸张、变形手法,以增加作品谐趣性和可读性。在《奸商》、《当铺》等作品中,他将米商、账房先生的脸夸张地画成虎豹、骆驼面目(当时徽州人多经营当铺,徽商被称为“徽骆驼”),对其凶恶和冷酷无情进行了鞭鞑。

“我的年龄,不可能经历清末民初,所以百多图的素材基本上都来自吴趼人,而另外的像小百姓这些,都是我自己经历的。我生活环境都是这些小人物,小市民,小摊贩,平常耳濡目染的,所以相对比较真实。像我画的烟纸店的老太,都是我弄堂里的邻居,所以看上去有生活情趣。”戴敦邦说。

尽管画的是老上海,书里面的环境和氛围已经没有了,但戴敦邦强调,他不做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他只是由衷地以画笔来诠释好中国故事,绝不是一味追求陈腐落后感叹的挽歌,“我画老上海,目的是让大家温故而知新,最终为的是知新,而不是要回到过去。”

同时,戴敦邦说他对“海派”这两个字有下意识的“排斥”。“我觉得现在海派这个词跟我当时从小经历体会到的海派完全是两桩事体。我小的时候海派是个贬义词,是忌讳。单位里如果有人讲谁是海派,说明这个人资产阶级思想严重,生活浮夸,代名词就叫海派。所以到现在,对于海派这个词,我听到还是有一惊的感觉。”

今年戴敦邦八十岁,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但他还是每天坚持画画,目前正在创作的是《道德经》的人物系列。而画《道德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是道教徒,过去还做过上海道家协会的副会长。但因为一只眼睛已盲,戴敦邦不能像过去那样在8开的纸上作画,如今每幅画都要画得整堵墙那么大。

“《道德经》比较玄啦,没有一个特殊的固定的形象,我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画。平时生活,有点事情好做,我就画画。”

戴敦邦的《红楼梦》人物谱系列已经成为经典,但跟《红楼梦》系列相比,老上海系列还是有很多区别。“不能说是对于《红楼梦》系列的突破,因为《红楼梦》、《水浒》是我创作的最主要的依托,是我一直在画的。这个(老上海)就是因为帮帮朋友,本身不是我的专业,我专业还是画历史题材的。所以完全两种表现方式。”

看到戴敦邦笔下的小人物,会让人想到丰子恺,但戴敦邦说他跟丰子恺不一样,“丰子恺是从日本的漫画里吸收。他画人,是不画眼睛的。”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