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姚洋支招稳增长提信心:出台消费刺激政策恰逢其时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2022-06-01 19:51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3月份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等风险挑战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会后,国务院印发了《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各部委也随即部署了具体的稳经济政策措施。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究竟有多大?该如何给企业纾困?下半年经济能否企稳回升?

5月31日晚,在北大国发院第158期 “朗润·格政” 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刘元春与北大国发院院长、南南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

当前是稳经济的窗口期和关键节点

刘元春表示,当前是稳经济的窗口期和关键节点,召开稳经济大盘会议、部署一揽子措施,就是要保证全年经济目标的实现,特别是二季度要实现正增长,失业率要下降。他指出,当前必须实施特殊的政策,帮助复工复产,打通因疫情产生的各种国民经济循环的断点、堵点,同时也要加大疫情救助和经济的推动力。

刘元春称,当前在防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同时,要全面复工复产、全面刺激经济,回到正常经济运行轨道上,让经济在平稳区间运行,避免出现停摆的现象。

对于当前形势的紧迫性与严峻性,姚洋谈到,4月份经济下行压力也出现了一些与过去不同的情况。

首先是房地产下滑严重。今年前4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下降了29.5%,比2020年疫情严重时期的降幅还大。由于房地产一直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下滑必然会对GDP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是财政压力过大。2021年下半年财政压力就已经显现了。今年全年又安排了退税减税2.5万亿元,相当于去年财政收入的12.5%,同时地方又要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或将进一步增大财政压力。

再者是就业压力空前。2020年疫情暴发后,失业率也曾高企,但2020年3月底大部分企业就复工了。然而今年疫情反复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就业压力,与此同时一些互联网大企业也在进行裁员。

救助市场主体与复工复产是最重要的工作

一揽子政策涉及6大方面33项措施,是否有优先排序?哪些是政策落地的抓手?

对此,刘元春表示,最重要的依然是抗疫,因为抗疫胜利是整个经济复苏的前提,只要疫情不结束,经济要想真正的完全常态化是很难的。因此,抗疫依然是大量工作展开的前提。也要对受到疫情强烈冲击的市场主体进行疫情救助,只有保证市场主体的存在,才能保证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和人民的信心。此外,在抗疫的同时还要使复工复产、经济循环尽可能地向常态化状态进行恢复,经济要循环,要防止停摆。

一揽子政策加大了整个供求两端的刺激,刘元春认为,需求端要有扩需求的一系列的举措,供给端要有一系列的减成本的手段,两端并行使经济循环朝全面复苏的方向进展。

“这几个环节,是有先后顺序、有轻重的,更为重要的是,在刺激经济一揽子政策中也有先后顺序,因为有些政策是短期能够见效的,但是在中期可能是难以持续的。有一些在中期可以持续,但是短期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刘元春称,针对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要安排不同的政策工具,使一揽子方案有搭配,有实施的路径。

谈及疫情纾困,刘元春再次强调,救助市场主体与复工复产打通各种堵点、断点是最重要的工作。

要改变重生产、轻消费的观念,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

对于目前继续采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来刺激经济的政策,姚洋表示,基建对于经济产生了托底的作用,但其拉动作用却越来越小。一方面目前的基建需求有限,只有在特定的行业里才有需求。另一方面基建对就业刺激并不大,居民收入增长有限,就无法刺激消费。

“我们一直有一个主导思想,就是重生产、轻消费,要改变这种想法。”姚洋表示,很多基建项目也都是消费性的,不仅不赚钱维护还需要费用,目的就是要老百姓提升消费。

此外,由于各地收入不平衡,中央政府不能采用发现金的方式刺激消费。对此,姚洋认为,可以由中央批准地方发行地方债。近期全国多地的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经济需要一些有冲击力的政策提振信心,特别是提振消费信心,增加需求来保市场主体。

“最关键的是要有需求,没有需求市场主体就活不下来,要让他们进入一个正向循环,在疫情慢慢明显减弱的情况下,出台一个消费的刺激政策是恰逢其时的。”姚洋称,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消费不足,要抓主要矛盾。

姚洋指出,推动基建在短期内有效果,但长期来说会有后遗症,地方政府会因为基建背上商业性债务,造成地方债的老问题。而搞消费是一次性的,不会有后遗症。

有观点认为一次性的现金补贴,很多居民并不会拿来消费,而是会进行储蓄。姚洋认为,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对于月光族来说,一次性补贴的现金很快就花掉了,而最贫困的群体则是欠债生活的,没有必要担心消费补贴会变成储蓄。此外,姚洋还谈到,进行现金补贴也是推动央行数字人民币应用的好机会。

    责任编辑:周頔
    图片编辑:胡梦埼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