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圳明年建2432公里污水管网,市委给十个区下“军令状”

杨振/央广网
2017-10-27 15:53
绿政公署 >
字号

央广网深圳10月27日消息 “10月26日,深圳市政协六届三十一次主席会议专题协商会举行,23名市政协委员围绕“加强环境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主题建言支招。会上,深圳市副市长黄敏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就政协委员建言进行了回应。黄敏表示,补上污水管网短板是深圳治水必须要练的基本功,“深圳市委给10个区的区委书记下了‘军令状’,明年2432公里的管网建设任务必须完成。”

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尤其是在治水提质、推动公交全面电动化、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落实节能减排等方面力度大、成效佳。笔者从会上获悉,今年1—9月,深圳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24.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位居前列,在GDP全国前20的城市中排名第一。深圳的灰霾天数降至27天/年,万元GDP能耗、水耗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60%和12.5%;东部海域水质维持优秀标准,西部海域水质正在改善,尤其深圳湾的水环境质量,今年上半年提升幅度接近40%。

深圳面临的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河流水体污染较为严重。“茅洲河等黑臭河体污染,已成为影响深圳城市形象的主要因素。”深圳市政协常委、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刘佑华在发言中提出,有关部门不仅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提高环境污染案件立案率,还要注重源头治理,开展日常定期巡查和网络实时监测,对河流沿岸工厂废水直排等不法行为进行有效打击。同时,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容与升级改造,将城市废水全面接入污水管道。

“构建环境立体感知系统”“加强公共生态产品供给”“尝试弹性工作制,引导错峰出行”“打造绿色产业聚集的生态工业园”……会上,郭仁忠、王雪、陈可石、李毅等23名市政协委员,纷纷通过上台发言、现场抢麦、书面建议等形式,为深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建言献策。

深圳市政协主席戴北方表示,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政府与市场及社会的关系。“要继续严守生态‘红线’、环保‘底线’,以生态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发展。”戴北方说,有关部门要持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基本生态控制线内违法建设行为;要进一步优化全市产业结构,向创新要空间、要活力,率先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高质量经济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真正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同时,深圳要以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目标,在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方面勇于创新突破,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建设更加优质的绿色低碳之城。

在会上,黄敏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就政协委员现场建言进行了回应。深圳市人居委负责人在回应“坚持新发展理念,转换环境治理思维”时提到,深圳市严把审批关,实施源头管控,在茅州河、龙岗河和坪山河等不达标的领域以及其他重点区域,继续落实环保审批限批政策。2016年以来,全市共对7208个项目进行环保审批或备案,否定710项,否定率为9.9%。同时,深圳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17年前三季度全市环保部门共对103家企业实施查封、扣押,对31家企业实施限产、停产。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采取扫楼的形式,排查企业51548家,检查执法小散乱企业5270家。

深圳市交委负责人表示,深圳一直推行绿色交通。早在2010年,深圳市就和交通运输部签订了公交都市合作协议,成为全国首个公交都市发展示范城市。7年来,深圳的公交出行分担率,从2010年44.3%左右上升到去年底的56.5%。此外,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深圳全球领先,至今年9月30日,全市约1.7万辆公交车全部实现纯电动化,到2020年所有的出租车和网约车也将全部实现纯电动化。不过,该负责人表示,深圳的公交体系跟慢行交通的有效衔接相对滞后。目前,深圳已被国家确定为城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示范城市。接下来,深圳市相关部门将协调推进,把自行车系统、步行系统和轨道站点、公交站点接驳起来。

黄敏就黑臭水体治理问题作了回应。深圳全市有河流310条,其中正在治理的黑臭水体有113条。污水管网存在短板,是深圳黑臭水体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黄敏表示,补上污水管网短板是深圳治水必须要练的基本功,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年是管网建设的关键年。“以前是一年建300公里管网,今年建了1930公里,剩下还有2432公里的管网建设任务,深圳市委给十个区的区委书记下了‘军令状’,明年的管网建设任务必须完成。”

(原题为《深圳明年将建成2432公里污水管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