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昏侯:臣服的废帝,口服心服吗?

2022-06-06 19: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海昏侯墓出土木牍所记刘贺上书要求秋请的时间是元康四年,这是他得封海昏侯的次年。这枚木牍被精心保存了三年,最后也与金饼一起随葬到了他的墓穴中。金饼与木牍的上面都记着海昏侯的一个梦,一个竭力挣扎的梦。梦想重新进入那个核心政治生活圈,争取诸侯王之位,会不会是个更远大的复辟梦呢?

*文章节选摘编自《南藩海昏侯》( 王仁湘 著 三联书店2022-5)。

臣服的废帝,口服心服吗

海昏侯墓的发掘并没有完全结束,发掘成果陆续见于媒体的报道。近日公布的木牍文字非常重要,其中有给皇帝的奏章,也有给太后的书信。

刘贺得了个海昏侯的封号,是他的继位者同情他的结果。严格来说,宣帝是继他的位登基,正常的情形,刘贺该有太上皇的身份。当然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宣帝虽是新帝,刘贺可还是他的叔辈。

刘贺是不得不在新帝面前称臣,这次发现的木牍文字,确凿无疑地表示了刘贺臣服的态度,不论是口服心不服,也不论是否还心存妄想。

刘贺表示臣服的木牍,我们只看到了局部影像,可能是奏章,也可能就是一封书信,在能够读出的二十七个字中,他自称臣三次,尊称皇帝陛下三次,占一半的字数。这低三下四的表态,会是由衷的吗?任是谁都不会相信。

“臣贺”奏章木牍

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让他迁到南方,宣帝自己并不放心,还派有眼线打探他的动静。

刘贺也确实有些想法,在后悔当初没有干脆一点儿收拾了霍光。迁到海昏国不到两年,扬州刺史上奏宣帝说,刘贺与原太守卒史一个叫孙万世的有来往,孙万世问刘贺说:你当初要被废时,为何不坚守宫中,斩了霍光,却听凭人家夺了你的帝玺印绶?刘贺表示后悔,失去了机会。孙万世又建议刘贺争取当个豫章王,不能仅满足于做列侯。刘贺说,是啊,只是这话是不可随意乱说的。

一个小报告打上去,有司案验属实,刘贺被批请逮捕。还好,虽然没有逮捕,却遭到“削户三千”的处罚。不久,心灰意冷、疾患交加的刘贺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写下了“皇帝陛下”,写下了“拜上”,写下了“臣贺”,在这些字眼里,应当包含他的无奈与悔恨。

记住木牍上落款的时间,是元康四年(前62),这是刚刚得封海昏侯的次年。三年之后,刘贺就离开了自己辉煌过的世界,将自己的不甘带进了坟墓。

那个曾经的“秋请”梦

海昏侯墓出土木牍上的文字,有些信息还没有引起注意。这枚木牍上的文字,透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刘贺到达海昏国的心境,他是真的不甘心。

这枚木牍的文字如下:

南藩海昏侯臣贺昧死再拜上书言

[南藩海昏侯]臣贺昧死再拜谨使陪臣[行行人]事仆臣饶居奉书昧死

再拜为秋请

皇帝陛下陪臣行行人事中庶[……海昏侯]臣贺昧死再拜[……]

皇帝陛下

[元康四年……]

这枚木牍虽然文字有缺损,但大意是清楚的,说的是:南藩海昏侯刘贺上书皇帝陛下,要派使臣饶居为参与“秋请”之礼上书,并代行人行礼。这里的“行人”是一个官名,是汉帝专管接待诸侯王的差事。刘贺遣近臣饶居上书皇帝套近乎,就是为了参加“秋请”。

木牍上书写的“元康四年”

何谓“秋请”?就是秋季诸侯朝见帝王之礼,简称为“秋请”。又有春天的朝见之礼,称为“春朝”。春朝与秋请,将君臣名分表露得明明白白。

依《正韵》说:“汉制,春曰朝,秋曰请,如古诸侯朝聘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周礼,春朝秋觐。汉,改为春朝秋请。”觐见、朝见,一般容易理解其中包含的意思,就是诸侯去见天子。但同样意义的“请”,我们反而感觉有点陌生,汉时改觐为请,也是拜谒之意。

汉代的秋请,大约只有一事记入《史记》,与吴王刘濞有关。《史记·吴王濞列传》有“使人为秋请”一语,裴骃《集解》引孟康曰:“律,春曰朝,秋曰请,如古诸侯朝聘也。”刘濞为何要“使人为秋请”,而不是亲自进京朝见呢?

话说吴国的豫章郡自古就有出产铜的矿山,刘濞招募天下亡命之徒偷偷炼铜铸钱,还在东海边煮海为盐,国力由此十分充足,这就让他开始不安分起来。

先在文帝时,吴王的太子进京陪伴皇太子喝酒博弈,没想到吴太子剽悍、骄矜,与皇太子博弈时为棋路相争,被皇太子拿起棋盘打死了。遗体被送回吴国埋葬,吴王非常生气地说:“天下就咱大刘一家,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又何必送到吴国来安葬?”吴王又派人将太子尸体送回长安埋葬,从此心生怨恨,慢慢就淡化了藩王应守的礼节,还称病不按常例去朝见天子,只是指派属下代他出场敷衍而已。

京中知道吴王是生气称病不朝,就将所有吴国来代春朝的使者拘留起来。后来吴王又派人代行秋请之礼,这便是司马迁所记的“使人为秋请”。皇上责问使者,使者巧言做了一番解释,皇上才释放了他们,并赐予吴王倚几与手杖,还准他直至老死都可以不来朝见天子,不想再为难他,也是担心多出是非来。

春朝秋请,刘濞是有机会却不乐意去,要耍大牌。而刘贺却是无机会又想去,梦寐以求,于是就上书皇帝,要求行秋请之礼。

想来宣帝给刘贺封了海昏侯,让他迁到南方,当然是别有考虑的。《汉书》本传记载的封侯诏书曰:“盖闻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亲,析而不殊。其封故昌邑王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

封侯之日刘贺就没有了入朝的资格,为什么?因为有个侍中卫尉金安上给他奏了一本,说刘贺被上天所弃,是个“嚚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春朝秋请,没有他的份儿了。宣帝同意了,刘贺远途“就国豫章”。在海昏国,如上文提到,刘贺与原太守卒史一个叫孙万世的有来往,孙万世建议刘贺争取当个豫章王,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列侯。这事让皇上知道了,遭到“削户三千”的处罚。

刘贺《衣镜铭》

被剥夺朝请资格,这在汉代是个极重的处罚,无异于削位为民。景帝有个弟弟刘武封梁孝王,他的母亲是窦太后。梁孝王有次入朝,景帝以兄弟之礼设宴款待。景帝酒酣高兴,说去世之后把帝位传给梁王。窦太后听了当然很高兴,可在一旁的窦婴却说,天下是高祖的天下,帝位须父子相传,皇上不能自作主张传给弟弟梁王。这话让窦太后心生憎恨,窦婴托病辞职不干了。窦太后也不含糊,再不准窦婴来朝见皇帝。《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说是“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春朝秋请,不得参与。

春朝秋请,算是一种政治待遇。对于刘贺来说,从他得封海昏侯之时起,这扇门就已经严严实实地关上了。其实刘贺开始并不死心,他对春朝秋请还抱有幻想,还做着那样一个梦。从他墓中发现金饼上的文字看,“南藩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时间是元康三年(前63),是他刚封海昏侯的当年,即刚被褫夺春朝秋请资格的当年。自那一刻起这个梦就开始了,只是那些本来是作为献祭的金饼——酎金,并没有机会献出,最后都随葬到了他的墓穴中。

海昏侯墓出土金饼

注意,木牍所记刘贺上书要求秋请的时间是元康四年,这是他得封海昏侯的次年。这枚木牍被精心保存了三年,最后也与金饼一起随葬到了他的墓穴中。金饼与木牍的上面都记着海昏侯的一个梦,一个竭力挣扎的梦。梦想重新进入那个核心政治生活圈,争取诸侯王之位,会不会是个更远大的复辟梦呢?

煮酒论酎金

刘贺墓中出土许多黄金,这些黄金的用处是什么,一开始就让人有些迷惑。不过,由于一枚写着“南藩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字样墨书金饼的出现,问题似乎有了较为确定的答案。至少,一部分黄金应当是酎金,酎金是什么呢?

要明白何谓酎金,得先明白何谓酎酒,因为酎金是因酎酒而得名。

所谓酎酒,是先秦时代已经出现的一种精酿酒。作为酒名,酎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之诸侯“尝酎”,杜预注说,“酒之新熟重者为酎”。所谓“重”,重复酝酿之意,二重三重都有可能。《楚辞·招魂》中“挫糟冻饮,酎清凉些”说到酎,《楚辞·大招》中“四酎并熟,不涩嗌只”也提到酎,四酎可能为四次复酿而成,所以味醇可口,完全没有口涩的感觉。

《礼记·月令》中有“天子饮酎”一语。注家明言“酎之言醇也”,说那是好酒。《说文》说酎是三重酒,谓重酿之酒也。注《汉书·景帝纪》之“高庙酎”,张晏更明说“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酎之言纯也”。不仅是三次两次复酿,而且要经过大半年的时间,才能酿出美味的酎酒来。

有了美酒美食,一定会想起祖宗。汉文帝时规定每年八月祭高祖庙,要献酎饮酎。诸侯王和列侯都参与饮献,不过,这机会不是白给的,这酎酒可不是白饮的,你可得带着上好的黄金来助祭。黄金遇着酎,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酎金,沾上了酒气的黄金。

带多少黄金来饮酎呢?规定是很明确的,有一个低限,是按封国人口计数,每千口俸金四两,由少府验收,皇帝亲临受金,酎金之制由此产生。献金规矩非常苛刻,所献黄金如量色不足,王要削县,侯则免国。汉武帝曾借检查献酎金不足为名﹐削弱和打击诸侯王及列侯势力。曾因列侯无人响应号召从军赴南越﹐武帝便借口酎金不如法,夺去一百零六个列侯爵位,丞相赵周也因知情不举下狱而被迫自杀。这就是西汉历史上有名的“酎金失侯”事件,酎金也由此著为法令,称为“酎金律”。

再说刘贺,他的墓中如何现出酎金来?现在披露了两种解释,一是皇帝赏赐的,一是刘贺备金而未及助酎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对金饼上的文字,可以小作解析。“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献金人,时间,酎金名称,重量,全都交代清楚了。首先“海昏侯臣贺”,这是刘贺自称,说明这是预备的献金而不是得到的赏金。其次是“元康三年”,这是刘贺被封海昏侯的当年,而封侯之日他就没有了助祭的资格,没有了献金的机会。《汉书》本传记下的封侯诏书曰:“盖闻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亲,析而不殊。其封故昌邑王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如此,刘贺助祭时准备的酎金,就得以这四千户的人口计数,可是他不用准备了,为什么?因为有个侍中卫尉金安上奏了他一本,说刘贺被上天所弃,皇帝至仁又复封为列侯,但这是个“嚚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宣帝同意了,刘贺因之远途“就国豫章”。

有字金饼

这是什么意思?封侯且不论大小,要命的是再也不被准许参加宗庙的各种仪式了,不仅不被认作是刘家人,也等于彻底被排除出政治圈子。这个处理很严重,刘家清理门户了。不能参加宗庙祭祀,也就没有献酎金的机会。

顺带说说那个上书的金安上,他是何许人也?金安上,其父金伦本为匈奴王子,归汉后早死。安上也算是个王孙,忠诚汉室,仕途平顺。少时为侍中,很受宣帝宠爱。他揭发过楚王刘延寿反叛阴谋,获赐爵关内侯。后来霍氏反时他又严卫宫门,因功封都成侯,官至建章卫尉。

这会儿让人想起刘贺墓中出土的那枚“大刘记印”,好像又觉出了一种特别的含义:我本刘家人,这可是不能改变的!我要准备酎金,还要参加宗庙礼仪!酎金准备了,助祭的资格被免了,准备的酎金也就不用上贡了,最后酎金与玉印都成了随葬品。

这因酒而得名的金子,沾着浓烈的酒气,走进了历史,如今又走进我们的视线,也就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了帝王术的那些小把戏的实证。

南藩海昏侯

王仁湘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2-5

ISBN:9787108072702

原标题:《海昏侯:臣服的废帝,口服心服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