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个缙云本土流行歌手的努力和困境

周以航 胡华实
2017-10-30 15:14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作为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已连续三年开展本科生“中国国情调查”主流媒体暑期实践项目。今年传播学院来到浙江省缙云县,对当地的婺剧文化、地方流行音乐的发展,展开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两篇调查报道。指导老师吕新雨、吴畅畅、甘莅豪。

如果将一个歌手的音乐生命比作掌纹,那么基地小虎的手掌上有两条掌纹断续缠绕,它们一条叫乡土,一条叫流行。

基地小虎近照

镇歌的作者

在浙江省缙云县壶镇镇的赤岩山上,山寺墙上贴着一张泛黄的毛边纸,纸上用粗黑记号笔记着一段歌词:“一座千年的古镇,一座崭新的小城……”每一句都对应着简谱。附近村民操着浙南方言说,这首歌叫做《壶镇》,是本镇的镇歌。词曲和原唱都来自一位叫做基地小虎的歌手,他是土生土长的缙云人,用缙云方言唱过不少歌,在这一带很出名。

在浏览器的搜索栏中输入“基地小虎”四个字,QQ音乐显示出这样一行字:“华语乐坛实力偶像派疗伤系情歌王子”,复杂的定语没有一处跟“缙云”或“方言”有关;在互动百科上的相关资料也丝毫未提及他的缙语歌曲,罗列在这一词条下的十几张专辑只是反复强调他在“伤感情歌”这一流派中的高产。“流行情歌王子”和乡土歌手的身份,在此产生了冲突和割裂。

接受我们采访时,基地小虎穿着简单的黑色T恤,戴着斯文的眼镜,眼神和语气和善平静。“你觉得自己算流行歌手还是乡土歌手?”

基地小虎说:“标签不好自己加,我只是爱唱歌而已,流行歌、缙语歌,我都爱。”但他现在最主要的身份,是深圳启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情歌对唱组合“星月组合”的一员,“(我们)是公司主推的歌手,每个礼拜都要出一首歌”。

他未能对自己的歌手身份作出清晰“定义”,他的每首单曲、每次录制、每次商演都是现代流行工业生产线的产物,他接受了这样的模式。

“有广场舞的地方就会有我们的歌”

基地小虎流行音乐生涯的起点,是一首名叫《忘不了你》的伤感情歌,具体的创作年月他早已记不清楚。我们在搜索引擎上找到了这首歌,网页显示发行日期是2001年1月8日。第一首歌定下了他十七年音乐生涯的基调,“疗伤情歌”,顶着这个标签,他开始在音乐之路上摸索。

旅途注定是漫长的。没有经过专业的科班培训,只有自学从淘宝上买来的教程,跟着其他歌手零敲碎打地学习。2005年,基地小虎与杭州娱乐基地公司签约,作为歌手正式出道。原名卢晓武的他常被人误唤作“小虎”,由于公司叫娱乐基地,他就成了“基地小虎”。

“基地小虎”这个艺名一直伴随着他,然而娱乐基地却没能一直陪伴他。两年后的2007年,娱乐基地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终止了与基地小虎的合约。他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和倚靠,一夜回到了单打独斗的状态。此后的日子,主要靠商演、给企业或学校写歌以及卖词曲给其他歌手来维系,“挺难熬的”,对此他只说了这四个字。

闲散的时间给了基地小虎创作自由。在未签约的日子里,他称得上高产。发了五张专辑,平均每张专辑七八首歌,只是每张唱片都由不同的发行公司制作发行,暗示着他的创作生涯并不顺畅。而“忘了自己忘了你”、“爱上你错了吗”等歌名,则描述着他一如既往的伤感情歌路线。

转折点在2015年。两家唱片公司找到基地小虎,表示想和他签约,他选择了深圳的启韵,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家公司“领导随和,歌手推广不错,而且不会太剥削歌手的演出费。”接近十年没有签约的日子即将画上句点,十年中求人出唱片和自己谋生路赚外快的窘迫与不安将被一并搁置。对于以后的发展,小虎很满意;他骄傲地说,“星月组合”将是继“凤凰传奇”之后广场舞神曲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有广场舞的地方就会有我们的歌”。

星月组合宣传照

然而,在搜索引擎的前三页没有一条结果显示他任意一张专辑的销量,在一些专辑销量网站上甚至没有基地小虎的相关搜索结果;他的歌曲同质化程度极高,“忘了”、“你”、“爱”等字眼反复出现,不免给人造成记忆困难;热门音乐榜上并未出现过他的作品,因而也无从查得每首歌的播放量;只有广场舞歌曲为他扳回一城,《你是我今生难忘的梦》位列百度“广场舞吧”年度广场舞歌曲排行榜的第19名。

在QQ音乐上,基地小虎排在第一首的歌曲《多情的我遇上绝情的你》仅有8条评论和128条弹幕,而在以评论数量质量著称的网易云音乐上,他最热门歌曲的评论数仅为74。这和其他流行歌手主打歌动辄999+的评论数和热评几千甚至几万的点赞数相比,显得颇为单薄。

基地小虎的认证新浪微博粉丝数为11592,不如许多二三线小网红,这对一位流行歌手而言,几乎可以用惨淡二字形容。连着数条动态0赞0评论0转发,随机点开粉丝的名片,接二连三是一些几乎无动态、无粉丝却动辄关注了五六千人的账号。

缙云烧饼、缙云爽面都被写进了歌

相比于流行音乐路上的平淡甚至惨淡,小虎的缙云歌曲创作之路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致。

基地小虎说,用缙语创作开端于在KTV用缙云话翻唱别人的歌,后来“胆子大了”,消遣变得严肃,慢慢开始自己写作歌词。他创作的第一首缙语歌叫《缙云这样的男人更好》,创作于签约娱乐基地前,但直到2009年才发行,那时微信还未出现,歌曲发行后,兴奋的歌迷自发地为小虎建了十来个QQ群,“一个礼拜就都爆满了”。

2005年,小虎写下自己最著名的一首缙语歌《缙云烧饼》,一首现在不时会在缙云的大街小巷的烧饼摊上随烟火飘来三两句的曲子。有天在杭州马路上闲逛,街边卖掉渣饼的小摊激起了他对家乡缙云烧饼的怀念,“觉得这个饼还不如我自己家的缙云烧饼好吃。”

他提起小时候跟着父亲去戏场看戏的场景,看完戏,父亲在路边给他买一碗馄饨一个烧饼,就构成儿时最满足的回忆。为缙云烧饼写歌的念头开始在脑海中盘桓。词曲只花了一晚上,制作也在第二天完成。“(歌迷的)反应特别火爆,刚好快过年了,过年回来当地就有很多人给我做了歌友会。”

缙语歌曲的受欢迎度让小虎感到意外,此后不断有歌迷向他表示“希望多听到一些和缙云有关的歌”。关于缙云风物,他的“存货”并不少,写好的曲子搁置在一旁,便先去追逐流行的脚步,来不及发行就蒙上灰尘。歌迷的喜爱是市场的风向标,形势正在好起来,转折点要来了。他又创作了《缙云爽面》。爽面是依照缙云当地习俗在年初一的早上必定要吃的食物。孩子起床前,父母会在床头摆好红包,在厨房准备好爽面,面条里还要放几个象征吉祥的鸡蛋。“两个鸡蛋一碗面,就是儿时相伴的每个春节”,他在歌里这样唱道。

在2013年的新专辑中,《壶镇》和《爱在仙都》两首歌颂缙云景色的普通话歌被放在了他的新专辑中最显眼的位置。随后两年,《缙云烧饼》和《缙云爽面》相继发行。

“为缙云每一种特产写一首歌”的决心像一棵幼芽,经过歌迷热情的持续浇灌,被全国上下日益重视原生文化的春风吹拂,包裹着对家乡的情感一同破土成长。最初的创作仅出于“爱尝试”,有了一定声名后,这种本来的喜爱变了面貌,掺进了更多的责任;或许还有为生计所迫的因素,但基地小虎并不承认,他拒绝回答诸如“想红吗?”“唱歌想赚钱吗?”这类的问题,他只强调责任和梦想。

流行与本土在基地小虎身上呈现出一种形态奇妙的结合:流行从缙云方言的地方性中汲取养分,将传统变成新的流行;与此同时,流行又在用自己的游戏规则企图将乡土文化纳入自己的轨道。这些缙语歌实质也是娱乐工业流水线的产物,缙云风物嵌入主副歌结合的歌曲结构,与其说是缙云乡土文化,不如说是本土文化流行化的产物:灵魂是缙云文化,但壳子仍旧是流行的那一套。

这是原生文化在遭遇流行文化冲击时勉强生存的困境。这是原生文化的妥协,也是流行文化工业的妥协。

蒙雾的未来

随着流行音乐事业新的上升期的到来,越来越多的难题摆在了缙语歌曲的创作之路上。作为公司目前主推的歌手,小虎的时间表上,塞满了录歌、商演、制作。“现在公司的精力和资金都投在我身上,我不能辜负人家”,跟着公司的安排走,继续流行音乐创作,是他目前唯一的选择。

精力有限,完成公司的录制任务后,分配到缙语歌曲上的精力已经少之又少;随之相伴的,是取材的生疏和创作难度的增大。公司和住处都在金华,他几乎没什么时间待在缙云,“写缙语歌要采风,回来才能创作出有灵魂的歌曲。”每每创作,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把自己重新抛回儿时的环境;不仅是空间距离的回乡,更多是心理距离。

他的事业,正在一点一点侵吞本属于他的爱好的养分。

缙云只是浙南小县之一,常住人口只有约45万,而使用缙云话作为日常语言的人口数量,比45万还要低,且越来越低。“缙云话难学难懂,现在很多小孩子不会讲甚至听不懂缙云话了。”小虎说,如果不在丽水,商演唱的基本都是普通话歌曲,“否则大家听不懂,没有互动。”公司对缙语歌曲的态度是,“不会花钱推榜单,只要上线就可以了”。

可基地小虎并不悲观。他尝试把缙云话和普通话相结合,《爽面》这首歌,已不是完完全全的缙语歌。除了“爽面”、“鸡蛋”等几个关键词语用了缙语,其他句子都是普通话发音。他认为把精力放在广场舞歌曲上是在为自己积累人气;他说虽然受众群有限,但是“特定的商品有特定的市场”。

推广缙云文化的壮志掩盖了目前他看到的不利条件,他频繁地使用“梦想”一词,仿佛一个宣誓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的高中生。在他眼中,创作流行歌,创作缙语歌,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他说自己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回缙云开场演唱会。

基地小虎不只是一个简单拼接的名字,他是尝试将缙云本土文化与流行文化对接的实验者,是更多为人所知或为人所不知的乡土文化的代表,是原生文化遭遇流行文化冲击时最先不知所措的那一批人。

他们站在本土文化和流行风尚的十字路口,他们迷茫、消沉、试图和解、反抗,他们中许多人失败了,许多人隐没了声音,许多人还在尝试。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