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色中的黄浦江面,一艘渡轮如同大号萤火虫漂在江心

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
2017-11-04 12:27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在晚间的黄浦江面,一艘渡轮在江面上发出中黄色的暖光,如同一只大号萤火虫一样漂在江心,这就是由渡轮变身而成的“虫虫船”。

11月3日下午,2017城市空间艺术季联合展——2017“渡 • 爱”外滩艺术计划在上海杨浦区丹东路码头启航, 装饰着装帧设计师、“世界最美的书”称号获得者朱赢椿作品的渡轮正式下水。未来3个月内,它将往返航行在浦西复兴东路渡口和浦东杨家渡渡口之间,市民可以伴着渡轮的轰鸣与江水声,感受城市与自然的交集。

由渡轮变身而成的“虫虫船”即将启航

灰蒙蒙的大风天里,由渡轮变身而成的“虫虫船”为码头增加了生趣。船头的红色蜻蜓暗示了这趟航程的主题,两侧的侧窗上装饰着一幅幅虫子啃食树叶的路径图,仿佛是某种自成一派的书法风格。艺术家朱赢椿将这种昆虫啃食树叶留下的路径当成一个个“文字”,连句成篇,留给读者自行解读。渡轮内展示着这样的“虫文”和虫子的移动路线,让人回想起儿时专心观察虫子爬行的情景。

船舱内悬挂着朱赢椿创作的大幅“虫文”

朱赢椿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很多成年人都害怕虫子,但人与虫子其实是共生的关系,两者之间的矛盾应该交由自然去解决,另一方面,虫子的存在有时能够让人反观自己的生活状态。朱赢椿的童年是在乡间度过的,没有玩具和书的日子里,各种小昆虫便是他的玩伴。如今,他依然崇尚亲近自然的慢生活。他花了五年的时间,在田间种菜,“邀请”上百种虫子,将它们留下的痕迹收集起来,于是便有了《虫子书》。这本不需要翻译的图书去年被大英图书馆永久收藏,还获得了2017“世界最美的书”银奖。书中没有一个人类文字,几乎每一个字符都是不同的,但偶尔会有重复,“就好像汉字中的‘的地得’一样”,朱赢椿解释道。

荣获2017“世界最美的书”银奖作品被搬上渡轮

虫子是人与自然的连接,通过“虫虫船”,朱赢椿希望让人感受到“天人合一,万物互联”,在自然中重新找到自己。这件跳脱了展览馆的艺术作品试图探讨城市、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传统交通工具与当代艺术创意相结合,让人在繁忙重复的日常生活中,放慢节奏,享受艺术带来的乐趣。

夜色中的“虫虫船”局部
渡轮在夜晚发出中黄色暖光

到了晚上,整艘渡轮将在江面上发出中黄色的暖光,如同一只大号萤火虫一样漂在江心。浦江两岸公共空间的贯通开放成为城市人文与艺术形象共生的新舞台,滨江地带的建设改造使得城市生活空间开始见缝插针地向江边渗透。如今,变身艺术作品的浦江渡轮成为江上颇具亮点的动态文化坐标,为大众带来触手可及的美感,让公共艺术近在咫尺,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享艺术资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