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福克斯之夜”背后的“狂欢”:近代英国王权与民族的融合

仇振武(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2017-11-07 17:39
私家历史 >
字号

每年11月5日的夜晚是英国的“福克斯之夜”,也是英国人翘首以待的节日之一。在这天晚上,人们点燃篝火、燃放烟花来庆祝1605年“火药阴谋案”的挫败。

这一节日的来源是——1605年11月5日,一个名叫盖伊•福克斯的人在议会大厦的地窖中放置了大量炸药,试图在国王詹姆斯一世和众大臣召开议会时引爆,炸毁大厦,使国王和议会上、下两院议员全部葬身火海。但在爆炸发生之前,福克斯的计划败露,本人也被当场抓获,在他身边放着的是多达36桶、共计2.5吨重的炸药,因而此事被称为“火药阴谋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忘却了当时的恐慌,代之以节日的狂欢。人们将旧衣服做成名叫“盖伊”的假人加以焚烧,以点燃篝火和烟花代替那场未发生的爆炸,食用暖烘烘的烤土豆和姜片糖饼作为对寒冷而潮湿天气的抵御。

根据法国历史学家莫娜•奥祖夫的观点,“节日是教育的补充,甚至是替代物”,在节日狂欢的背后往往是国家权力的“凝视”或是对民族情感和民族记忆的操控。17世纪的英国正处于近代转型和民族意识觉醒的阶段,这一特点在统治阶层体现于国王专制权力的强化,在市井乡野则倾注于民众集体意愿的表达。二者紧密相连,难以分割。从“天主教阴谋案”的败露到“福克斯之夜”的转换过程,正是国家权力同民族意识互相缠绕,完美契合的过程。

阴谋案团伙

从14世纪相继发生的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凸显了英法两国地理边界和文化疏离上的分野,催生了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苏醒。尽管横亘在民族意识苏醒和民族国家形成之间的障碍依然巨大,但在都铎王朝建立后,英国逐渐开启了近代转型的步伐,在经济层面表现为庄园制逐渐被商品交换制经济所取代,在政治上则主要表现为从等级君主制朝新君主制的演变和过渡,在民族意识上则表现为对罗马天主教会干预和控制的不满。

亨利八世即位后,借由“离婚案”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其目的在于使自己获得英格兰民族教会至尊领袖的地位,摆脱罗马教会对英格兰事务的干预,从而更加方便地施展王权。“血腥玛丽”统治时期,宗教改革翻车,由于玛丽一世与西班牙菲利普二世的不明智婚姻,英国还卷入到法国战争中,丢失了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加莱。英格兰王权遭遇重大挫折。不过在伊丽莎白女王继位后,顺从民意,恢复了被中断的宗教改革,伊丽莎白女王也从而成为一位强势的君主。从整个都铎王朝的脉络中我们可以看见,当专制权力和民族意愿相通之时,国家才能够顺利地发展。

都铎王朝时期,英国国教已经基本成型,人们对天主教的反感与日俱增。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后,詹姆斯一世将英国国教作为工具,扩大专制权力。他重申伊丽莎白时期的反天主教法令,压制天主教,从而激化了天主教徒的反抗。“火药阴谋案”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爆发的。

1605年11月,一群来自英格兰乡下的天主教徒经过密谋,在议会大厦的地下室租到一个房子,并在那里挖通地道、放置炸药,企图趁国会典礼开幕时引爆,将出席典礼的国王和议员们炸得粉身碎骨。幸运的是,就在爆炸的前几个小时,国务大臣罗伯特•塞西尔派士兵及时赶到,将正欲引爆火药桶的一名叫盖伊•福克斯的农民当场抓获。国王和大臣们得救了,天主教徒们却倒了大霉。原本英国逐渐觉醒的民族意识就对天主教会的干预感到不满,“血腥玛丽”的阴影尚未散去,“火药阴谋案”又引发了民众对天主教卷土重来的极度恐慌,而政府也借机对英国的天主教徒实行了更为严厉的镇压和迫害。天主教在英国已是明日黄花。

阴谋案的参与者被处以极刑

此事或许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为什么罗伯特•塞西尔能在爆炸前一刻及时赶到,挫败阴谋?密谋者又是如何走漏风声的呢?有鉴于此,有很多人认为这其实是罗伯特•塞西尔的诡计,他故意策划了这场“火药阴谋案”,其目的是为了能让国王更加重视他。有迹象表明他早在六天前就得知消息,但一直等到议会进行典礼时才将罪犯加以抓获。考虑到罗伯特•塞西尔的出身和都铎王朝时代的间谍网络,这种说法并未空穴来风。

罗伯特•塞西尔1563年出生于伦敦,他的父亲是历史上著名的伯里勋爵威廉•塞西尔,曾在伊丽莎白女王在位时担任主要顾问。罗伯特•塞西尔幼年不幸,在他还很小的时候,保姆不慎将他摔落,导致他脊柱侧弯,因而发育不良。这件事给他造成了很大的童年阴影。他从小就被人嘲笑说矮小和驼背,伊丽莎白女王叫他“我的小俾格米人”(即侏儒),而詹姆斯一世则唤他作“我的小猎犬”。幸好,他的父亲在国务大事上给了他悉心指导,使他21岁便进入议会,并在此后平步青云。在排挤掉女王的宠臣、他们家族的老对手埃克塞斯伯爵后,罗伯特•塞西尔成功地接替父亲,成为英格兰的国务大臣和掌玺大臣。童年的残疾往往使人隐忍奋发,塞西尔也是一样,人们因此怀疑使他故意使得“天主教案”发酵,从而使自己获取更大的功劳。

挫败“火药阴谋案”的罗伯特•塞西尔

与此同时,伊丽莎白时期留下来的复杂间谍网络,同样使身为间谍首脑的罗伯特•塞西尔提前获知天主教徒密谋的消息。根据日本学者竹田勇的研究,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英国战胜无敌舰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通过间谍进行周到的情报收集”。正是当时的国务大臣弗兰西斯•沃尔辛厄姆一手创建了英国间谍组织的雏形,使得女王在漫长的在位期间免受暗杀、恐袭和各种阴谋活动的困扰。罗伯特•塞西尔上台后,继承了这套复杂的间谍网络,在全国乃是海外都布置了眼线,时刻提防针对国王的不轨之举。狡猾的塞西尔作为间谍首脑很受国王赏识,詹姆斯一世奖励他许多头衔,其中就包括“索尔兹伯里伯爵”的称号。

据说在1605年11月“火药阴谋案”败露前,天主教贵族蒙梯格尔勋爵接到了一份密信,警告他远离议会开幕式。这封信的来源可能是蒙梯格尔的亲戚,火药案的密谋者之一。总之,可能是间谍网络中一员的蒙梯格尔将此事上报给罗伯特•塞西尔。而罗伯特•塞西尔并未将此事及时禀报国王——他的目的是将犯罪团伙当场抓获,以此制造轰动效应。

导致阴谋案泄露的告密信

事实证明他成功了。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教授宝琳•克罗夫特写到:“在1605年后被激怒的氛围中,在宗教辩论家激烈的控诉与反控诉下,有人宣称正是塞西尔自己策划了火药阴谋案,用以提升自己在国王眼中的重要性,并对耶稣会士发动进一步攻击”。有的传闻说,阴谋案的最终策划者是罗伯特•盖茨比爵士,而据他的仆人说,在火药案爆发前的一个月,盖茨比曾到罗伯特•塞西尔的住处拜访过三次,二人很可能就在为火药案进行密谋。不过这种说法没有事实根据,基本上是阴谋论。

“火药阴谋案”下场最惨的是盖伊•福克斯。他不过只是个点燃导火线的,并非此案的罪魁祸首。福克斯出生在约克的一个农村,在他父亲死后,他皈依天主教,并远离家乡成为一名西班牙雇佣兵对新教荷兰作战。他不幸地被分配给点燃火药的任务(也不知道如何逃出生天)。

盖伊•福克斯

当福克斯被国王侍从在王宫地下当场抓获时,他才35岁。他被关在伦敦塔遭受两天的折磨,最终交待出他的同伙。随后,福克斯获得了英国对待叛徒的传统待遇。在行刑之时,他被迫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睾丸被割掉扔到火里,自己的心脏和肠道都被剜出。死去之后,他的身体还被分成四块在英格兰进行巡览,用来杀鸡儆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盖伊•福克斯也正因此“流芳百世”,他的名字被塑造成一个节日庆典,在每年的11月5日晚供英国人狂欢和庆祝。人们借由对“火药阴谋案”的纪念发明出“福克斯之夜”,用点燃篝火和燃放烟花的方式抵御寒冷,同时也塑造着民族和国家的共同记忆。

在莫娜•奥祖夫看来,节日比教育更具有大众性质。教育往往局限于精英,而节日则不分贵贱,所有民众都可以参与。这种大众性质体现在“火药阴谋案”向“福克斯之夜”的转换过程中。火药案的挫败看似偶然,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是近代英国王权扩张(如君主的间谍网络组织)和民族意识觉醒(如民众对天主教的集体反抗)融合相通所造成的必然。而有关“福克斯之夜”的节日和庆典的建立,更是在民族国家崛起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着英国人的自我认同感和集体认同感。实际上,节日牵涉的不仅仅是部分群众,而是整个国民共同体,指涉整个国民的共同意识形态。借由全体国民对民族意识的表达和宣泄,民族国家也不断强化着其存在的合法性。在英国脱欧之后,各种节日活动,似乎也更加如火如荼了。

(本文原题《从“火药阴谋案”到“福克斯之夜”:近代英国王权与民族的融合》,载微信公众号“探索与争鸣杂志”(tansuoyuzhengming),经授权,澎湃新闻转载。)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