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钛米机器人进入核医学领域,不怕辐射全程监控

澎湃新闻记者 肖蓓
2017-11-07 13:14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当今,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医学领域,“沃森医生”作为一款癌症治疗软件,已经可以在比赛中打败人类,成为精准的“肿瘤专家顾问”。现在,在核医学领域,纳米机器人成为不怕辐射的“超级医生”,对进行放射性治疗的患者进行实时监控、体检、发药,不仅降低了医护人员接受辐射的风险,还提高了对患者的监护治疗和安全。

仁济医院在核医学科引入钛米机器人。陈金海 图

今年9月,作为上海首批引进和使用钛米机器人的医疗机构,仁济医院率先在核医学科引入钛米机器人,运行1个多月来取得良好效果。

众所周知,作为甲状腺癌治疗的特异性分子靶向药物,放射性碘131是目前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病灶治疗的重要手段。放射性碘-131可以被术后残余的甲状腺癌细胞特异性吸收,释放β射线对甲状腺癌进行照射,达到治疗目的。由于患者服用治疗剂量的放射性碘131后成为“放射源”,可对周围人群和职业医护人员造成潜在辐射危害,所以按照临床指导,患者在进行大剂量放射性碘-131治疗时,必须在一定时间在特定的放射性辐射防护隔离病房中进行。

据仁济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刘建军介绍,以前为了减少对医护人员潜在的辐射危害,医生护士每次进病房都要穿上铅衣,临床上通常将一周内需要服用的药物一次性发给患者,医生和护士一般通过监护视频和对讲设施与患者进行查房、咨询和答疑,患者每日的例行生命体征观察也主要由患者自行完成并报告。

患者服用药物头两天,副反应比较大,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以及喉头水肿、呼吸窘迫甚至窒息。如果监测不及时,将增加潜在的医疗安全风险。

而钛米机器人就是个不怕辐射的“钢铁侠”,不仅为带有放射性的患者带来更精准的服务,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职业伤害。钛米机器人能充分贯彻治疗规范要求,每2小时对所有病人进行一次体检:机器人会自动前往每一个隔离病房,呼叫患者姓名后通过人脸识别确认患者身份后自动进行包括体温、血压、甲状腺摄碘和辐射残留等生命体征监测等医疗活动,可大大降低医护人员进出隔离病房的次数,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提高医疗安全标准。

核医学科病房服务机器人还可以帮助护士完成药物分发以及服药方法的告知。护士通过人脸或胸卡的认证后放入药物,确定发放的病床,机器人会自动前往每一个隔离病房,呼叫患者姓名,通过人脸识别确认患者身份并语音确认后自动打开药箱,播放服药通知。机器人能在治疗过程中强化对病人的宣教,通过机器人与病人的主动交互,将枯燥、难懂的医疗、护理知识变成动画场景中的语音问答,实现更好宣教效果。

钛米机器人为患者做检查。陈金海 图

机器人能够有效帮助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远程视频,观测病患部位组织情况。通过实时视频交互,医生及护士可以随时通过机器人与病人进行交流。通过机器人身上的辐射检测设备采集病房环境辐射情况,并能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报警。机器人可以开启对话功能,进行术后患者教育以及患者关心的相关问题。

据仁济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刘建军感慨道,“钛米机器人在临床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对患者的监护治疗与安全,让患者感觉医护人员一直陪伴在身边,减少了隔离带来的焦虑和孤独,患者更有安全感,而且降低医护人员接受辐射的风险,使医务人员能在防护更安全的环境下掌握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希望今后能进一步改善和发展人机互动的能力,这样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增加与患者互动,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除了核医学科,钛米机器人还有很多用武之地。目前医疗物资运输机器人、核医学科病房服务机器人、养老陪伴服务机器人等多款医疗机器人产品,已投入到武汉协和医院等大型医院的临床应用中。

以手术室为例,钛米机器人通过和医院库房HIS对接的软件系统,可以实现手术室和二级库房之间的耗材、器械等物品下单及自动配送的功能,有效避免了手术过程中因为等待运输而被迫中断的情况,缩短手术时长,并优化了手术室高值耗材的使用情况。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