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消防烈士鲁信骨灰运回故乡贵州安顺,数千市民自发迎接

贵州都市报数字报
2017-11-08 12:11
直击现场 >
字号

11月7日下午3时20分许,安顺黄果树镇,鲁信回来了。这是他当兵2年,第一次回家。2年前,他在这里泪别父母,2年后,他已化为一盒骨灰。

10月31日晚8时23分,江西省瑞昌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在抢救被困人员时,消防战士鲁信不幸牺牲,年仅21岁。

两名战友带着骨灰盒和遗像走下高铁。

现场:市民自发迎接英雄

11月7日下午1时51分,G1511列车缓慢驶入了安顺高铁西站。鲁信的两名战友,一人抱着鲁信的遗像,一人抱着骨灰盒走下高铁。

鲁信的父亲鲁永洪和母亲吴培秀紧随其后。

在鲁信骨灰到达前,鲁信的战友、亲朋,以及很多素未谋面的市民,上千人站成两排。“鲁信,回家!”“接鲁信回家!”大家不停地叫喊着,令人动容。

下午2时10分许,鲁信的遗像和骨灰被带上灵车,送往黄果树镇。

吊唁:献花用了3个小时

灵车后面,许多市民自发驾车,送鲁信回家。下午3时20分,灵车到达黄果树镇,在鲁信灵堂前,自发在这里等候的人,望不到边际。

这是鲁信2年来第一次回家。2015年9月,他离开了黄果树镇,到江西瑞昌市成为一名消防战士。2年来,他从未回过家。

黄果树镇黄果树村村民张慧说,他们原来居住在黄果树半边街,几乎人人都认识这个孩子,而现在一说起他,大家便忍不住流泪。

鲁信的战友、亲朋、乡邻们每人献上一束菊花,作最后的告别。整个过程,用去3个小时。

市民迎接英雄归来。

梦想:他从小就立志当兵

鲁信的父亲鲁永洪告诉记者,儿子从小的梦想就是当兵。2013年,当地征兵时,鲁信虽然报了名,但由于年龄和体重等原因,他未能通过。

鲁信的同学何吉川回忆,鲁信应征失败后,大家都劝他去学个驾照,另外找个工作,但鲁信不愿意。

“我就是想当兵!”鲁信对何吉川说。

2015年,19岁的鲁信再次应征,最终圆梦。原本,今年他可以退伍回家,但他选择继续留在部队。

“终于得了!”当得知留在部队的消息后,鲁信第一时间给母亲发微信。

今年,鲁信当上士官。母亲吴培秀说,儿子当上士官后,更加努力,还去报考大专学位。平时没有救援的时候,鲁信都是在复习功课。

手机:母子对话永远珍藏

吴培秀的手机已经很旧了,划动一下页面都要等待很久。她说,她不会丢掉这个手机,这里保存了她和儿子的聊天记录和儿子的声音。几天来,她常常翻看这些儿子发来的文字和语音,看久了,便不自觉地流泪。

吴培秀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今年4月,儿子给他发来一条短信说,“妈,我差点就跳进粪坑了。”

“哪样要跳进粪坑?”吴培秀回复。原来,当天,瑞昌市一市民掉进粪坑,鲁信作为一名老兵,带着一群新兵参与救援。当时,办法用尽都无法将人拉上来,后来,在鲁信决定跳下粪坑救援时,这位市民被拉了上来。

“不叫我下,叫哪个下?”鲁信发信息对母亲说。

大多时候,鲁信总是冲在最前面。他先后参加过九江当地抗洪抢险、灭火等200多次救援战斗,营救困群众30多名,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共青团员,2016年因工作突出被大队嘉奖一次。

每次救援前,鲁信习惯给母亲发一条微信。救援回来再发微信报平安。“注意安全”、“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是吴培秀多次回复的信息。

10月31日晚8时20分许,鲁信向母亲发来一张表格,这张前往庐山疗养的消防员名单里,鲁信排在第五位。他因表现突出被安排到庐山疗养。

当吴培秀见到了这张表格时,就发信息给鲁信:“在不在?在不在?”但儿子再也没有回复。

向鲁信鞠躬。

回忆:小学时每天最先到校

鲁信牺牲后,他的同学、老师们都在网络上看到了这个消息。

鲁信就读于黄果树小学,他是班上的劳动委员。班主任老师伍玉说,劳动委员安排同学们劳动,自己可不参加,但鲁信每天都和同学们一起打扫卫生,直到同学离开后,他才离开。他掌握着班上的钥匙。每天早上,他总是第一个到学校去开门。

在同村人眼中,鲁信很有礼貌,见人就喊“伯伯”、“伯妈”。

相关新闻

九江消防史上首位烈士

据瑞昌市委宣传部官方微信消息,11月2日,江西省公安厅给鲁信同志追记个人一等功,追认鲁信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江西省公安厅党委作出关于向鲁信同志学习的决定;九江市人民政府追授鲁信同志“九江消防卫士”荣誉称号;共青团九江市委追授鲁信同志“全市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11月3日,公安部政治部批准鲁信同志为烈士并颁发献身国防金质纪念章,他也是九江消防史上第一位烈士。

注:瑞昌市系九江下辖县级市。

(原标题《黄果树之子魂归故乡 消防烈士鲁信骨灰昨日运回安顺,数千群众自发迎接》)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