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访古丨职业画家·仇英的绘画之路

2022-06-18 08: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行家转利家——仇英与苏州文人交游圈

文·任颖颖

“明四家”中除仇英以外,皆系一代文人,惟仇英以职业画家身份活跃于画坛。中年以后,仇英画名渐盛,交游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尤其与文征明父子相交甚密。文征明的学生如彭年、王宠等也大都和他有交往,他们经常以书画合璧的形式进行创作。仇英与这些文人的交往,使他的作品在文人阶层得到颂扬,更进一步打开了作品的销路。同时,也使他受到了以文征明为首的吴派代表画家的艺术思想和创作风格的影响。

明代·仇英 赤壁图-局部

1、仇英的绘画之路

仇英(约1498-约1552),出身低微,初为漆匠,兼为人彩绘栋宇,后徙业而画。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拜于周臣门下。由于其天资不凡,深得理法,人物、山水、走兽、界画,无所不精,在画坛声誉卓著。

仇英的绘画风格在“明四家”中最为多样化,尤精山水、人物,这与他职业画家的身份和经历有关。作为摹古高手,仇英曾长期客于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处,纵观历代名迹,并为项临摹古画。王世贞说他“于唐宋名人画无所不摹写,皆有稿本,其临笔能夺真,米襄阳所不足道也。”并认为他所作《上林图》“可谓绘事之绝境,艺林之胜事也。”可见,仇英在摹古上获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明代·仇英 桃村草堂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仇英出身职业画家,但由于深受吴门地区文人绘画的影响,在他的绘画创作中,多浸润着文人趣味,而以文人清玩为题材的绘画,在其绘画创作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一特定题材,对于我们探究仇英的创作思想、创作趣味,以及探究行家、利家交叉现象在艺术家身上的具体体现,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仇英虽随职业画家周臣学画,但为陈官和项元汴等大收藏家长期临摹古画,使仇英广阅博取,练就了过硬的艺术技巧和高雅的艺术格调,为其以后在绘画创作中自如地表达情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不同于一般职业画家的是,仇英画风逐渐转向沈周等文人画派。

 

明代·仇英 莲溪渔隐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征明《题仇实父画》云:“实父虽师东村,而青绿界画乃从赵伯驹胎骨中蜕出。近年来复能兼蒐二李将军之长,故所画精工灵活,极尽潇洒绚丽能事。此画运笔转趋沉着,盖又得沈(周)师所诲焉。”对其给予极高评价。晚明董其昌也指出,仇英的青绿山水画是李昭道一派的集大成者:

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伯,精工之极,又有十气。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其雅,若元之丁野夫、钱舜举是矣。盖五百年而有仇实父,在昔文太史亟相推服。太史于此一家画,不能不逊于仇氏,故非以赏誉增价也。

明代·仇英 梧竹书堂图

2、苏州文化圈对仇英的认可

职业画家仇英之所以风格由行家转向利家,和其生活环境及交游的艺术圈有很大的关系。苏州地区文风鼎盛,自明初就诗人辈出,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征明更是延续了元代以来的文人画传统,尤其是王蒙、倪瓒的传统。仇英身处于这一文化圈中,耳濡目染之下,努力向这一传统靠拢。

明代·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图

在三十岁左右,仇英与吴门派大师文征明,及其子侄文彭、文嘉等,弟子王宠、彭年、王穀祥、陈淳等都有直接交往。他高超的画技得到充分的肯定。彭年题仇英《罗汉图》曰:“十洲少即见赏于衡翁。”以致文征明有些作品竟令其着色。同时,仇英也从他们那里感受文人情味,使自己作品逐步走向清雅。

明代·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图-题跋

文征明《湘君湘夫人图》画上有王稚登题识:“少尝侍文太史,谈及此图云,使仇实父设色,两易纸皆不满意,乃自设之,以赠王履吉先生。”说明年轻的仇英其时对绘画色彩的理解,与文征明等文人画家虽有接近,但尚未臻于很高境界。由此可看出文征明对其曾亲有指授。而仇英对于文人画传统的靠近,更有一具体转变过程。

明代·仇英 林亭佳趣图

仇英早期作品《林亭佳趣图》,很明显是仿效文征明一路文雅风格,绘文人林亭高卧之景,意境清幽。而文征明多年间多次为仇英作品题诗、跋,对其画艺表示称赞。在向这一传统靠拢的过程中,仇英的另一幅作品《临元人倪瓒像》,显然更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画上款为:“仇英堇制”,显见仇英以绘制倪瓒画像的方式,向元末以来的苏州文人画传统致敬。画上方有文征明之子文彭小楷抄录《倪云林墓铭》以合作的方式对于仇英的画艺表示认可。后期此类近于“吴门派”文雅风格的作品更多,而他很快也得到了苏州文化圈的认可。

所以文嘉在仇英去世后题其《玉楼春色图》云:“仇生负俊才,善得丹青理。盛年遂凋落,遗笔空山水。至今艺苑名,清风满人耳。”对仇英的早逝表示惋惜。

「本文节选自《论仇英绘画的文人趣味——兼论明中期后职业画家与文人画家的合流趋势》」

 

明代·仇英 宝绘堂

 

明代·仇英 昼锦堂图

 

明代·仇英 桃源仙境图

-- END --

出品人丨王成业

编辑丨「私享艺术」全媒体运营中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