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可凡倾听》本周末播出王丹凤访谈:似曾相识燕归来

可凡倾听
2017-11-22 20:00
来源:可凡倾听
有戏 >
字号
《可凡倾听》专访王丹凤时,孙俪前来拜访。视频来源:《可凡倾听》(02:24)
深秋的一天,演员孙俪盛装打扮、手捧鲜花来到《可凡倾听》录制现场,不过此次她并不是作为嘉宾前来接受采访,而是作为“追星族”,慕名前来拜访她心目中的一位偶像。

何方神圣,能够成为孙俪的偶像?

没错,她就是这次访谈的主角——94岁高龄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王丹凤老师。

王丹凤、曹可凡、孙俪

孙俪对王丹凤老师虽然仰慕已久,但此前一直无缘相见。这一老一少同为上海人,一见面说上几句上海话,顿时就有说不出的亲切感,如同寻常人家的祖孙团聚,其乐融融。主持人曹可凡向丹凤老师介绍孙俪时说,“人家讲她长得有点像您”,丹凤老师立刻乐呵呵地说,“哪里,她漂亮。”

年轻时的王丹凤

由于年事已高,王丹凤有些耳背,孙俪凑在她耳边大声说话,两人便能交流无碍。收下这位“小影迷”送上的鲜花,丹凤老师回赠一本个人画册《春满人间》,并且为孙俪签名留念。看着画册上的倩影,孙俪不由发出感叹“太漂亮了”,不料这句小声的自言自语却被王丹凤听得一清二楚,正在签名的她顺口接上一句“现在不行了”,反应之快令孙俪大为惊诧,现场也顿时为老人家的“选择性耳背”笑作一团。

王丹凤接受《可凡倾听》采访。

眼前这欢声笑语的场景,背后有着一番不为人知的努力。

早在2004年《可凡倾听》节目问世之初,王丹凤就是曹可凡心仪的嘉宾。这位风华绝代的影星是几代中国人心目中美的化身,她从影四十年,留下五十多部作品,其中不乏像《家》、《护士日记》、《女理发师》、《桃花扇》等影响广泛的银幕经典,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此重量级的人物,《可凡倾听》怎能错过?

电影《青青河边草》剧照

然而好事多磨。王丹凤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总希望把最好的形象留给观众,这也是她上世纪80年代初毅然决然告别银幕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深居简出极少见客,甚至谢绝照相,对于访问邀约自然也是敬谢不敏。虽多次约请未果,但曹可凡从未放弃,而是将这个愿望深藏心底,与老人家保持联络,静待时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好的时机终于在2017年瓜熟蒂落。今年6月,王丹凤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荣获“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殊荣,这台晚会恰好是由曹可凡主持,整个颁奖过程精彩热烈而又温馨感人,效果非常好,老人家也十分愉悦。此时再次不失时机地提出访问请求,终于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可以说,王丹凤是《可凡倾听》有史以来持续邀约时间最长的一位嘉宾。将近十三年的努力和等待,终于换得老艺术家破例同意,于是才有了这次难得一见的荧幕亮相。

王丹凤、柳和清的结婚照

一旦答应接受访问,王丹凤极其重视,单是选择上镜穿的服装,就与她的小女儿足足盘算了一整天,甚至直到访问当天到达现场后,她还在纠结着到底是身上穿的这套好看,还是包里带着的另一套更合适?带着点孩子气的执拗可爱又令人感动,最终在大家众口一辞的夸奖下,她才决定就穿身上这套。

由于事先做足了功课,加上曹可凡的磁性嗓音极具穿透力,整个访谈进行地相当顺利,丹凤老师思维清晰侃侃而谈,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尘封往事。尤其当聊到代表作《护士日记》中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小燕子》时,94岁的老人竟完整地唱了出来,那一刻脸上的神情宛如少女,感染了在场所有人。相信节目最终呈现的那一刻,也一定能打动电视机前的观众。

王丹凤和周璇

整个访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对于耄耋之年的嘉宾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长度,然而丹凤老师始终毫无疲态,谈兴十足。结束后老人家对访问非常满意,只是还在为服装的效果而忐忑不安。节目组很快整理出了现场照片和部分片段,在亲自“验看”之后,丹凤老师终于完全放心,并且专门委托女儿打来电话向《可凡倾听》节目致谢。

这是一场多年坚持终得圆满的访问,也是《可凡倾听》创办以来经历过的无数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中的一次。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和些许内心的感悟,也祝愿丹凤老师健康长寿,美丽永远。

附录:《可凡倾听》访谈节选,本期节目将分上下集在11月25、26日播出

诞生于1957年的电影《护士日记》,是王丹凤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不同于她以往出演的悲剧人物,这部戏开始有了明快昂扬的气息,女主角简素华也成为她塑造的第一个新中国新女性形象。由于角色太过深入人心,护士这个职业甚至一度成为中国男性最理想的择偶对象。电影里,上海姑娘简素华毅然来到条件艰苦的北方边城工作,而现实中王丹凤为这个角色也付出了许多。

《护士日记》剧照

曹可凡:你那时候演这个角色觉得难演不难演?因为这个人物的生活环境对你来说是比较陌生的。

王丹凤:这时候就有深入生活的方面,那时候我演护士,我觉得我们上海有个叫广慈医院,过去不叫广慈医院。

曹可凡:瑞金医院。

王丹凤:医院里面本身就有护士的,那里还有一个护士学校,所以我那时候就到他们那里去下生活,和他们的护士,大家一起。所以我感觉到演员深入生活很重要,因为我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我能够了解她们的情况、她们的举动,包括她们打针什么,我都在旁边看。所以这一点,我觉得作为演员,深入生活是很重要的,因为你要演好一个戏,不仅仅是在我们社会里类似这样的人物。所以一般演戏,演什么角色就希望到这个角色。那时候我演一个女的售票员,我就到公共汽车上去体验售票员的生活,这些对演员来讲是很重要的。没有生活,演不好戏,所以一般来讲就是有什么戏就到什么地方去生活一个时期,和他们在一起,对我的演出有好处。

曹可凡:这首歌(《护士日记》中的插曲《小燕子》)影响了几代人。当时是什么原因让你自己唱这首歌?

王丹凤:那时候《护士日记》里哄小孩睡觉,要我唱一个歌。本来是想请女高音唱的,这个时候我倒是觉得女高音唱,不像护士唱的。所以后来我对导演说,我说我自己唱,我说我虽然唱得不好,但是至少不会像唱高音那样不太合适。所以导演对我说请她们唱,我要求导演自己唱,这样我觉得还好一点,虽然我唱得不好,但是毕竟是护士,不是歌星。反而用歌星的话,和护士不合适,所以我说还是我自己唱,我喜欢唱歌的。所以那个时候我还是建议导演让我自己唱《护士日记》的歌《小燕子》。

在银幕上,《小燕子》也并非王丹凤唯一一次展露歌喉。在1962年的影片《女理发师》中,她同样亲自演唱了插曲,伴随着轻松欢快的旋律,女主角华家芳手舞足蹈地练习理发、给鸡毛掸子剃头,令人忍俊不禁,印象深刻。

《女理发师》,王丹凤和顾也鲁

曹可凡:《女理发师》,是不是你第一次演喜剧?

王丹凤:我本来一直演的是悲剧,而且我喜欢演悲剧,所以当时导演说《女理发师》是个喜剧,我说你看错人了。导演说我就是要你不演喜剧的人演,他怕有的人太夸张了,他说我就是要找你不是演喜剧的人。所以我是在导演的鼓动下才同意拍这个戏《女理发师》。

曹可凡:当时演《女理发师》,据说你事先到南京理发店去下生活是吧?

王丹凤:那时候我毕竟不懂理发师,就找到南京理发店有个老师傅,他叫我看他们怎么弄,怎么剪头发、怎么刮胡子,他都教我。我那时候在南京理发店里去学习的。

曹可凡:据说你去南京理发店体验生活,有很多影迷都冲到理发店来是吧?

王丹凤:对的。所以那个时候我在南京理发店,本来倒蛮好的,去学习什么。后来不对了,一看门的玻璃窗外头不是有白的帘子吗?帘子旁边有人看我,后来我吓死了,我就不敢去了。还是请他们到电影厂帮我做。

曹可凡:那个戏里边有一个镜头,你演的那个角色,老是拿白布在掸一掸椅子,这是你自己设计的是吧?

王丹凤:因为我觉得很多理发店,有时候客人来了,把椅子拍拍干净,这个动作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因为生活当中看到过的,到理发店发现他们就是把椅子拍干净让你坐。

曹可凡:在这个戏里边,和你合作的韩非和顾也鲁,他们都比较擅长演喜剧,你们是怎么讨论这个戏的?

王丹凤:我和顾也鲁很熟的,因为我刚进电影厂的时候,第二部戏就是和顾也鲁一起演的,我演他的表妹,所以比较熟。最好玩的就是我要试试看(理发),结果我们厂里的男同志,我叫他们帮帮,他们都不给我试。有一个老师傅,他倒好的,他说你试试看,我给你试。就试过一次,后面推上去。

曹可凡:推得好不好?

王丹凤:马马虎虎。后来是这样的,我推他的时候,旁边有个女理发师跟着我,教我的人,后来她帮我修了修。

1963年的《桃花扇》,是王丹凤电影生涯后期一部重要作品。此时的她已年近不惑,出演青春妙龄的角色自然有一定难度,但她还是凭借真实充沛的情感和久经磨练的演技,演活了一个俏丽多情、才华横溢而又刚烈果敢的李香君。

《桃花扇》,王丹凤饰演李香君,冯喆饰演侯朝宗

曹可凡:《桃花扇》是你所有演过片子里面,我最喜欢的。

王丹凤:这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的。

曹可凡:你当时觉得李香君这个角色难演吗?

王丹凤:比较难。

曹可凡:觉得难在什么地方?

王丹凤:因为这个戏,这个人的内心东西比较多,也是个悲剧人物,我喜欢演悲剧人物。

曹可凡:李香君这个人物其实是蛮刚烈的,对吧?

王丹凤:《桃花扇》里的李香君,她本身很痛苦的,家里贫困,后来在妓院里碰到那个男的叫侯朝宗。当时他是很正义的,当时他还好,但是后来他不是变节了吗?她觉得很痛苦,看错了人,结果她走上了其它道路,最后离开了,觉得不能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所以李香君这个人物,我也很喜欢的,比较好。

曹可凡:您现在想起来,这个戏,哪一场戏,你自己觉得演得最舒服?觉得演得最出色?

王丹凤:我常常有时候这样想,有时候拍戏的时候,当看样片的时候,觉得我当时不要这样演,那样演就更好。当我要求导演,导演说可以的,不要重拍,就没有办法了,常常有这种想法。

曹可凡:你想对年轻演员说点什么?

王丹凤:年轻演员,当然一个希望他们多拍点戏,同时我觉得深入生活很重要,因为你要演一个角色,你要演一个农民,你假如没有农民的生活,演不好。演一个工人,你没工人的生活也不好,不懂得他们是怎么样生活的,还是应该和他们有一个时期接触比较好。所以我觉得现在的青年演员,应该多深入生活,这是对自己有好处。尤其当自己要拍一个什么农村的,你必须到农村去生活一个时期。这样的话,你演起来也舒服,比较好。所以深入生活还很重要的。

1980年,王丹凤用一部《玉色蝴蝶》为自己的电影生涯画上了句号。时年56岁的王丹凤从少女直到老年,演绎了日本昆虫学家竹内君代的一生。

电影《玉色蝴蝶》

曹可凡:那个戏(《玉色蝴蝶》),你和项堃从年轻演到年老,尤其拍年轻的时候,是不是会觉得很辛苦?

王丹凤:很难受的,知道自己的年龄和角色的距离比较大,一方面又喜欢这个角色,所以比较矛盾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怎么样钻到戏里去,不要想年龄不年龄。因为项堃的年龄也很大了,那时候我的年龄也大了,和角色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自己尽量不去想,尽量想到角色的内心。困难是很困难,但是自己能够掌握好象好一些。

曹可凡:为什么《玉色蝴蝶》拍完以后,你就不再拍电影了呢?

王丹凤:那时候已经很晚了,后来就不拍了,年龄也大了,不拍了。

曹可凡:不拍的话,心里会觉得有点难过吗?

王丹凤:心里总觉得看看人家在演,自己很想演,但是自己觉得自己年纪太大了,不要演了,没有办法演。这是自己年龄关系,没有办法再演,后来就不演了,后来我一直不演了,《玉色蝴蝶》之后就结束了。

曹可凡:如果人家现在还请你拍戏,你还愿意拍吗?

王丹凤:找我拍?不拍了。

从1941年初涉银幕的端茶小丫鬟,到1980年《玉色蝴蝶》的女科学家,四十年光阴倏忽而过,王丹凤用最美好的年华谱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电影传奇,成为几代人心目中美的化身。她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总是希望把最好的形象留给观众,因此在《玉色蝴蝶》之后便毅然封箱。告别银幕的王丹凤曾一度客居香港,活跃于诸多社会活动,致力于香港内地的艺术交流。上世纪80年代末,她还与丈夫柳和清一起开办了素食餐馆“功德林”,生意红火。如今,王丹凤回到家乡上海安度晚年。褪去耀眼的明星光环,眼前仿佛只是一位寻常老人,恬静安详,美丽一生。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