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阿尔法·罗密欧入华半年有想法,个性品牌愿以时光换明天

澎湃新闻记者 陈华
2017-11-23 17:41
来源:澎湃新闻
汽车圈 >
字号

如果说,在意大利豪车品牌阿尔法·罗密欧正式入华之前,面对媒体关于其销量预测的提问,阿尔法·罗密欧中国董事总经理薄亚铭(Mirko Bordiga)总是充满激情的话;那么,阿尔法·罗密欧正式入华6个月后,再度回答这一问题的时候,薄亚铭已经变得非常理性。

11月16日,在2017广州车展开幕前一天,当薄亚铭被问及阿尔法·罗密欧的销售是否达到预期时,他告诉澎湃新闻,由于阿尔法·罗密欧是在今年四月底才进入中国市场,至今不满一年的时间,因此初期销量目标约为5500台。至于是否达到预期,薄亚铭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说:“阿尔法·罗密欧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其首要目标是提升品牌知名度。"

事实上,和阿尔法·罗密欧的主要竞争对手——三个德系品牌同级产品单月销量都不止5500辆的业绩相比,阿尔法·罗密欧入华之路开始得并不轻松。

在中国工作多年的薄亚铭深深地明白这一点。他说,“追求高销量确实不是阿尔法·罗密欧今年在华发展的主要目标”,他的烦恼首先在于如何提升阿尔法·罗密欧在中国的知名度。

薄亚铭介绍,他认为阿尔法·罗密欧区别于其他豪华车品牌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它本身在欧洲,特别是在意大利已经拥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在意大利本土,阿尔法·罗密欧是个家喻户晓的汽车品牌,每个意大利人一生中至少会拥有一台阿尔法·罗密欧,他本人在来中国之前就有三台阿尔法·罗密欧,这一品牌已经完全融入到意大利人的生活。

除此之外,阿尔法·罗密欧品牌的运动感、典雅的意式设计,以及品牌百年来的荣耀与历史传承,都是它能够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几大特点。在意大利人心目中,阿尔法·罗密欧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来自意大利品牌,而是能代表意大利人的品牌。

薄亚铭认为,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这些,是阿尔法·罗密欧能够获得中国车主认可的关键。

“我们目前所处的细分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主要是与德系品牌的竞争。德系品牌体量大,车系丰富,可以通过体量来赢得更多的现金流和利润,并将利润再投入到品牌推广中,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品牌认知度。阿尔法·罗密欧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提升品牌认知度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金钱方面我们虽不能与德系品牌抗衡,但我们有充足的时间继续保持与媒体充分沟通,与车主充分交流,参加中国各大车展向消费者传达品牌价值,以尽快打响市场。另一个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方式是让阿尔法·罗密欧的车更多出现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让更多人看到品牌和产品,发展潜在车主。”

据其介绍,目前73%的中国阿尔法·罗密欧车主是25到28岁的年轻人男性用户,他们希望能够利用第一批车主作为品牌大使,向更多人来传播阿尔法·罗密欧的价值。现在这一目标已经基本达成。

可是,更多中国人知道阿尔法·罗密欧的价值,真的就能推动它的销售吗?认知能等于认可吗?

一位阿尔法·罗密欧的高管曾告诉澎湃新闻,在阿尔法·罗密欧的两款车型上,意大利人把钱都砸在了大家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全系标配碳纤维传动轴。“一辆售价30多万的豪华车,那一根全系标配的碳纤维传动轴就值8万,买它多么划算。”

在采访中,薄亚铭也多次强调,阿尔法·罗密欧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它非凡的操控性,阿尔法·罗密欧的品牌精髓与设计初衷在于驾驶激情,这一点是不能改变的。

可这也是不看好阿尔法·罗密欧在华发展的人士最担心的地方。“阿尔法·罗密欧的操控确实很好,但是大多数人买一辆豪华车绝不会只为了操控。”不少人都希望阿尔法·罗密欧能够为了中国市场做出一些本土化的改变,增加比如倒车影像、测盲区预警、车内互联等豪华车品牌常有的配置。

对此,薄亚铭表示,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开发部也一直在持续收集消费者的反馈,从而不断改进产品,提升驾乘体验。但他想强调两点,第一,内饰方面阿尔法·罗密欧绝不逊于竞品。第二,阿尔法·罗密欧从设计之初就是注重运动与操控的,所以为了秉承和突出其与生俱来的运动性能,它的设计从始至终都紧紧围绕着这一品牌理念与初衷,它与德系车有着截然不同的品牌基因和设计理念。

“阿尔法·罗密欧是非常有个性的品牌,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有一定难度,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车。德系车是面向大众的,但对于阿尔法·罗密欧而言,我们非常乐意也希望看到能真正懂我们品牌的,了解我们产品个性的消费者,为这些消费者服务。这是我们的理念,也是品牌精髓。”薄亚铭笑称,对于阿尔法·罗密欧而言,等待是现阶段唯一的机会。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