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麦肯锡中国消费者调查:消费信心与家庭债务均升至10年高点

澎湃新闻记者 蒋晨悦
2017-11-23 20:02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中国的消费者信心在2017年攀上了10年最高点,但家庭债务与生活成本同时高涨,构成了喜忧参半的消费前景。

11月23日,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上海发布2017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满满,预期收入增加,倾向买更贵品牌。但与此同时,家庭债务也达到10年高点、收入增速放缓、房价与生活成本上升,都构成了影响消费的风险。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Felix Poh对澎湃新闻表示(www.thepaper.cn):关于消费者信心,我们的观点非常谨慎,喜忧参半。总体而言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了10年新高,但波动性很强。如果我们看一些具体的指数,比如说家庭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或者是房屋贷款占GDP的比重,对中国来说已经到了最高的水平。不过和发达国家相比,比如说日本、美国,这个指数还是比较低。

调查的主要发现还包括:“90后”一代将成为对消费增长贡献最大的人群,但这一代年轻人内部也存在不同;中国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超过了以往;消费者以往关注国外品牌,现在转而关注品牌性价比。有意思的是,消费者对一些国内外品牌的认知并不明确,比如45%的受访者以为婴儿奶粉品牌贝因美(Beingmate)是进口品牌,48%的消费者则把日本的养乐多(Yakult)当成国产品牌。

麦肯锡在全球共26个国家展开消费者调查,对中国的调查自2005年开始。麦肯锡对中国44个城市、7个农村乡镇的近1万名消费者进行调查,受访者年龄在18岁至65岁之间。调查覆盖地区的GDP占全国的90%左右,地区人口占全国一半以上。

中国消费者信心高涨,倾向买更贵品牌

中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在2017年站上了10年高点,达到113。消费者也认为自己的收入会越来越高。在麦肯锡调查中,有80%的受访者,对于未来5年家庭收入会出现增长这一预期,持有有点同意、或非常同意的态度。

随着消费信心高涨,消费升级的趋势也较为明显,受访者倾向购买更为昂贵的品牌。在食品、饮料、日用品方面,20%的中国受访者倾向买更贵的产品,这超过了美国的8%和德国的12%。

与美国、德国相比,中国消费者倾向买更贵的产品 麦肯锡 图

但中国的消费力量面临几大风险:从2012年到2016年,中国家庭债务占GDP比重达到新高,从30%增至45%。同一期间,收入增长开始放缓,从2012的10.1%,放缓至2016年的6.3%。不过生活成本却上升了38%,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上涨一倍。此外,2012年到2016年间,65岁以上老人数量的增加,使得家庭医疗、生活的成本也会继续上升。

中国消费面临的几大风险 麦肯锡 图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泽佩达(Daniel Zipser)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剔除了固定开支,包括住房和保险等开支,去计算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我们发现这个收入在持续的增长。从目前来看,这些固定开支虽然也在上涨,但是没有很大地影响居民的消费能力。

泽佩达还表示,未来一两年的趋势还难以判断,有可能出现一个拐点,就是固定支出越来越高,超过了可支配收入的上涨,那么就会影响到消费者信心。但从今年来看,消费者信心仍在高位,消费总额也明显增长。

泽佩达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是通过信用卡借贷方式来消费。与此相应的,中国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30%增长到2016年45%,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虽然这个45%的占比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比如说像美国,比重超过百分之百。

对消费增长贡献最大的“90后”

麦肯锡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90后”这一代将会是对消费增长贡献最大的一个群体。麦肯锡预计,“90后”消费群体占中国人口的16%。从现在到2030年,他们将贡献中国总消费增长的20%以上,高于其他任何人群。

由于消费心态和行为不同,麦肯锡也将“90后”一代细分为5个群体。

“追求幸福者”是“90后”中最大的一支,占到39%。他们出生于1995年之后,以学生为主。尽管担心将来有赡养父母的负担,但是他们对自己的经济前景仍然充满信心。不过,他们视人生的幸福为成功,而非物质财富。这一类中有86%的受访者注重追求幸福生活,对品牌以及同龄人眼中的自己不甚关心,高于总受访者中的43%比例。

这一类“90后”注重品质,不会任性挥霍自己辛苦赚来的钱,55%的人常常会检查标签和成分,而总受访者的比例是47%。53%的人愿意多花点钱购买环保产品,高于总受访者比例的46%。这一类“90后”中有54%的受访者强调自己更看重产品本身而不是品牌,而在总受访者中的比例是44%。

第二类“追逐成功者”占“90后”的27%,主要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白领阶层。这一群体承认对目前的生活和未来感到颇有压力。与上一类“90后”有所不同的是,他们眼中的成功是发家致富(占比为64%,“90后”的平均比例是55%)。麦肯锡分析显示,这一类“90后”也许更有可能犒赏自己,以此释放曰常压力。他们不相信什么未雨绸缪,相反喜欢什么就买什么。

90后不同群体的消费选择 麦肯锡 图

第三类则是“知足青年”,他们占“90后”的16%。与追逐成功者不同,他们并不把发家致富视为成功。他们只关心过得比别人好。他们对高端品牌或高科技产品兴致乏乏,也不像同龄人那样对未来倍感压力。

第四类“任性挥霍者”占“90后”的10%。其秉持的物质主义和对未来满不在乎的态度,使得他们成为很有价值的一个消费者细分群体。他们在父母满足其所有物质需求的家庭中长大。以至于工作谋生之后,似乎在消费习惯上还没学会省钱。这一类年轻人接受过良好教育、收入不错,最愿意花钱追求新时尚、顶级品牌和休闲活动。

麦肯锡将“90后”中最小的一个细分(占受访者的8%)称为“宠二代”,他们仍然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经济尚未独立,尤其是大额消费需要靠家庭支持。“宠二代”以女性为主(占68%),收入不高,想要过自己的生活,把成功定义为比他人过得好,且对现状或未来的压力不是很大。然而,由于经济还未实现独立,且收入前景相对黯淡,只有38%的人认为其家庭收入在未来五年内会显著提高,而全体消费者的比例是53%。“宠二代”最有可能存钱以备不时之需。

中国消费者更追求健康,视线向国有品牌转移

麦肯锡此次调查发现,中国消费者比以往更加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6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具有健康意识,还有35%的受访者属于工作太忙和漠不关心的类型。

消费者们对健康的定义并不相同,造成了不同的消费倾向。“简单生活家”最关心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购买天然有机食品。Felix Poh表示,这个人群在中国的崛起,是最近空气污染问题以及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造成的。“健身爱好者”则关注锻炼、饮食不规律等问题,拉动了健身和健康饮食的消费。

中国消费者对于健康的态度 麦肯锡 图

对品牌认知而言,中国消费者过去非常关注国外品牌。但目前消费者对于品牌产地的认知比较模糊,比如一些国内品牌被理解为国外品牌,而一些国外品牌被理解为国内品牌。这些品牌大多是快消品牌,很多早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化品牌,如玉兰油(Olay)、碧柔(Biore)和旁氏(Ponds),被认为源自本土。在酸奶产品中,45%的消费者以为法国的达能(Danone)是国产品牌。

另一方面,一些国产品牌把自己包装成国际范儿,往往被消费者误认为是外国品牌。45%的受访者以为婴儿奶粉品牌贝因美(Beingmate)是进口品牌。在服装品类中,76%的消费者更青睐本土品牌,例如上海的休闲服品牌美特斯邦威,被45%的消费者认为是外国品牌。

中国消费者误认的国产品牌和外国品牌 麦肯锡 图

调查分析显示,中国消费者的关注点正在向性价比转移,这也是中国消费者在大众品类中倾向国内产品的重要原因。不过,对安全为主导因素的品牌,比如婴儿配方奶粉,中国消费者还是倾向于国外品牌。而在注重历史、做工、设计的奢侈品牌消费方面,国外品牌还是赢得了绝大部分的消费。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