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双百政法英模巡礼】科尔沁草原上的“法官妈妈”

2022-06-29 16: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王爱林

“我知道我是什么人,我从哪里来。父母的嘱托,乡亲们的期盼,永远在激励我,无论在什么岗位,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我是一个农村孩子!”这些年来,王爱林岗位虽有变,但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未改。

王爱林抗疫图片

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她带头捐款,带领“爱林工作室”近百名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在防疫一线负责10余个防控点值岗坚守数余月,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

确诊为膀胱癌的那几年,王爱林没等术后完全康复就又投入工作。她迫切地想着,还有事情没做完呢。生命的长度有限,但她可以为有限的生命增加宽度和厚度。

其后几年里,由她名字命名和主导的“爱林工作室”,悄然成为科尔沁草原上一道充满温情的坚毅屏障,挡在未成年人与犯罪深渊之间。至今十几年过去,有一千多名未成年人从这里幡然悔悟,走向新生。少年审判,这沉重的命题,贯穿在“法官妈妈”王爱林的工作中,也彻底融进她的生命。

2019年爱林工作室工业职业学校讲课

创新少年审判“三个三”

诠释国家司法温度

王爱林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沙海子乡西一间房村。看武侠小说长大的她,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匡扶正义的种子。高考填报志愿时,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司法专业。2004年4月,她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公务员考试,走进科尔沁区人民法院,如愿以偿穿上了法官的制服。

“三个三”工作庭前帮教

“三个三”工作庭审教育

“三个三”工作庭后教育

2015年深冬的一天,王爱林在审阅高三学生小强寻衅滋事的卷宗时,发现了案情以外的一件事。眼下是高考网上报名关键时刻,如果错过,小强来年就不能参加高考。可原告尚未得到赔偿,矛盾未化解。时间不等人,王爱林紧急赶往几十里外小强家所在村子了解情况。原来,小强八岁时,父亲因车祸瘫痪。案发当日,小强的母亲无法忍受同村妇女的奚落而厮打,小强见状也上前参与。事后那名妇女抵触情绪很大,拒绝调解。为了能从根源上化解矛盾,也为了小强能够返校备战高考,王爱林多次往返奔波,促使双方达成谅解。终于在报名期限截止前,小强顺利报上了名。案件审结后,王爱林一直跟踪回访,关注着小强的成长,并接济他们的生活。小强后来考上了沈阳铁路局,开始了新生活。

对未成年人开展心理疏导

少年审判,惩罚不是目的,关键在挽救。如何能切实帮到每一个失足少年以及他们的家庭,引导这些孩子们真诚悔过,走向新生?如何通过少审法官的温情彰显国家少年司法的温度?这是时代赋予法官的命题。

2018年夏季的一天,15岁女孩小红到法院起诉饭店老板讨要工资。王爱林放心不下这个瘦弱的女孩,趁着周末顶雨找到小红。小红十岁丧母,辍学后随父亲来到市里,居无定所,她不仅打短工赚钱,还负责接送弟弟上学。看着懂事的小红,王爱林心疼了。第二天就与当地一家职业学校联系,免费接收小红学习美容美发。小红后来成为了一名美容师,还加入了公益组织。

爱林工作室在深入开展活动时,发现有的孩子家庭困难,生活、求学异常艰辛,她们经常举行一对一助学帮扶、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最让王爱林高兴的是,这些孩子大部分复学并考取了大学。2019年高考后,王爱林去看望被帮扶的双胞胎小明、小亮,哥俩都考取了一所985重点院校。孩子妈妈泪流满面地给她煮了一碗拔面。这碗面,王爱林吃出了沉甸甸的滋味……

每次面对涉案未成年人,王爱林的心情总是极其沉重。怎样用心拉孩子一把,让孩子拥有全新的人生?在长期的工作中,她总结出了“三个三” 少年审判教育新机制,即在个案审理中实行庭前、庭中、庭后“三个三”教育挽救措施,并付诸实践,为未成年被告人接受改造、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庭前走访未成人家长、老师,了解其成长环境、性格特征,去看守所会见,安排与家长、老师等见面,用亲情教育、感化、挽救,并由爱林工作室的心理咨询团队进行心理辅导。庭审时,先由家长、辩护人通过感情沟通,最大限度消除被告人恐惧感,然后由公诉人释法明理,法官或合议庭进行兜底式教育,因案审理,因人施教。庭后在判决书附上法官寄语,把“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融入到法律文书的制作中;衔接好社区、原所在学校、监护人等,跟踪回访考察,帮助未成年人复学、上学或安置就业,树立自信心,防止其再次犯罪。

少年审判“三个三”工作模式用春风化雨的韧劲儿,扭转了犯罪青少年“一步错、步步错、破罐子破摔”的瓶颈心理,实实在在帮助到了每一个失足少年及其家庭,而决非一审了之那么简单,真正达到教育挽救的目的和效果。这关乎少年一生的命运,也关乎家庭和社会的未来。

把人民放在心里

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回访帮教

从最初的正义理想、制服情结,到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法官,早年的王爱林从信访工作开始,一点点加深了对法官职业的认知。她感觉到,百姓走进来打官司,打的不仅仅是一个案子,极可能就是一个人的一生。认知到这一点,她对这个职业的敬畏油然而生。她对那些来访的人也有了一颗虔敬之心、温暖之心。

接访法官事情繁杂程度远超常人想象,她刚参加工作没几天时,一位瘦骨嶙峋的老奶奶颤巍巍走进法院大门,几近虚脱。王爱林赶紧将老奶奶扶到屋里长椅上,递上热水,弄了些热乎吃食。老人年轻时生了两个女儿,之后离家,现在年老返家,两个女儿均拒绝赡养。王爱林心知这事不属信访办公室职责范围,但她不忍心老人失望,决定管到底。她一边与老人的女儿所在村屯联系,一边与院里相应管辖的巡回法庭联系,经过大半天的奔波和劝解,两个女儿最终达成赡养协议,将老人接回家。

来上访的人哪个不是带着委屈、怨气甚至满腔怒火?没有足够的热情、耐心和过硬的业务心理素质,很难应对。王爱林常常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上访者或是上访者的亲人,我会怎样做,我期待着法官怎么做?正是这种朴素的情怀使得她在接访岗位上勤勤恳恳,尽心尽力。同事们经常能看到中午下班、晚上下班后,她陪着老人一起泡面、啃面包。很多来访人在王爱林数次耐心答复后,深受感动,“孩子,就冲你这态度,我们信赖法院,不找不闹了。”

自2006年从事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以来,王爱林所审结案件多数调撤结案,而且当事人都是非常满意,没有后续遗留问题。问她有啥高招儿,她说,“我只知道必须对人民有敬重,必须把人民装在心里,看得到他们案子后面的真实原因,别怕事多,别怕累,多走访,多做调解,把百姓交代给咱们的事做实做细,用一颗公心彻底化解矛盾,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对每一个人生命、人格、尊严、情感的尊重和保护以及法律真正的强大力量,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手握着法律公平正义的利剑

一手是爱的薪火相传

从信访接访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到成为科尔沁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一级法官,王爱林以一颗淳朴之心,以化解社会矛盾为己任,全心全意为百姓排忧解难,用责任与爱心诠释着法律的庄严与温度。

犯罪预防“走出去”

为了能够在人生最关键的几步,帮孩子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王爱林带着爱林工作室的同事们在关爱帮扶其他重点未成年人的征途上成为主力军,她们的工作从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延伸到犯罪预防、志愿帮扶、新时代普法等多方面。她们的足迹遍布科尔沁区的学校、社区、嘎查、村屯、机关、企业……爱林工作室已经成为通辽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政法系统一个响当当的品牌。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受到感召,加入爱林工作室的公益行动,资助贫困学生、帮扶特殊家庭儿童、病弱青少年。在爱林法官走过的土地上,爱心照耀,众木成林。

2010年初,31岁的王爱林患上了膀胱癌,“与癌共舞”的日子让她感受到生命之重。涅槃重生后,她更加珍惜时间,以百倍的赤诚之心投入到钟爱的少年审判工作。她深信,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俯下去的是身板,树起来的是信任。

令她倍感欣慰的是,由于社会各方面的不懈努力,通辽市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人数同比下降35.88%。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走向新生的鲜活的少年,是一个个重新获得幸福的家庭,是和谐社会的长河中又跃起的一朵朵温馨的浪花。

“我知道我是什么人,我从哪里来。父母的嘱托,乡亲们的期盼,永远在激励我,无论在什么岗位,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我是一个农村孩子!”这些年来,王爱林岗位虽有变,但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未改。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她带头捐款,带领“爱林工作室”近百名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在防疫一线负责10余个防控点值岗坚守数月,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

王爱林

今年1月,在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后,她写下这样几句话,自我激励——“要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公正无私,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做到心中有责,乐于奉献,头脑清醒;始终做到心中有戒,守纪律讲规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这就是科尔沁草原上的“法官妈妈”王爱林,一个经历了生死考验的人,一个挽回了无数少年灰暗人生的人。历经十七年的风雨,她还是那个心怀法治梦想的小女孩,坚守那一份历久弥新的初心,用司法的力量和温度呵护迷途少年,在依法治国的征途中砥砺前行!

原标题:《【双百政法英模巡礼】科尔沁草原上的“法官妈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