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二十四节气|小暑:蟋蟀寻凉,蓄能争霸

2022-07-07 07: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小暑,夏天的第五个节气。顾名思义,“小暑”即“小热”。唐代元稹诗云“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写出这一时节倏忽间热浪袭来,暑气正浓。《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小暑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生动地描绘了热风之下,动物们的敏锐反应。

蟋蟀,又称促织、蛐蛐,是古时人们判断小暑到来的重要标志。暑热难耐,它们也从田野躲到阴凉的庭院,墙角下蛰居,因而也出现了“小暑小捉,大暑大捉,近秋(立秋)乱捉”等捉蟋蟀俗话。斗蟋蟀是耳熟能详的民间游戏,相传“斗蛩之戏,始于天宝间”,到了宋代,风气遂盛。

七宝蟋蟀人文纪录片截图 

南宋权相贾似道著有《促织经》,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专著,专门研究蟋蟀的品种、调养和斗法。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促织》的故事中则为人们刻画了清代斗蟀场上尔虞我诈的闹腾局面。时至今日,抓蛐蛐、斗蟋蟀依旧是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且随着时代前进,蟋蟀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的风貌。

《促织经》

古镇七宝,蟋蟀宝地

沪上千年古镇七宝和蟋蟀有一段很深的渊源,可谓蟋蟀和虫迷的宝地。

晚清七宝镇人顾传金辑著的镇志《蒲溪小志》中写“俗至秋深则斗蟋蟀,冬令则把鹌鹑,藉兹挥金博彩,以争胜负”,这也是七宝蟋蟀最早的历史记录。七宝镇地势平稳、土壤松软,蔬菜田地丰富,为孕育良品蟋蟀提供了绝佳的环境。早在清道光年间,七宝人就以斗虫之俗名闻沪上。

七宝蟋蟀人文纪录片截图 

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的著作《上海六千年》中,有一则历史传闻: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驻跸松江,南方官员星夜进贡一批各地良种蟋蟀,在途经七宝时马匹失前蹄,车翻倒地,进贡的蟋蟀成千上万的逃逸,从此七宝便留下许多良种蟋蟀。

它们之中,有被冠以土虫之冠的“铁砂青”(编注:这种蟋蟀出土时全身的肉为白色,六足为青色,项圈上仿佛铺有铁砂,从而得名),该品种骁勇善战,叫声洪亮,曾在各处斗蟀比赛取得卓越战绩,因而后世许多虫谱中凡言名品,必有七宝“铁砂青”,比如上世纪三十年代李石孙编纂的《蟋蟀谱》,“铁砂种类实堪夸,项有兰花铺铁砂。若配白牙真上品,擎旗斩将别争花”,生动刻画了它的强健姿态。

1980年代,四面八方虫迷如潮水般涌进七宝各村的蔬菜田,通宵达旦地捉蟋蟀,盛况空前。七宝蟋蟀竞技习俗非遗传人池强说,自己曾听父辈们提过上世纪50年代,七宝农人和沪上蟋蟀玩家会在蒲汇塘桥下交易,玩家们愿用紧俏的全国粮票换得爱虫,可见七宝蟋蟀的身价之高。

七宝老街 蒲汇塘桥

当然,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七宝蟋蟀盛产的局面虽已不再,但斗蟀活动和蟋蟀收藏、科普文化传播广受欢迎。2014年,七宝蟋蟀竞技习俗被纳入闵行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蟋蟀草堂,雅俗共赏

为了更好与大众普及和分享蟋蟀竞斗文化,展现其丰富的趣味和内涵,七宝古镇建设了蟋蟀草堂。

七宝老街上的 蟋蟀草堂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草堂所在建筑已有百年历史,经过保护性修缮后,仍能看到老宅昔日的雅致。前厅展示了斗蟋蟀活动的起源和发展,七宝与蟋蟀的渊源以及历代玩虫名人,还有盆箱、北方斗盆和南方养盆等不同时期南北方爱虫名家用具。

蟋蟀草堂 前厅 

名家用具:南方养盆,晚清制品(左);北方斗盆,北方玩家打斗时的用具(右上)和盆箱,旧时玩家放置蟋蟀盆的专用工具(右下)

后厅则摆放了过去百年间,艺术名家之作的蟋蟀罐、蟋蟀箱等老物件。还有四只冠军蟋蟀的珍贵标本,每一只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介绍了它们的体态特征和“辉煌战绩”。厅中央的“斗虫台”是虫迷们每年友谊比赛的战台,上方还有《七宝金秋玩蟀图》。

四只蟋蟀标本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蟋蟀草堂后厅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后厅中央的斗台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七宝老街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草堂通过对历代蟋蟀文化的归纳和挖掘,让更多人对蟋蟀文化整体了解和印象,同时也为所有爱虫人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进一步传承历史,将七宝古镇的古韵文化介绍给八方来宾。

七宝老街 南街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在闵行区文化部门和七宝镇镇政府的牵头和指导下,多年来蟋蟀草堂的各项活动的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80、90后参与。疫情之前,草堂也举办书画创作、蟋蟀藏品等各类蟋蟀文化鉴赏和蟋蟀表演公益活动,雅俗共赏。

蟋蟀草堂内景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盛夏的到来让资深玩家们无比兴奋,他们有的去田间捉野虫,有的将远赴山东宁阳,到全国最大的蟋蟀交易市场挑选今年秋兴(编注:蟋蟀为“百日虫”,秋天时候体能最强,也最好斗,因而斗蟋蟀也有“秋兴”之称)的“爱将”。通俗来讲,选蟋蟀有“四大标准”,即“干、老、细、糯”。其中的“干”,池强解释说,是说能在热天干燥等恶劣环境中存活下来的蟋蟀看上去较干,骨骼比较坚硬,骨多肉少,精干有力。“每个玩家都有自己的鉴别方法,四字只是抽象凝练,实际选虫都是经验积累而得判断,玩虫就是从收虫、养虫到斗虫,每一环节都锻炼自己眼力,每年都是新的战斗,这也是人们爱上这项活动的原因,充满惊喜和挑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