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民众怒火冲垮斯里兰卡“家族政府”,但安邦定国之策安在?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胡毓堃
2022-07-14 08:20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随着斯里兰卡持续四个月的全国抗议活动达到高潮,7月的第二个周末注定将载入该国历史。7月9日,首都科伦坡据称有10万抗议民众走上街头,并成功冲破了警察的防线和催泪弹的干扰,闯入总统府和总理府。他们要求总统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与总理维克勒马辛哈双双辞职,否则将持续占领二人的官邸。

到了7月10日,总统府俨然由国家权力中心变成了旅游景点和抗议者的狂欢之地:有人跳入泳池游泳,有人在厨房烹饪,有人在健身房锻炼,还有人躺在沙发上享受总统官邸的豪华奢靡,在总统府“打卡拍照”成为一股潮流。

抗议民众在总统府的游泳池狂欢  人民视觉 图

外援未至,总统坐不住了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7月13日报道,戈塔巴雅已于当地时间凌晨乘军机离境,他的弟弟、前财政部长巴希尔·拉贾帕克萨也已离境飞往美国。面对国内抗议民众和多数政党的巨大压力,戈塔巴雅在三天之内先后通过该国议长和总理办公室确认于7月13日辞职,7月9日晚上官邸遭到纵火的维克勒马辛哈总理也通过社交媒体确认自己会辞职。

自3月中旬全国性抗议爆发以来,斯里兰卡政府为了平息事态,可谓“软硬兼施”:宣布紧急状态、实施宵禁、封锁部分国际社交网络,试图压下抗议活动和传播声音;26名内阁部长集体辞职、前总理马欣达辞职、总统胞弟巴希尔·拉贾帕克萨辞去财政部长和议员职务,由维克勒马辛哈组建政府,以安抚民众,但终究没有收到“弃车保帅”的效果。

早在斯政府于4月初第一次启动紧急状态之前,抗议民众便把矛头直指总统戈塔巴雅本人,甚至试图冲击其在科伦坡的私人宅邸。在他们看来,总统一日不下台,抗议便不会停止。发生在7月9日的这一幕,不过是4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以来,民众怒火最强烈、最集中的爆发。面对迟迟不愿意辞职担责的总统,他们忍无可忍。

毕竟,在这次“攻占总统府”不过四天之前, 连身为总理的维克勒马辛哈也不得不承认,斯里兰卡是一个“破产的国家”,而他所领导的政府唯一能做的,只能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进行谈判,以求外部援助,让国家经济从崩溃状态走出。即便如此,维克勒马辛哈也对议员坦承,这一谈判非常艰难,因为该国如今是“破产国”,还不如“发展中国家”。

令人绝望的是,“破产”的描述绝非修辞夸张之说。去年底,斯里兰卡公共债务总额已达到868亿美元,相当于全年GDP的119%,预计今明两年这一比例还会继续攀升。今年4月,斯政府甚至宣布暂停偿还政府债务,以保证食物和能源进口的资金需要,出现了该国独立以来第一次主权违约债务现象。

如今,斯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宏观经济运转高度依赖外债,且“债出多头”,除了国际资本市场占据近半,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以及亚洲地区的主要大国都是斯里兰卡的“债主”。按照原定偿还周期,今年底斯国需偿还超过70亿美元的外债,但截至今年5月底,该国外汇储备才实现五个月来第一次止跌回升,不过19.2亿美元。

斯里兰卡外债来源构成,数据来源:Sri Lanka Department of External Resources/Deutsche Welle

国家“破产”,首先受苦的无疑是普通老百姓。据斯国央行最新数据,上个月科伦坡消费物价指数(CCPI)再破纪录,达到54.6%,其中食品与非食品通货膨胀率分别为80.1%和42.4%,食品、药物、燃料供应严重短缺、价格持续高企。

从首都科伦坡到各地大中城市,随处可见数百人排长队买汽油,而且在数小时的等待途中不时与军警爆发冲突。因为燃料短缺,只能供应某些基本服务,连学校都暂停了教学活动,有的学生只能每两周长途步行一次,通过家教保持学习状态。3月和4月间,居民曾经历单日停电7至15小时,如今炎炎夏日,家庭停电现象依然屡见不鲜。

民生多艰至此,斯政府难辞其咎。自2005年以来,马欣达与戈塔巴雅两兄弟先后在总统、总理、国防部长等核心位置上长期主导该国政治,并帮助巴希尔等家族成员进入政府和议会,俨然形成了拉贾帕克萨“家族式政府”。

面对该国进出口高度失衡、贸易逆差严重、公共财政乏力的现状,拉贾帕克萨领导的政府竟然为了迎合民粹思潮,罔顾经济发展规律,大幅减税、疯狂印钞,无限制增加货币流通量。为了避免外汇持续流失,政府自2021年初竟然禁止进口化肥,结果导致这个粮食自给国出现大面积粮食歉收和农业危机,反而不得不花费4.5亿美元进口大米,加剧食品通胀。

除了一系列颇为奇葩的施政操作,拉贾帕克萨总统的“裙带关系”和“家族式腐败”也在经济危机之下引爆民众怨气。其家族众多成员大量掌握政坛要职,并利用国家权力分配财富,从巴希尔的腐败丑闻、司法调查,到去年“潘多拉文件”曝光马欣达侄女的境外空壳公司秘密,甚至有人在海外遭到起诉,民众吃苦、权贵享受的鲜明对比,也预示了这一天的到来。

事实证明,斯国上下都认为,如不改变上层政治生态,再多外援也无济于事,因此他们放弃了等待。

“庶民的胜利”之后,国家前景阴影更重

正如众多国际媒体的观察,至今持续四个月的抗议,早就超出了狭隘的政治反对派活动范畴,而是全民反政府的大集合。除了教师、学生、医生、护士、社会活动人士、农民、律师、IT从业者、运动员、工程师各行业不同族群、意识形态、阶层的参与者,政治中立的警察和军队也有人加入。

现在,民众“占领”了总统府、总理府,二人不得不双双宣布辞职,难怪有的抗议者欢呼这是“庶民的胜利”。但更多人表现出了对于国家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戈塔巴雅离开了,谁能成为这个国家可靠的未来领航人?内忧外患的斯里兰卡能否解除危机?

总统被赶下台,意味着目前斯国除了经济社会危机外,还多了一重政治危机,组建临时政府、恢复政治秩序显然成为当务之急,也是该国走出危机必要的第一步。目前,斯里兰卡总理维克勒马辛哈已被任命为代理总统。此前,议会最大反对党“统一人民力量”党领袖萨吉特·普雷马达萨7月11日通过BBC宣布,自己将在戈塔巴雅正式辞职后竞争总统大位。

不过普雷马达萨是否能服众,尚有待观察。一方面,今年4月他便有机会出任总理、组建政府、缓和局势,但他拒绝了这一邀请,被批评者视为有更大的野心,并打算借助危机,实现其2019年大选中未能如愿的总统梦;另一方面,斯里兰卡议会已经确定将于7月20日举行投票,选出新总统,时间紧迫。

如果普雷马达萨想要如愿,就必须获得议会225名议员中至少113人投票支持。考虑到“统一人民力量”党在议会中的席位尚不足“合格线”的一半,他需要迅速获得目前执政联盟各党派的认可与支持方可如愿。如今,议会各党派唯一的共识是“组建各党派联合政府”,但新政府中各党派的权责分配机制如何制定、如何实施,各党派共存的政府能有效运作多久,未来几日的协商至关重要。

不过现在所有人都等不起了。在抗议民众占领总统府时,斯政府仍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揽子救援方案进行谈判。用斯央行行长维拉辛哈的话说,在斯国经济基本面足够糟糕、谈判本就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政治不稳定只会加剧外援谈判的难度,他本人也曾一度考虑辞去央行行长的职务。

填补了政治权力真空,恢复救援谈判,也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新政府要想维持自己的稳定,不再重蹈拉贾帕克萨的覆辙,便要让斯国社会看到走出当前危机的希望,可这才是最大的难题:拉贾帕克萨政府留下的烂摊子,实在太难收拾。

斯里兰卡长期重国内市场而轻出口,贸易逆差与外汇流失在前疫情时代便是常态,每年贸易逆差可达到30亿美元。新冠疫情一暴发,该国最大的创汇行业旅游业遭遇了致命打击,外汇储备在三个月内便缩水75%,濒临枯竭。无钱可用,那么刺激经济的常用手段——投资建设、鼓励消费、扩大出口,便无从谈起。

当疫苗接种率的提升正在缓解疫情对斯国经济冲击时,万里之外的俄乌冲突又构成了新的持续打击。英国《金融时报》便于今年3月指出,俄罗斯和乌克兰分别是斯里兰卡的第一大和第三大游客来源国,今年1月来斯旅游的外国游客中,超过四分之一来自俄乌两国,但如今斯国几乎完全失去了这两大游客市场。

此外,俄罗斯还是斯里兰卡茶叶(该国主要出口产品)的第二大进口国,更不用说当前俄乌冲突仍在推动全球能源价格飙升(斯里兰卡也有赖于从俄进口石油),乌克兰粮食出口受阻同样波及这个南亚国家。

在总统府被攻占几天前,由于粮食和能源危机正在威胁该国社会的基本生存,戈塔巴雅甚至顾不上国际社会对俄制裁的压力,公开喊话俄罗斯总统普京,希望俄扩大对斯石油出口。除此之外,斯政府也别无他法:由于该国汽油企业负债严重,其它国家和企业都不愿意对斯继续供应石油。

现在,斯政府要想走出这一困局,唯一且迫切的办法,似乎就是拿到国际社会的救援资金。确保政治稳定后,政府需要全力推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谈判,也不能不考虑对方提出的条件:加息加税、遏制通胀。

实施这一措施,意味着短期内民众负担更重,甚至会激化老百姓与政府的矛盾,但如果不能挺过这一关、拿到纾困资金,斯国也没有别的脱身之计。对于世界银行、印度等表达过贷款援助意愿的国际组织和国家来说,斯政府必须要让它们看到挽救经济的希望,才能说服它们给出更多援助。

如今的斯里兰卡已经到了需要痛下决心的十字路口。民众可以在占领总统府的短暂狂欢中,发泄对生活艰困和政府无能的不满,但斯国所有政治人物都必须要放下一己之私,从国家长远未来出发,慎重考虑、果断行动了。毕竟,这个南亚国家不能再走错任何一步了。

(胡毓堃,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国际政治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