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圣彼得堡油画比较展:回眸中俄绘画相互影响的那段历史

罗娜
2017-12-11 15:21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中俄两国绘画在近现代的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交流对话的状态。俄罗斯现当代现实主义绘画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在探索如何将其绘画的严谨与中国绘画精神中的写意作一个有机的结合。

这些天,“海色波光——上海·圣彼得堡油画比较研究展”赴上海朱家角人文艺术馆巡展。此前,该展在上海梅尔尼科夫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为庆祝列宾美术学院建院260周年、上海与圣彼得堡结为友好城市29周年,意在配合“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开展国际与本土的双向文化交流。

拥有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又面向大海,是一座城市得天独厚的幸运。上海与圣彼得堡就是这样两座幸运的城市:上海有黄浦江与东海,圣彼得堡有涅瓦河与波罗地海。“海色波光”的展览主题,意在从上海与圣彼得堡这两座友好城市既临海又拥江的视角,在深度回眸中俄两国绘画艺术相互影响的历史基础上,呈现两国当代主流艺术家们所取得的创作成果。

此次展览共展出中俄艺术家80余件油画作品,其中俄方列宾美术学院18位艺术家的40余幅作品均为沙爱德私人收藏,中方18位艺术家的40余幅作品均为相关作者本人参展。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油画的发展,始于接受苏联油画严谨的造型训练以及相关现实主义创作思想。苏联油画的引进与传播,极大地改变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油画从西欧和东洋引进的路线。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油画才再度转向对西欧油画的研究和欧美现当代艺术的追寻。不过苏俄油画给予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油画影响是深远的,时至今日,这种影响仍然奠定了中国人对油画艺术基本认知的基础。

奥列什尼科夫《妇女》布面油画 1960年

展览中的相关俄罗斯艺术家均来自列宾美院的杰出的教授或出身于这所学院的优秀学生,“他们的画作虽大多为习作,但依然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其深厚的造型功底与对形色深刻而精到的驾驭。总体而言,其对油画形色精湛的把握不减其先辈的神韵风采。”《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尚辉对参展的俄罗斯作品评价道。对于上海艺术家的这些作品,尚辉认为,他们一方面去寻求欧洲古典写实的精髓,深化中国油画对于形色的深刻理解与驾驭,另一方面则是尝试油画的现代语言与当代图像的嫁接与转换,“上海当代油画虽从苏俄起步,却远足西欧传统,更着眼于探索与这个城市文化相吻合的某种现当代精神。”

画家俞晓夫的作品名为《从美国来的朋友》,是他在美国纽约大都会看了相关的展览之后,凭着感觉画下来的人物,这个系列一共有三幅画,不过这次展览只拿过来一幅。提及苏俄油画对自己的影响,俞晓夫对“澎湃新闻”说:“我们年轻的时候受俄罗斯的绘画影响很深,比如油画的技巧、颜色,创作的构思等等,总体来说都受影响。”

俞晓夫  《从美国带回来的朋友之二》

钱逸敏既是本次巡展的策划者,又是参展画家,他的作品“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的是自然生态的新旧对比。钱逸敏认为,“苏联对我们中国建国以后的美术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这代画家都受到苏联早期的艺术的影响,我们对俄罗斯是有一定的感情的。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看到的东西就比较多了,现在我们的风格就比较多元化。”

钱逸敏 《病树前头万木春》 布面油画

关于中俄作品的对比,钱逸敏说,“中俄两方的作品很难说哪个更好,只不过是学术方面的不同。俄罗斯的作品表现形式相对来讲比较粗犷大气,而中国的绘画在细节方面的描写更加深入一点。现在俄罗斯的绘画也在变,也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大家都在逐步地在融合发展。”

塔拉索夫 《列娜肖像》布面油画  2008年

魏景山 《牧女》布面油画  2016年

通过本次展览可以发现,相当部分俄罗斯艺术家来过中国交流,不少中方艺术家也曾访学、留学苏联或俄罗斯。中方艺术家中,周本义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公派前往列宾美院的留苏学子,徐芒耀是留苏的知名画家全山石的弟子,李前在导师全山石亲自带领下前往俄罗斯博物馆现场临摹大师级大型创作,王剑锋是本世纪列宾美院梅尔尼科夫工作室最后的留学生之一。

今年87岁的参展画家周本义提起当年留苏的经历,仍有深刻的印象,“其实当时的留学生里面我是基础最差的,第一年学习下来,苏联老师说我的画太差了,让我回国去吧。那个时候我心里很难受的。”当时留苏的几个学生去询问院长对中国同学的看法,结果院长很不好意思地说,“你们太用功了,你看看我们苏联同学怎么画。”中国学生很“认真”,没有感觉也在画,模特不在也在画;而苏联同学“很不认真”,画画的时候抽烟、听音乐,但是找到感觉就马上冲上去画画,这样就能画出自己的灵感。周老总结了苏派画家对中国画家的三点影响,一是思想感情,要有想法,要抓新鲜的感觉;二是“关系”——包括色彩关系、素描关系、结构关系等;第三个是修养,画家必须越来越有修养才能画好画。

观众在展览现场

主办方表示,“海色波光”的展览主题,意在从上海与彼得堡这两座友好城市既临海又拥江的视角,在深度回眸中俄两国绘画艺术相互影响的历史基础上,呈现两国当代主流艺术家们所取得的创作成果,展望双方未来的发展前景。

朱家角人文艺术馆展厅

《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尚辉评论说:“就油画而言,彼得堡对于俄罗斯的意义也相同于上海对于中国的开拓,这两座城市都曾共同承担了她们在各自国家油画引进、启蒙与提升,并都成为油画在各自国家进行本土化探索中所具有的不可被替代的学术重镇”。

上海梅尔尼科夫美术馆馆长沙爱德表示,中俄两国绘画在近现代的发展,并非通常所理解的只是中国艺术家对俄罗斯绘画艺术的单方面借取,实际上双方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交流对话的状态之中。俄罗斯现当代现实主义绘画,在保持大气、厚重、关注生活的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在探索如何将其绘画的严谨与中国绘画精神中的写意,作有机的结合。这次展览中的相当一部分作品,即具有这样的探索意味。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2月20日。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