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了看海,上海人“卷”了起来

2022-07-15 06: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7月到了,在家蛰伏了100多天的上海人呆不住了,他们听到了来自远方的大海的呼唤。

这事儿合情合理:想要自由,大海就是自由最贴切的象征。

海也有很多品种。三亚首先向上海人张开了双臂,随着不同地区政策的陆续松动,上海人看海的“鄙视链”完成了闭环。

去三亚的觉得青岛的海不行,去青岛的觉得威海的海不行,去威海的觉得舟山的海不行,去舟山的只能批判上海当地的海不行,“哪都是人,海还在,沙滩没了。”

01

三亚——花钱花钱花钱

第一批坐不住的上海人,早在6月初就打开了旅游网站,线上选海。

23号,他们对海的渴望到达了顶点:那天三亚官方放出消息,全面取消北京、上海低风险旅居史隔离政策。

一张海报上赫然写着:阳光重启,大海想你。

上海人想大海,大海也想上海人。这8个字像一声号角,上海飞三亚的机票随之从六七百,高歌猛进到全价经济舱的两三千和全价公务舱的一万五。

酒店间间涨价,嘉佩乐从3100涨到5000,艾美从1000涨到3000,抢房比炒股票还刺激。三亚的柏悦酒店,从6月23号开始每天满房,能以平时近两倍价格订到,还要在内心欢呼一声走运。

你琢磨不出来,到底是你去享受三亚了,还是三亚把你给享受了。从上海去三亚的黄女士告诉我,她的旅游中介忙到忘了自己老公30岁的生日。

三亚,前脚离开她的东北人可能曾和后脚抵达她的上海人在3000英尺高空错身而过。

一位五星级酒店服务员告诉我,之前听到的都是“你整啥”。如今,酒店吃早餐排的队里,满耳是“侬要吃茶还是吃咖啡?”

最近,一场典型的三亚之行是这样的:出门前打开小红书,前几个帖子是上海游客写的三亚咖啡馆攻略。

图片来源:小红书@沪520

到了晚上,去路边摊吃顿糟粕鸡,临街卖泳衣的小哥卖你一件480的比基尼。你想远离人群,于是跟着攻略被领向“当地人最爱去的小众夜市”。在那里你看到刚买的泳衣,标签上写着45元。

过去几个月,上海人曾自己调笑:没有买卖,就没有上海。现在部分上海人却想把三亚买下来了:即便狠狠被宰了一刀又怎样呢?这可是海。同行有人嘀咕,这海比不上东南亚的,但大家心知肚明,这已经是最好的了——

这里的沙子最细、最白,像踩在云朵上;

这里玩儿的最多,只要钱到位,亚特兰蒂斯能派一架直升机去机场接你;

这里的游客最光鲜亮丽,猛烈的阳光打下来,把他们鼻梁里的假体照得透亮。

什么值不值,值。

“亚特兰蒂斯给我叠了小猪,真值!”

02

青岛-拉练拉练拉练

“三亚的海像伏在你脚边的牧羊犬,你在海上玩叫跟海嬉戏。青岛的海有北方特有的冷酷,天也灰蒙蒙的,你在海里,感觉在跟海较劲。”

这里是青岛,另一群看海上海人的朋友圈里出现了一张被海浪拍打的礁石。有人在不刺骨的海风里对着海浪发呆,还有人在刚刚退潮的沙滩上画一颗心圈起自己与爱人的名字。

这里的海不够温驯,与海岸线连接的大多的是一座公园,走在石桥上苔藓泛滥。天很阴,工人在清理,你抬头看见一个深蓝色的指示牌告诉你前方直通海水浴场。你知道这里是北方,海的野性是人为保留的。

“来青岛看草原”,图片来源:小红书@琉璃

来这里学桨板的上海朋友告诉我,比起去三亚度假,来青岛就像来了一个军训营地。

连着几天,青岛都下了雨,从海面往远处望去,是城市大雾天里的天际线。风穿透泳衣,到了晚上格外的冷。

她没法忘记自己哆哆嗦嗦地站在桨板上的那一刻,教练在一旁鼓励她,只要站起来,就奖励她免费冲水。

“最终,我用自己的努力赚了30块钱冲水钱。”

她把照片发给去三亚玩的朋友,对方一句

“你在暴风雨中等救援吗,好励志啊”让她破了防。

被海浪拍进大海时,她已经没了脾气,满脑子只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海不咸了?

回程时,司机告诉她,最近天气实在不好,下雨下的,海都稀了。

不过不必在意,上海人的目的就是要接触到与四大洋连接的海水,自由就是旅游的意义。这里的油泼大鲍鱼只要40一盘,在高达369米云上海天的玻璃观光台上也可以随意出片。

图片来源:小红书@星X

03

上海本地-赶(人)海

上海人经常会忘记,其实上海也能看海。

只是,光景好的时候,大家会下意识地把本地的海归为打渔的海,而非观赏的海。毕竟,上海的海景确实稍逊一筹。水边没有沙滩,只有泥,往泥深处蹚个500米才能蹚进海里。

比较严谨的上海人会告诉你,上海是冲积平原,所以这不叫海滩,叫滩涂。

所以现在,如果你没赶上三亚涨价前的机票;朋友结伴去青岛或者佘山索菲特的时候没带上你;你刚想启程去舟山,却看到了因疫情反复停运巴士的消息……

那,你就不得不放宽标准,带着“有总比没有强”的妥协心态,跟着所有留在上海的人,一起涌入了上海本地的奉贤渔人码头、金山城市海滩和南汇新城海滩。

但快乐会降临在你终于降低了自己的期待之后——泥滩深处,几个成年人正捧着一只指甲盖大小的透明螃蟹惊叹,“这就是寄居蟹吗?!”

如果你去的是南汇新城海滩,想下海的话需要翻越护栏、山坡和人流,维护秩序的警察,挡不住人群对大海久别重逢的热情。

住在周边的本地赶海人在小红书上哀求,“求求你们不要去了,我连螃蟹和黄泥螺都抓不到了。”

不过,从拥挤的入口翻进去,确实能看到一片相当开阔的黄泥滩。来这里的上海人,心情也从失望变得开阔,毕竟“来都来了”。

就是这个摩天轮,图片来源:小红书@热心王友

实在不行,还是去金山城市沙滩吧,至少这里有沙滩——即使是人造的,一道大坝隔绝了东海的浑浊,像模像样地围出来一片内陆海。但美中不足在于,因为是人工围出来的,潮汐掌管不了这儿,这片海根本没有浪。

因此,到底是去全是泥的真海,还是去有沙子的假海,一度成为这段时间上海人心中的难题。

04

“妈妈,为什么上海没有海啊?”

上海其实也不算一座海边城市。上海大陆看不到海,市中心到东边最近海岸线的直线距离超过20公里,实际行驶距离超过25公里。

确切来说,上海是长江口城市。上海东面是长江口,南边是钱塘江口,被长江三角洲冲击上来的淤泥很难建起一座度假村,但在其之上聚落而成的小渔村,却是这座国际大都市的起点。

大概也因为这样的原因,上海人对海的情结自上海建成以来便一直存在。每个上海父母都会在被孩子问道“上海为什么没有海”时,陷入失语和怅惘。

尽管从来没得到过真海景的宽慰,但上海在对海旷日持久的追寻中也不是一无所获。

百度搜索“上海填海”,你会发现,南汇新城是上海花了270亿,填平91平方公里填出来的;金山区前两年通过填海造陆,活生生地把一片海圈养成了湖;上海浦东在临港地区填海133.3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澳门……

一恢复日常生活就飞去各个海岸线的上海人,可能没把自己的冲动,追溯到如此遥远的情愫上。

他们此刻心里的念头仅仅出于本能:

求求了,就想看眼海;

看眼海,还要坐在餐厅里吃饭;

对海鸥或者别的什么扑棱翅膀的鸟说句“侬好”,摘摘口罩,让鸟清清楚楚看到我的嘴。

如果是这样,上海人看海的劲头可以再卷一点。

又一位刚从三亚回来的上海人告诉我:海是现在最要追求的。钱包?瘪了再赚。

评论区聊聊:

你最近去看海了吗?

作者 ✎ caicai

编辑 ✎ 阿联

图片✎ 互联网、受访者提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