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扎根于西南边疆小镇,我们用脚印践行使命

2017-12-11 17: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有一群人,驻扎在偏远的山区,用无悔的青春守护着祖国滇西南边疆的生产安全,他们在生死关头,挺身而出,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青春的绽放,用战绩履行了入队时的誓言。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不抛弃,不放弃,用信念创造奇迹,用智慧泯除艰险,用青春践行承诺,用无悔书写平安,他就是扎根在西南边疆小镇的普洱市矿山救护队!

扎根边疆,我们守护一方安宁

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们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茵的”。在祖国西南边疆,活跃着那么一群人,他们干着叶的事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紧握着手中的利器;花好月圆的时候,他们仍然在万里海疆守护着一方的安宁;家人团聚的时候,他们仍旧独自驻守在夜黑风高的大山里,他们就是普洱市矿山救护队。在这祖国的西南边陲,他们选择将种子播下,把家安在这里;在这居住着26种民族的贫困地区,他们把赤诚无私地奉献给祖国,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千万家。普洱市矿山救护队建队以来共处置各类事故222起,出动459队.次,提供安全技术服务686队.次(排查安全隐患6296条),抢救遇险人员33名,抢救遇难人员26名,抢运各类设备、物资1000多台套,挽回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在事故面前,他们总能挺身而出,在生死考验面前,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是人民的召唤使他们选择把根扎在这里,是坚定的信念哺育着他们成长,是他们用渺小的生命照亮着这一片土地,守护着这一方人民。

边疆民族的大杂居,我们能实现小聚居

不是每一朵花都代表爱情,但是玫瑰做到了;不是每一种树都能耐得住严寒,但是松柏做到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奉献,但是普洱市矿山救护队员做到了。随着救护队发展壮大,普洱市矿山救护队引进了许多队员,有更多的外来人员和各族人民陆续加入到这个救护大家庭中,发展至今,指战员已扩充为39人,并来自省内不同州市的4种民族,包括彝族、哈尼族、拉枯族和傣族,全部指战员员均为少数民族,当中有经验丰富的一线能手、退伍军人、大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师等,文化程度层次不齐,民风习俗截然不同。文化的差异是一把双刃剑,给中队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和挑战。在生活中,队员会因为琐事和民族习俗产生分歧,期间有时由39人组成的团队发生矛盾,划分成四、五个群体,甚至发生在值班期间脱岗饮酒和不参与战训的情况。这时身为队长的罗朝华哈尼族汉子深知责任和使命,只能以身作则频发大招:“矿山救护队是高危行业,我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只有互助互信才能完成任务,只有完成任务我们才能安全”“今天我们在讨论学习几个矿山救护队自身伤亡的案例”“技能、技术、装备、体魄、团队是我们的第二生命”“你有什么不服,不服就战训场上见,只要你能赢我,我听你的”“你能搞材料就不训练了、不下井了”“不要和我讲这些,和我在一起混就不是讲道理的地方,你只要给我执行,出问题我顶着”“我问你有啥可傲犟的,等着晚上我抬酒到你家收拾你,不摆平你我不当队长”“我们指挥员带队员就是要磨,磨战训、磨生活、磨时间,管理是一个消耗战、持久战”“作为指挥员要想令行禁止,就要以德服人,杀手锏就是看我的……”。在这些大招下,救护队逐渐磨合、逐渐交流、逐渐沟通、逐渐交心,有时在中队“交心餐”中指战员们还同饮一杯酒、同唱一首歌。这一刻,在这个少数民族大杂居的队伍中真正实现了我们的小聚居。目前,普洱市矿山救护队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管理模式,一是磨,抓准每个队员的心理,通过思想教育和高强度的训练慢慢磨去他们的菱角。二是串,把工作和生活相互串联,以工作改善生活,以生活促进工作。三是带,要求中小队指挥员以身作则,亲自上阵,带领队员完成每一次的战训和救援任务,在行动上给他们压力,久而久之,普洱市矿山救护队已打造成一支屹立在边疆高原山区,风吹不到,雷打不动,紧紧相拥,当担使命的茶城铁军。

在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我们扎根成长

2005年,在市、县政府高度重视下队伍普洱市矿山救护队列为普洱市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并由市安全监管局作为主管部门直接管理,是以胜利煤矿技术力量为依托建立的全市唯一一支专业矿山应急救援队伍,设在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梅子镇。救护队建立初期,煤矿职工、家属和周边一些少数民族村寨还特别排斥救护队。煤矿职工、家属认为救护队无所事事,天天只是跑跑跳跳。周边村民或许是因为少数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抵御外来事物的习惯,也或许是救护队的工作生活影响了他们的日常习俗。在当时,周边村民或煤矿职工家属经常会到救护队闹事,甚至有是还破坏训练设施,不仅给救护队造成损失,还影响队伍日常工作和战备值班。

然而,随着救护队建设发展,在煤矿生产中队伍当担起排查隐患的先锋,在煤矿灾害事故处置中救护队独挡一面,特别是在一次煤矿火灾事故处置中,矿工们经过了两个班次的艰苦奋斗然而火情仍然无法控制,甚至还有矿工遭受一氧化碳中毒导致呕吐、昏厥,在这一刻矿领导、矿工、家属们不约而同想起了矿山救护队,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救护队员身上,期盼这群奔跑在训练场的孩子们能擒服这个矿井恶魔还矿山一片安宁。那时,矿山救护队员不负众望,攻坚克难,安全高效的控制火情,那一刻,矿领导、矿工、家属们无不投来赞赏的目光。还有“矿区、村寨房屋起火,我们果断出击处置火情”,还有“煤矿家属和村民烧荒时引发山火,只要一声吆喝我们就奋力拼搏”,还有“马蜂扰民,我们从不推辞”,还有“病人救治、开门、小镇维稳、治安巡逻……”。在这一刻,救护队训练场成为百姓农忙时的晒粮场,在突遇暴雨或收装时桔红色的身影和大家融为一体;在这一刻救护队训练场成为煤矿职工家属的娱乐场,大家在闲时也会练练手,在傍晚训练场独有的广场舞是救护队员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精神粮食;在这一刻,距救护队3Km的文令村每年春节期间都和救护队值班队员有一场不见不散的决斗,这场决斗一约就从5年前至今从未间断,决斗场有篮球、乒乓球、陀螺等,在联谊餐中有地方美食,更有那诱人的自烤酒,当然也不乏划拳、打牌的民俗活动,这样的决斗让春节期间值班的队员吃上了年饭、找到了“家”的温馨。在这一刻,矿山救护队在这个哈尼族自治县的民众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员,真正融入到这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大家庭中扎根成长。

在拉祜族自治县,我们能吃上拉祜稀饭

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已发现的矿种有铁、铅、锌、银、铜、锡、锰、金、煤、石灰石、石膏、石英砂等,以铁、铅、锌、褐煤为富,其中全县铁矿储量达21.8亿吨(仅惠明铁矿储量就达11.27亿吨),占全省铁矿储量的50%以上,位居第一。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因矿产资源丰富自然成为普洱市矿山救护队社会化技术服务的重点县,几乎占全市技术服务企业的40%。普洱市矿山救护队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和“平时搞防范,战时搞救援”的工作原则,自我加压,关口前移,充分发挥专业救援队伍的专业特长和装备优势,把救援队伍“事后处置”转变为“超前预防、超前排险”,有偿救援技术服务工作虽然得到了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及服务企业的一致认可,也锻炼了救护队伍,增强了队伍作战实力,更是矿山救护队健康发展和建设创新型的矿山救护队伍的重要抓手。

但是,在这光鲜华丽的成果背后,付出的心酸和汗水只有救护队自己知道,涉及的企业除国有、私人等企业外,还存在地方少数民族企业,大家都很重视民族文化和风俗,在矿山企业开展社会化有偿服务时企业的工作口头禅是“救援车谁叫你们开到矿山的”“又来签协议,签了有什么用啊?能出矿吗?能出钱吗”“又来检查啦!签协议拿钱就算了,还要来找麻烦、挑毛病,还要我们出钱、出工整改,还要不要我们吃饭”,甚至有时矿工为了多出矿还阻扰救护队员入井,面对这一切,救护队员只能一遍遍耐心解释,只能默默承受内心的苦楚,然后等大家消气后入井排查隐患,有时在下达预防性安全检查建议书是企业负责人又不配合签字。在这些困难、阻扰面前,救护队员没有退缩,没有气馁,一直按照《矿山救护规程》的规定履行着矿山救护队技术服务的工作职责,“老表,你们配备的自救器需要充氧气、换药品了,我们帮你无偿解决,还不会使用吧!我们来帮你无偿培训”“老板,今年演练未开展吧!我们来帮你们制定方案,指导你们开展演练”“嗯!你们企业应急救援装备配备不足,员工也不会使用,该补充和培训了”“哎!这个不行啊!应急管理台账资料未建立,应急物资也没有维护管理,应急预案及相关应急知识也没有组织培训学习和考核。不会搞?这次就由救护队带着你们搞吧,下次一定要自己按规定完善啊”。每一次跌倒,每一次都会从原地站起来,努力前进,这就是救护队的工作作风,在救护队孜孜不倦的技术服务工作中,也慢慢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救护队说的和搞的还真管用,我家建立了应急管理台账没有被安全监管部门罚款;是了,我家组织了演练;我家维护补充更新了应急救援装备;我家组织了应急管理知识培训考核……。是咯这次多亏救护队提前指导帮忙,你看看瞧那家什么也不做停产、罚款,亏大咯”“是啊!我们通过救护队培训现在会使用自救器,也知道进入封闭空间需要检测、通风或者使用防护设备,你看哪家矿山在拆除井下水泵时就就发生了气体伤人事故,如果他们也按救护队说的操作怎么会发生事故呢”“喂,罗队长吗?你们今年还不来巡查啊,矿山重新打通了几条巷道,你们来帮测风、调风下;还有药品也带点过来,自救器药品快失效了”。在那一刻,救护队员被拉祜老板请进了拉祜山寨,尝到了拉祜族中只有贵宾才能享用的“拉祜稀饭”,当然还有淳朴暖心的自烤酒。一次次的受阻,一次次的不放弃,是救护队的坚持不懈,才能在这个由26个少数民族组成的边疆上筑起安全生产的防线,才能当担起地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先锋队,才能为队伍健康茁壮发展架桥铺路,才能为队伍谋划走出国门辐射东南亚开展社会化有偿服务立基固本。

在一眼望三国的江城县,我们用专业说话

在“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普洱市中,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因李仙江、曼老江、勐野江三江环绕故名江城,边境线长达183公里,是云南省唯一与老挝、越南两国接壤的县城,是“一眼望三国”边疆县城。大约是在6、7年前吧,一次救护队到江城县开展预防新安全检查时县安监局说“这次,我们一起到边境出一起看看几个私挖滥采的小煤窑,讲了多少政策,讲了多少道理,取缔封闭了多少次都起不到作用,村民太落后、贫穷了”。到达现场一看,这根本算不上是小煤窑,只能说是一个个小坑洞,人工挖掘土洞、人工背运煤炭,除了石镐、锄头、背篓外就没有其他任何工具和安全设备。县安监局把大家召集后说道“老乡们,这次我们把市矿山救护队叫到了现场,他们是市级救援队、也是省级救援队,他们有专业技术和设备,让他们给大家说说你们私自挖煤的危险”。“老乡们,你们开挖的坑洞随时会垮塌伤人,通过我们检测有的坑洞氧气含量过低会死人,有些坑洞存在瓦斯会引起爆炸,什么不信啊?我们一起到洞里用仪器检测,你瞧这边氧气过低我们呼吸都困难,还不信你点蜡烛看看能不能点着,你看不能点着这就是因为没有氧气,会死人的。再看这边,我们的仪器报警了这时因为有瓦斯会着火、爆炸伤人的,还不信我们到镇上的早点铺用仪器检测下煮早点的液化气,看看它会不会报警;见了吗?仪器还是报警,你看液化气会着火,它和坑洞内的瓦斯一样,会着火、会爆炸”。后来,听县安监局受那次封闭坑洞后村民们就再也没有在私挖煤炭。在那刹那,村民的话又在响起“他们说的可能是真的,你看他们车辆鲜明、服装整齐,还带着各种设备仪器,以前也听人说过他们救过出事的煤矿工人”。这就是朴实村民对我们的初影,虽然他们不知道我们到底是什么人,但从我们的规范、严谨、认真、专业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在太阳转身的墨江县,我们用技能经验远程处置险情,阻止冒险救援发生次生事故

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由于划分地球五带的北回归线从墨江县城穿过,每年的夏至日,太阳来到墨江不再往北,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出现立竿不见影等多种独特景观,所以墨江被人们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县城被誉为“回归城”“太阳城”。在2016年,接到了墨江县一户非煤地下矿山企业的电话“罗队长吗?我们矿山1890平硐掘进工作面突然发生火灾,我们佩戴氧气呼吸器进入侦查发现井巷被浓烟弥漫,在着火巷道口检测气体检测仪持续报警,一氧化碳一直稳定在1000ppm,侦查到200米处发现风筒断开,我们恢复供风后烟雾增大,无法推进,现在公司正调集氧气呼吸,重新安装大功率风机向着火点供风,然后组织人员用灭火器等器材强行直接灭火”“不行,现场没有人员遇险,你们赶紧停止灭火,你们使用的是自救器不是氧气呼吸器,不能用于抢险救灾;还有你们的气体检测仪测量一氧化碳的上限就是1000ppm,现场有毒气体浓度绝对比这要高得多;还有这个长600多米的独头掘进工作面前几天救护队刚刚检查过,巷道是喷浆支护里面没有助燃物,井下有没有瓦斯,一定是扒渣机过负荷后或短路后的电器火灾,浓烟是皮带、机油燃烧后产生的”“罗队长,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现在立即把人员撤到进风流中,切断进入着火巷道的电源,停止供风,配用自救器断开风筒、电缆等助燃物,然后在与新鲜风流汇合处远距离封闭火区,放弃直接灭火,着火的是独头巷道,又没有过多的助燃物,氧气和扒渣机燃烧消耗后会自然熄灭,不会对井巷产生太大影响”。按照救护队提出的方案实施,6个小时后企业就电话汇报,火已经完全熄灭,现在已恢复了通风,真的只是掘进迎头扒渣机和油料燃烧,我们也问了厂家我们使用的气体检测仪一氧化碳检测上限真的只是1000ppm,你们还真神。事后再想,当时真的危险,如果不是救护队刚刚检查过矿井熟悉现状,提出安全的方案,人员在冒险进入600多米的巷道直接灭火真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状况。这就是救护队坚持“平时搞防范,战时搞救援”和把“事后处置”转变为“超前预防、超前排险”实质价值的一个缩影,通过工作实践深刻地认识到,预防比救援更重要。

有人说:“梦里走的路再多,也不会留下一个脚印”,但普洱市矿山救护队扎根成长的梦是有“脚印”的,当一条条隐患被排查消除时,当他们用精湛的技术、顽强的作风,开展社会化技术服务时,当一项项抢险救援任务圆满完成的时候,当抢险救援事迹捷报不断频传的时候,大家脸上的微笑,就是普洱市矿山救护队逐梦的痕迹,也是这支屹立于滇西南边陲小镇高原山区“茶城铁军”的成长脚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