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军媒:南京大屠杀的见证者凋零,但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丁勇/微信公号“钧正平工作室”
2017-12-12 15:09
舆论场 >
字号

本文图均为 钧正平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图

那些惨遭杀戮的同胞们,安息吧,曾经的苦难和血泪我们不敢忘;

那些血战殉国的英烈们,安息吧,中华崛起的重担将由我们担起;

那些已经逝去的幸存者,安息吧,在追索正义路上我们不会疲乏。

1

佘子清,曾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年龄最大的义务讲解员。

可是,他再也等不到第4个国家公祭日了。

2017年11月15日,他与86岁的杨明贞老人同日离逝,使得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人数定格在了“98”。

而在今年重阳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宣布:幸存者仅剩100名!

从100,到99、98,逐步减少的冰冷数字背后,是那段灾难历史见证者的慢慢消逝。

一个个见证者,虽然微弱,但经年累月,足以点燃人们珍爱和平的精神火炬。

见证者凋零,但“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2

二战时期有位士兵说,没有一个战士真正从战争中幸存。

对一名军人而言,战争经历带来的伤痕尚且难以磨灭,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来说,这种伤害更是刻骨铭心。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个人的痛苦记忆,一旦为国家所铭记,自然具有更普遍的意义。

这是写照一个民族汲取历史、祈愿和平的姿态,更是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固化,如同一缕阳光打进历史的黑暗森林中。

每年的这个日子,全民祭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杀戮的死难同胞。

祭悼逝者,那些悲伤和凝重的表情,带着我们走进那段屈辱记忆——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开始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30多万同胞在长达6周的时间里惨遭杀戮。

烧杀掳掠之下的南京,尸横遍野,血染长江,沦为惨绝人寰的人间地狱。

如今,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始终有一个声音提醒人群:每隔12秒,一滴水就从高空落下,掉进黑色的“水面”。墙面亮起一盏印着遇难者遗像的灯,幽蓝色的光随即熄灭。

这是在告诉世人,那30万同胞在6周的浩劫中,每隔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失。

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越来越多的民众走近“哭墙”献花,在“万人坑”遗址边默哀;越来越多的网友刷新着微博和朋友圈,开展网络祭奠……

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对那段灾难历史的深刻反思,正内化为国人传承家国情怀的自觉追求,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息动力。

3

我们知道,随着中国不断崛起,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但无论何时,我们不能忘记,“哭墙”上那些曾拥有鲜活生命和幸福家庭的名字,留下了太多伤痛与遗憾。

他们被践踏、杀戮时的血腥,很多还埋藏在历史的黑暗角落中。

那场浩劫中的幸存者,正努力地把阳光继续引入最黑暗的角落,让人们直视并清算罪恶,让那段惨痛的历史不再重演。

然而,仅剩的幸存者,如今均已是耄耋之年。

“只要活着,就一定作证!”这是他们的铮铮誓言。

可,终会有一天,他们再也没有力量为了传播历史、呐喊正义而奔走呼吁。

对于幸存者而言,或许比死亡更让他们害怕的,是被忘却。

我们又用什么来告慰这些正在消减的冰冷数字?我们又用什么来告慰那些无法复活的灵魂?

4

忘记历史的教训,就可能重演历史的悲剧。

告慰,就不能忘记心中的“哭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是距离中华民族历史耻辱最近的地方。那场侵略战争像一条鞭子,狠狠地抽在所有中华儿女的心上。勿忘这份沉甸甸的痛苦与耻辱,我们才能在铭记中告慰死难者,在传承中汲取前行力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我们以国之名悼亡抚生的意义,更是和平时代所有中华儿女肩上的责任,我们应该也必须永远铭记。

告慰,就不能丢掉和平的接力棒。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明天,是党的十九大之后的第一个国家公祭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公祭仪式,恰是在向世人宣告我们捍卫和平的决心。守卫和平,是历史交给我们的接力棒,是我们必须积极参与的“接力赛”。

告慰,就要让我们的军队更强大。南京大屠杀昭示一个带血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强军才能安邦。军不备战,国之大难;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进入新时代,国家的命运、复兴的征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军队建设的成败、国家安全的强弱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新时代革命军人来说,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奋发进取,真正担起为民族复兴铸牢坚强后盾的光荣任务,用实力向世人宣示:

中国军队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使命,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

如果有一天战争真正来临,我们绝对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定叫侵略者有来无回!

(原标题为《100、99、98……我们该怎样告慰那段伤痛的历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