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西南财大一毕业生3个月内发表论文5篇,2篇涉嫌全文抄袭

澎湃新闻记者 唐易 实习生 王媛媛
2017-12-14 08:5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西南财经大学再曝学术不端行为,该校经济学院一毕业生在2009年5月至7月期间发表的5篇期刊论文中,有两篇涉嫌全文抄袭。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接获举报,上述毕业生马龙在2009年6月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涉嫌抄袭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一副教授2003年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知网下载了上述两篇论文。一篇是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毕业生马龙于2009年6月在校就读期间发表在《经营管理者》期刊上的论文《对近代中国城乡经济结构失衡原因的探究》(以下简称“马龙论文1”);另一篇是时任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滕建华和他人合作撰写的《近代中国城乡经济结构失衡的历史原因》(以下简称“滕建华论文”),该论文是2003年1月刊发于《北方论丛》期刊。

澎湃新闻注意到,上述滕建华论文的作者信息写为“腾建华”,经联系滕建华本人确认,上述论文确系其本人多年前发表之作,论文标题下署名被期刊误写成“腾建华”。

马龙论文和滕建华论文发表时间

马龙论文1于2009年6月发表在《经营管理者》2009年第12期;滕建华论文2003年1月发表在《北方论丛》第1期,该论文收稿日期为2002年6月20日。从时间上看,马龙论文1发表时间比滕建华论文晚了6年零5个月。

日前,就马龙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涉嫌全文抄袭事宜,澎湃新闻记者致电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一位袁姓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学院之前对马龙论文抄袭的情况并不掌握,将会立即了解核实。

《经营管理者》编辑部一位负责查重系统的刘姓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2009年该期刊还未启用查重系统,没办法确认马龙的论文是否涉及抄袭,但其表示会尽快核实。

2016年1月,澎湃新闻曾报道过“西南财经大学一硕士论文涉嫌大面积抄袭,仅‘后记’差异较大”的学术不端行为。西南财经大学当时回应称,学校对论文抄袭事件“零容忍”,早已取消该抄袭者的硕士学位。

5篇论文中有两篇涉嫌抄袭

澎湃新闻记者比对发现,上述马龙论文1和滕建华论文均围绕近代中国城乡经济结构失衡的原因展开研究分析,马龙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词、导语、一二级标题、论文内容以及参考文献与滕建华论文近乎完全一致,几乎是全文照搬滕建华论文。

澎湃新闻记者在中国知网查询发现,马龙出生于1988年5月,籍贯河北,2009年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在校生。2009年5月-7月期间,3个月内马龙在《经营管理者》、《技术与市场》、《现代经济信息》、《大众商务》等期刊上发表了5篇论文。除了上述《对近代中国城乡经济结构失衡原因的探究》一文外,其于2009年7月8日发表在《现代经济信息》期刊上的论文《我国当前政策对公共福利、扩大内需与就业促进的作用》(以下简称“马龙论文2”)也涉嫌全文抄袭。

读秀网检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马龙发表的期刊论文

中国知网检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马龙发表论文

马龙论文2涉嫌抄袭时为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硕士潘莹于2008年2月发表的题为《公共福利、扩大内需与就业促进》的论文(以下简称“潘莹论文”),马龙论文2的发表时间比潘莹论文晚了1年零5个月。

马龙论文2和潘莹论文发表时间

马龙论文2与潘莹论文,两篇论文均是从公共福利的角度对我国目前的就业问题做研究分析,马龙论文2的题目、摘要、关键词、一级标题以及论文内容与潘莹论文近乎完全一致,几乎也是照搬了潘莹论文。

摘要、关键词只字不差

经过比对,马龙涉嫌全文抄袭的两篇论文在摘要、关键词等方面与被抄袭论文几乎是只字不差。

比如,滕建华论文的摘要内容为:中国近代百余年城乡经济结构演变的历史表明,国际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是导致中国形成“两极产业结构”进而形成“两极城乡结构”的主要原因,而近代历史中形成的“两极结构”又恰恰成为建国后中国进行赶超型工业化和限制型城市化的宏观背景。因此,中国要优化现在的城乡经济结构,必须认真研究近代时期的被动工业化和畸形城市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目前中国提高农村人口城市化水平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关键词是:城乡经济结构;两极城乡结构;两极产业结构。

滕建华论文摘要、关键词

马龙论文1摘要是:中国近代百余年城乡经济结构演变的历史表明,国际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是导致中国形成“两极产业结构”进而形成“两极城乡结构”的主要原因,而近代历史中形成的“两极结构”又恰恰成为建国后中国进行赶超型工业化和限制型城市化的宏观背景。因此,中国要优化现在的城乡经济结构,必须认真研究近代时期的被动工业化和畸形城市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目前中国提高农村人口城市化水平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关键词则是:城乡经济结构;两极城乡结构;两极产业结构。

马龙论文1摘要、关键词

比对发现,上述两篇论文的摘要、关键词一字不差,只是关键词的标点有些许差别。

无独有偶的是马龙论文2的摘要、关键词与潘莹论文居然也是一字不差。

潘莹论文的摘要是:面对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专家提出诸多解决方法,但侧重点各不相同。我国现在的基本状况是因内需不足导致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进而影响就业。而内需不足又与公共福利的缺失有密切关系。本文从公共福利的角度对我国目前的就业问题做了分析,通过加大公共福利的支出,减轻人民的生活负担,进而提高内需、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关键词是:就业;公共福利;经济发展。

潘莹论文摘要、关键词

马龙论文2的摘要是:面对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专家提出诸多解决方法,但侧重点各不相同。我国现在的基本状况是因内需不足导致第三产业发展缓慢,进而影响就业。而内需不足又与公共福利的缺失有密切关系。本文从公共福利的角度对我国目前的就业问题做了分析,通过加大公共福利的支出,减轻人民的生活负担,进而提高内需、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关键词则是:就业;公共福利;经济发展。

马龙论文2的摘要、关键词

正文高度雷同

滕建华论文的正文共分为“被动的工业化形成了‘两极产业结构’”、“畸形的城市化导致了‘两极城乡结构’”两部分。

澎湃新闻记者比对发现,马龙论文1正文同样也分两部分,每一部分的小标题都与滕建华论文完全一致,马龙论文1每一小部分的内容与滕建华论文近乎完全一致,只是在要点个数或要点内容描述上做了删减。

例如,滕建华论文正文第一个一级标题下的二级标题是“两级产业结构”,用“第一”、“第二”、“第三”分三段展开。

滕建华论文正文部分

而马龙论文1中,“两级产业结构”下的1.1、1.2两个部分与滕建华论文中“两级产业结构”下的“第一”、“第二”点几乎也是只字不差,完全一致。

马龙论文1正文部分

不仅如此,马龙论文1的导语也与滕建华论文的一模一样,这仅仅是上述两篇论文导语和正文雷同的一部分,比对发现马龙论文1的正文其他部分也基本是照搬滕建华论文。

此外,马龙论文2与潘莹论文的三个一级标题、正文主体部分也基本一致。

例如,潘莹论文的第三个一级标题和正文是:“三、发展基本公共福利、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发展公共福利,教育、公共医疗、住房是关键。三者都属于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而且还具有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特征,因此国家有义务承担主要责任,减轻人们支付的公共福利负担,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进而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就业。首先在住房方面,大力发展廉租房,扩大廉租房的受益群体面积,建立科学的配套资格审查制度。并设立和提高超面积住宅消费税,限制个人购房数量。让更多的住房困难者享受到政府的住房福利。其次,教育方面,国家应该加大教育投入,降低个人的教育成本。在继续贯彻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适度提高义务教育的层次,对困难群体进行教育补助,限制高等教育的收入升级,甚至可以适度降低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再次,医疗方面,应建立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在其中应承担主要责任,降低个人的医疗支出。建设以社区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同时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使基本医疗保障成为一项优越的公共福利。如果政府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到位,城乡居民用于教育和医疗的支出比重得以降低至世界平均水平,那么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就可以从目前的38.2%提高到41.3%,最终消费率可由目前的52.1%提高到55.2%,比目前水平高出3.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以多创造出300多万个岗位,从而大大缓解就业压力。”

潘莹论文正文部分

马龙论文2的第三个一级标题和正文部分与潘莹论文的高度雷同,只是在展开上略有精简,而且跨度一年多后,两篇论文引用的数据也一模一样。

马龙论文2第三个一级标题和正文部分

结论也基本一样

马龙论文1的结论和参考文献与滕建华论文的也基本一样。

滕建华论文的结尾标题是“结论与启示”,文字内容为:“前文的分析告诉我们:发展中国家要进行城乡经济结构优化的前提是拥有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这是其一。其二,和平的环境是一国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本条件,而战争只能将其引入歧途。其三,优化城乡经济结构的基础是平衡城乡生产要素结构。很难想象,缺乏资本、人才、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支持的农业和农村会与非农产业和城市建立良好的产业联系和互动的区域合作关系。其四,城乡产业结构是城乡经济结构的主体,有什么样的城乡产业结构就会衍生出怎样的城乡经济结构,城乡产业结构决定城乡经济结构。其五,制度可以加快或减缓城乡经济结构优化的速度。先进的、科学的、合理的制度促进城乡经济结构优化,而落后的、非规范化的、保守的制度则阻碍城乡经济结构优化。以上五点是我们从历史的维度得出的结论与启示。”

滕建华论文结尾与参考文献

马龙论文1的结尾标题为“结语”,文字内容与滕建华论文结尾一字不差。

马龙论文1结尾与参考文献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