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密中国南北供暖线|划分标准从何而来?能否向南方移动?

2017-12-16 10: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问:南方这么多年没供暖都熬过来了,为什么这两年供暖的呼声突然高涨?

答:因为以前网络不发达,谁知道北方人冬天过得这么舒服……

可不是嘛!在以前,你或许一直以为北方人冬天一觉醒来被子都是硬的。↓

一星期只能洗一次澡。↓

每天在屋子里发抖烧火。↓

……

然而,南方北方的冬天差距到底有多大?下面的这张图算是画得很到位了!

今天,我们就来说道说道“南北供暖线”!

南北供暖线从何而来?

我们先来讲一个故事!

两千多年前,“长不满六尺、貌不出众”,但足智多谋、刚正不阿的齐国大夫名唤晏婴,从鲁国(今山东一带)出使遥远的楚国,到了今天的湖北一带,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道出了南北风土人情的巨大差异。原本,人们对这条历史悠久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并没有什么意见,但因其恰巧是南北集中供暖的“楚河汉界”,近年来,每到寒冬,便备受争议。

这条分界线由何而来?又如何成为未经官方“严格界定”的南北集中供暖线?

目前已知的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最早论述由中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提出。1908年,张相文在其《新撰地文学》一书中明确提出:“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这里的“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北岭,也多认为是秦岭。

1912年,民国时期教科书《新体中国地理学》出版。这本教科书由于参考了张相文的研究成果,也将秦岭淮河作为我国南北的分界:“南北二岭,横绝域中,划为三带。黄河、扬子江、珠江三巨川流贯其间。北岭淮河以北为北带,为黄河流域。”

1935年,竺可桢先生在其《中国气候概论》中明确说到秦岭—淮河线。他说:“凡曾经秦岭山脉者,未有不注意此山脉南北二区域间之差异。推究其因,盖以气候显然不同,遂使华北、华南植物之种类,旅行之方式,以及人民之特性迥然有别。”

国家气候中心供图

此后,秦岭-淮河线逐渐成为我国公认的南北地理分界线。除了这个“身份”,它还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份0℃等温线、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到上世纪50年代,它又成为南北集体供暖的分界线。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北方主要参照苏联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集中供暖体系。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共有156个供暖项目在苏联的援建下实施,包括哈尔滨、西安、长春等城市的热电厂建设项目。当时的热电厂以工业生产用蒸汽为主要负荷,建筑采暖负荷很少,主要用于工厂办公楼、车间、集体宿舍等,很少为城市民用建筑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热。1958年,北京市建立了我国第一家煤气热力公司,主要向中南海和长安街沿线的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大型公共建筑实施集中供热。

也是在那个时期,我国开始划定南北集中供暖的界限。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水平落后,能源紧缺,在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了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目前流传着三个版本的故事,

最主流的一种是:周恩来总理亲自主导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为集中供暖区,南方不集中供暖,即为南北供暖线。主要依据是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规定:室外温度5℃以下定义为冬天。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

这种计算方法的缺陷在于,只考虑大气温度,并没有考虑湿度、风速等可能影响人体感温度的因素。从气象学角度看,湿度对体感温度影响较大,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

在另外两个版本的故事里,南北集中供暖的界限分别是黄河一线,以及黄河以北、长江以南,中间区域没有硬性规定。无论如何,划定界限的时候,南北方的普通居民,都还未曾真正享受到集中供暖这项福利。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的城市民用建筑才开始集中供暖。

链接>> 室内外温差过大危害多

研究表明,室内外温差过大对相关人群健康非常不利,属于脆弱人群的儿童和老年人受害最大。首先,室内外温差过大对人体呼吸系统有一定影响。其次,户外寒冷空气刺激会导致人体心脑血管急剧收缩,血压会明显升高,对于心脑血管较为脆弱的老年人来说,循环系统致病风险非常大。

另外,温差过大还容易造成人体冻伤。从温度较高的室内到温度较低的室外,冷暖急剧转换,在冷空气的刺激下,人体血液循环启动应急保护机制,人体血液向大脑和内脏收缩,表皮血液循环量明显减少,从而易导致手、脚,暴露部分皮肤,耳朵、鼻子等冻伤。

链接>> 南方地区采用分户供暖模式  

专家提出,南方有集中供暖的需求,但是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例如广大南方地区在城市规划中没有供热专项规划,供热基础设施的投入巨大,政府和居民的经济负担较重。

目前,南方地区已经有很多家庭采取分户供暖,例如电暖气、空调、电火箱等,虽然室内温度达不到集中供暖要求,但是可以在保暖的同时节约能源。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合肥、南京、杭州、扬州、南通等南方城市都已实现部分小区的集中供暖。或许,今后,以秦岭-淮河为界的南北供暖线会变得模糊,靠近分界线以南的城市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供暖模式。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一些新小区里,也已经开始尝试分散性集中供暖,而且比北方历史悠久的集中供暖更加节能、低碳、环保。

未来这条南北分界线可能也会发生变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