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热化了的一天

2022-07-23 12: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小刘 NOWNESS现在

大暑降临,谨防热到融化

与往年相比,今年夏天的阳光格外灼热。行走在路上仿佛一场“酷刑”,汗水能以精确到毫秒的速度迅速浸透短袖,这时我们的意志开始摇摆,产生一种要化掉了的幻觉。空气仿佛也在灼烧,那些扎根在大地上无法动弹的建筑、树木植物会不会也感到要融化了?

如果世界真的热化了,会是一副怎样的景象,不少艺术家提前帮我们畅想了一番,打造了身临其境的融化了的世界。

早上一睁眼

手机融化了

在平均温度为40度的地方生活是种什么体验?或许就是早晨刚刚揉开睡眼,在触碰手机的那刻,我们就发现它已经变成了一滩黏黏糊糊的液体。

© Steffen Ullman

2020年的一次突发奇想,让来自柏林的艺术家 Steffen Ullman 决定用数字技术将手机、电脑、手表、汽车等科技产品彻底“融化”。照片中,电子产品与使用者的关系变得“胶着”,它们似乎拥有了自由意志,可以尽情选择“躺平”与“罢工”。这些逼真的画面,让使用者误以为打开了一个异次元的世界。

© Steffen Ullman

想吃苹果,

怎么也化了?

自2004年以来,日本艺术家 Yosuke Amemiya 陆续创作了70多个介于固液状态之间的苹果雕塑。早期他主要使用塑料为材料,后期则选择在木头上雕刻后再用油漆上色。为何沉迷将“这个星球上最普通的水果”超现实化?Amemiya 希望通过这样的作品,让每个人都能对生活中的既定现实多一些反思与疑虑,因为这世界从不存在永恒的真理。

© Yosuke Amemiya

为了使每颗苹果都看起来“比真的更逼真”,Amemiya 会特地去日本最大的苹果种植区请教当地果农,拜访苹果博物馆,深入研究一系列关于苹果生长的知识,他甚至还会在自己的工作室亲自种苹果树以便观察。

如今,他越来越希望创作一颗在全世界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苹果,即使他明白世界上并不存在这样一颗苹果。2019年通过与数据科学家合作,他还原了出一颗基于大数据意义上的通用苹果。

© Yosuke Amemiya

房间里的一切

开始漂流

大约从2010起,巴西艺术家 Vanderlei Lopes 将青铜抛光,陆续创作了一系列金色液体状的雕塑。一片片金色液体从墙上的孔洞处潺潺地流出;又或者聚集在下水道口,等待流入某个深不可见的黑洞;桌上杯子留下的水渍同样凝固为一圈圈金黄;甚至连参观者留下的脚步也同样如此。

© Vanderlei Lopes

Vanderlei 将这一系列作品命名为“纪念碑”,相较于那些庞大的、令人臣服的、特定阶级意志的历史产物——古代英雄纪念碑,他更想颂扬日常中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物。这些短暂存在、总被人遗忘的事物仍存在着永恒之美,以及可贵的价值。

© Vanderlei Lopes

通过对日常事物的解构,Vanderlei 的作品总是显现出一种更耐人寻味的趣味性,这些作品虽不像金字塔、凯旋门、伟人雕像等那般壮阔、气势轩昂,但他为现代生活树立的一座座“纪念碑”同样在观者心中留下了一抹深刻的印记。

© Vanderlei Lopes

打开门一看,

城市都化了

2019年,当时仅有20岁的哥伦比亚视效师 Julian Mateus,通过3D设计展示了他想象中的全球变暖加速严重化的世界:建筑物、汽车、长凳和邮箱在高温下变形直到变成一堆液体消失。虽然看上去有些危言耸听,但随着人类对资源的无尽开采,我们也不由得思考这样的景象是否会成真?

© Julian Mateus

Julian 共耗费66个小时来完成作品,意图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人口过剩和人类对资源的过度‘掠夺’,已经让气候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通过毁灭人们休憩的木椅,Julian 想制造一种紧迫感,让大家意识到解决气候问题已经急不可待。

© Julian Mateus

美术馆里的名画

也都要消失了?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如果美术馆没有开空调会发生什么?出于对这个问题的好奇,维也纳平面设计师 Alper Dostal 创作了系列作品“HOT ART EXHIBITION”。雷内·马格利特的《人类之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梵高的《星夜》……一系列绘画史上的珍宝都以超现实的状态流淌在地,即将毁于一旦。而其中最为显眼的一幅,莫过于爱德华·蒙克的《呐喊》。

© Alper Dostal

19世纪末期,蒙克以“呐喊”为母题多次创作了不同版本的绘画。画面中人物恐惧无助的表情,深深激起了刚刚步入现代社会所有人的共鸣,就如评论家所说,“这是一个深陷存在危机中的人,他没有上帝、传统、习俗,失去了与世界相连的所有锚点,面对着一个完全不了解的世界,只能感受到深深的痛苦。”而即使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面对未知的气候变化以及更多关于人类处境的问题时,我们每个人似乎也像极了那个在画面中呐喊的小人。

© Alper Dostal

假如全世界都在融化

艺术家 Tatiana Blass 一直致力于将生活中毫不起眼的过程可视化。2005年,以“Tails”为题,她将一系列椅子和球体融化。通过对木材、玻璃的切割与上色,原本规整的几何形物体,在地上流出了一滩滩粘稠的鲜艳液体。

© Tatiana Blass

除了“Tails”,Tatiana 的许多作品同样能使我们联想到事物的消逝,例如塑造人与动物的蜡像,然后将它们放置在电热板上,展示它们一点点融化的过程。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 Tatiana 2018年的作品“鞋子”,这双皮鞋并没有陷入水泥地太深,仿佛刚刚陷入泥沼。鞋子的主人却消失不见,这恰好也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

© Tatiana Blass

✉️

来聊

这个夏天,你热到融化是哪一刻?

撰文/小刘

编辑/苦丁茶

排版/葫芦

NOWNESS

第四届 #NOWNESS天才计划# 开启征片

2022 第四届NOWNESS天才计划已正式开启征片!我们期待与新一代有想法、有创意的创作者相遇,和NOWNESS一起,以短片联结未来。报名时间从即日起至2022年9月30日,点击 https://campaign.nowness.cn/ 进入官网进行线上报名。

原标题:《我热化了的一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