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暑小议

2022-07-23 12: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叶仁光 上海老底子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小 议

叶仁光

大暑,在一年24个节气中排行第12,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是在每年公历七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交节。壬寅年大暑是七月二十三日晨04点01分,即农历六月二十五,星期六,适逢中伏前后。“大者,呃呃乃炎热之极也。”“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这个时节,高温酷热,万象皆伏而无敢少动。

华夏先民,以农耕为生,而农耕社会,要靠天吃饭,我炎黄先辈,勤劳智慧,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总结出大暑节气的三大物候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财富。其一,腐草为萤。萤虫产卵于枯草,至大暑则孵化而出,上古先民以为萤虫为腐草所化,热至烈即出。试想,连枯腐败草也能化出萤虫,可见,大暑之热无以复加;其二,土润溽暑。一到大暑,天气闷热,地气潮而湿,手摸上去,泥土也觉烫手。所谓“上蒸下煮”,到了大暑,也找到了最好的诠释;其三,大雨时行。每年到了大暑,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大雨(有时甚至是狂风暴雨)骤降,猝不及防,时常会酿成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给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时降的暴雨也缓解和减弱了暑热,让水深火热中的我们,稍稍可以缓一口气,也为凉秋的到来,埋下了伏笔。大暑三候,利弊共存,人类如何趋利避害,顺应自然法则,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自然,虽然不能与人类进行直面交流,但是,它们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以自己独特的语言,给人类提供了很多正确的生存路径,使人类文明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当然,当人类企图逆转自然规律时,诸如移山填海,让河流改道等,大自然自然也会给人类一点颜色瞧瞧,告诫人类,永远不要忘记“道法自然”的训诫,永远不要忘记对上苍的敬畏与感恩!

千百年来,无论小暑大暑,农耕时代,最辛苦的还是农人田夫。“禾到大暑日夜黄”,在抢收早稻的同时,还要抓紧分分秒秒,及时栽下晚稻秧苗。这个时节,农作物生长最快,田间管理更是不可有一时疏忽,灌溉,抗旱,排涝,无有一刻闲暇时光。“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面对黄土背青天,为“盘中餐”而不辞辛劳。自古以来,农人田夫,便是我华夏儿女中的伟丈夫!

大暑至热,即便在家端坐不动,时不时也会汗如雨下,所谓“无病三分虚”,因为热,人也极易犯困,极易汗淋而脱水。尤其是体虚者,一到大暑,更容易伤津耗气。因此,每到这个时候,保健养生就显得极为重要。平时多食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如莲藕,山药,百合,绿豆,大豆,大枣等,或煲粥,或榨汁,或烧汤。多食五谷杂粮粥,多多补充水分,特别要预防中暑。虽然现时条件好了,但是,还是要顺应天时,顺应自然,当热便热,当出汗还应该出汗,若整日孵在空调房里,患上了“空调病”,则会后悔不及,叫苦连天了。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人杨万里的绝句写得虽然是西湖碧荷,却也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大暑节气的热之烈。诸君若得闲暇,静待家中,泡上香茗一壶,执握蒲扇一柄,定会感到其清凉也无比!

年已届半,炎热的夏天将要和我们揖别。大暑过后,我们将迎来凉秋的第一个节气——立秋。

(文中图片均源自网络)

鸣谢:叶仁光先生赐稿分享!

原标题:《大暑小议(作者:叶仁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