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后疫情时代的婚与不婚

2022-07-27 11: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婚姻是两个人精神的契合,也是家庭的基本组成部分。但近年来,思想观念的不断革新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选择不同生活方式的自由度越来越大,社会对于婚姻的态度也越来越开放。婚姻不再是必需品,而是个人的自由选择。诸多因素使得我国的结婚率不断下降,离婚率持续攀升。

(一)结婚少了,离婚多了

民政部数据显示,2000年到2021年,我国结婚率以2013年为节点,在2013年以前呈波动上升状态,2013年以后呈较为快速的下降趋势;我国离婚率则在2000到2019年间持续上升,2020年有所下降,这可能与当时国家应对新冠疫情的居家封闭政策有关,而2021年离婚率迅速反弹也受此影响,解封后全国迎来了一波离婚小高潮。

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结婚率为5.41‰,创下了从2000年往后的历史新低,跌破800万大关。离婚登记数据为213.9万,离婚率增长至3.93‰。

(二)河南、广东结婚人数并列第一,江西成离婚大省

从各省份来看,2021年只有3个省份结婚人数超50万对,分别为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其中河南省和广东省并列第一,均为59.1万对。10个省份结婚登记人数超30万对。6个省份结婚人数低于10万对,分别为上海市、天津市、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以及西藏自治区。7个省份离婚人数超10万对,其中江西省的数量为15.2万对,两个省份低于1万对,分别是福建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总体上来看,各地结婚登记人数多少与各地的人口总量有一定的关系,其中河南是户籍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常住人口最多,而青海、西藏等地人口数量少,结婚登记人数也就相应较少。同时一线城市的结婚率普遍较低,如北京、上海的结婚人数分别为10.3万对、9.0万对。 

 

自2013年至2021年,我国内地结婚人数及结婚率不断走低,2021年创下近年来历史新低。究其背后的原因,从客观角度来讲,我国每年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致使适婚人口数量不断降低,其次生活和经济压力不断上升,婚姻对现代年轻人来说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离婚率的逐年攀升也让人们对结婚心生畏惧。

(三)婚姻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

根据艾瑞咨询网络调研获得的数据来看,2021年中国单身人群中一线城市里的不婚者占比更高,达到32%,二、三线城市的单身人群中不婚者分别为23%、17%。

“恐惧”、“拒绝”、“迟疑犹豫”是不婚者对婚姻的主要态度。对婚姻恐惧、拒绝远多于向往期待,比起厌恶、抵触婚姻,更多人对婚姻是未知的、恐惧的,只有小部分人对婚姻仍抱有憧憬的心情。

害怕孤独终老,但又向往自由。不婚族既享受一个人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又担心自己孤独终老无人陪伴;既希望保持独立,不受牵绊,又困扰于家庭催促和外界舆论。 

(四)舆论催化:从不能结到不想结

在主动不婚的原因中,男女有一定差异。男性主动不婚的原因多是觉得婚姻限制个人自由、自身不适合婚姻生活、婚后生活平淡乏味;女性则顾虑自己不适合婚姻生活、个人自由的受限等。

对于被动不婚的人群来说,阻碍男性结婚的外界因素主要是经济条件,经济实力不足是他们无法结婚的首要原因,同时男性对于经济的考量明显高于女性,女性更看重的是合适的对象以及双方家庭原因。

不婚人群承认社会舆论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整体不婚人群中,多一半以上的人承认不婚舆论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出轨、家暴、弑妻事件的报道引起的舆论加剧了人们对于婚姻的恐惧、抵触,因而越来越多的群体宣扬单身的优点、推崇不婚,从两方面倡导不婚主义。

(五)不婚者可能进入婚姻的“敲门砖”

“遇见合适对象”“经济实力增强”是不婚族未来可能走入婚姻的主要原因。对于非坚定不婚人群来说,合适的人选和经济的提升是他们未来最有可能改变现状、选择步入婚姻殿堂的原因。当然,“父母、伴侣的催促”、“家庭因素”也影响着不婚人群步入婚姻。

近年来,整个社会进入“卷心菜”模式,疫情更是加剧了社会中各行各业的竞争,年轻群体面对的压力也随之越来越重,先成家再立业的说法在如今的年轻群体的观念中已不再流行,甚至还出现了“四十而立”这样的滞后人生观念,而能反映这一观念最直观的社会现象,就是国家整体初婚年龄的后移以及不婚人群数量的增加。

相比于初婚年龄的后移,“不婚”在中国社会所引起的争议要更大。在过去,人们多将不婚行为看作是与传统人伦道德相背的一种做法。而近年来年轻群体中的不婚人数不断增加,无疑是整个社会环境对于人们自由选择的包容度更高的一种体现。但除此之外,对于是否不婚,希望每个人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理性做出选择。面对婚姻的选择时我们每个人应该保持清醒,将幸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平面信息图作品:

作者:雷苗苗,康欣怡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1902班

指导教师:王秀丽

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