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扔东西也是一门学问,日式整理专家教你这样做

澎湃问吧
2017-12-26 10:24
生活方式 >
字号

整理师是钟点工么?整理就是把不用的东西扔掉吗?为什么面对拥挤的家我总是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澎湃问吧请来日本专门家检定协会理事周一妍来为大家解答疑问,以下系她与澎湃读者互动的部分内容。如有更多问题可以移步澎湃新闻APP“澎湃问吧”版块与她互动。

你的房间

你想住的房间

衣柜

“要扔吗?哎呀舍不得!

万一以后要用怎么办?”

扔东西,也是一门学问,是有讲究的事!

1,整理师=清洁工?

阿沐:整理师类似于钟点工吗?

周一妍:整理师与钟点工的区别:钟点工是帮助主人把家理干净,主要是打扫卫生。整理师是帮助主人构建自我整理的能力,当一个人习得整理能力后,就不太需要整理师定期上门指导。她可以按照整理的思路,去整理他的空间、他的信息,他的人脉,他的思维。

jiang:请问如何学习整理术?

周一妍:我个人认为,整理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less is more,学习化繁为简,去芜存菁。第二步,追求舒适感,自己把自己的生活过舒坦,不憋屈。第三步,更多追求美感和生活品味,以及心灵的成长。欢迎关注第1整理术,12月24日会有一篇推文(真的不是做广告),请看一下第1整理术网友的家,以及我们回顾网友两年多的成长。这些照片不是ins上,或者pinterest上下载的,而是网友真实的照片。我真的从内心为他们鼓掌!希望你也可以加入进来。

7012:在中国,真的有人会花大钱让整理师去教TA如何收拾东西么?如果TA请到一个很有条理的阿姨,是不是就可以顺手做好的。整理师所掌握的知识与我们平时理念中收拾屋子的概念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周一妍:您好。今天回答您的一个问题。整理收纳师在中国没有标准,人和爱做家务的人,只要上门为别人指导,都可以自称我是“整理师”,有些人学习过一些整理的方法(取舍的标准),收纳的方法(如何结构化的摆放、归位,叠衣服),就上门给人整理,类似于高端家政阿姨。另外还有一些人除了具备上述知识外,还在进修色彩学、空间规划、心理学、服装搭配、奢侈品等跨界知识,以寻求给客户更多增值服务。总体来说,目前来看,中国市场很大,需求也慢慢开始兴起,现阶段前一种整理师也可以接到活儿,而后一种整理师更多研究自我增值和自我提升,未来发展前景更好一些。在日本,整理收纳师并不是一个赚钱的职业,存在职业天花板。所以全职者不多,大多是兼职。即便当红如近藤麻理惠(美国TIME杂志2015全球最有影响力一百人),也更多靠出书版税收入,而不是依靠上门整理获取主要收入。

手拉手 :我是昨天下午提问的那个对收纳整理有强烈兴趣的,询问了关于从事专职整理师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以及该如何获取工作机会。

周一妍:专职整理师需要的条件,在我看来,1.需要具备整理收纳的知识,明白什么是整理?什么是收纳?那个在前,那个在后?你是否明白生活中什么对你来说最重要,优先级排序是否清晰,会影响到你对物品取舍的判断(有关物品取舍的标准不展开),你是否本身是一个逻辑清晰,思路清爽的人,这会影响到你是否擅长收纳,即结构化思维。当然,整理收纳总结来说,都属于知识范畴,即便不擅长,学学也就会了。

2.你的动力。你为什么要成为专职整理师?为了赚钱,那我告诉你,在日本,整理师大多数是兼职,每小时收入平均300人民币,东京等地区高一些,400-550左右。这些钱可以养活你吗?你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赚取有天花板瓶劲的工资。如何你是为了想更好地帮助别人,从而获得自我成长,请记住这将是一场很大的挑战,因为你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有的客户,有些尊重你,有些把你当高级阿姨,在这个时候,你是否有这个气场去应对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3.先把你自己的家整理好。当你把自己的家调整到最舒服的状态,你的内心也会舒服,有了整理经验,也会更有底气,去到客户家,可以将自己实践的经验迁移,对于未知问题则考验灵活变通的能力。

4.补充一些心理学知识,学习察言观色,这个时候,抛开整理书上的条条框框,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需求,对方的困惑,根据你的经验,给出引导,让客户自我察觉到需要改善的地方,从而激发客户的整理动力。

5.经常去IKEA,NIRORI,MUJI(当地没有就上网学习)看收纳用品,比较性价比和各自不同优缺点,给客户推荐的时候也有多种选择。对于消费实力比较弱的客户,可能连IKEA都承受不起(通常也不会找整理师),就需要去淘宝或者大创百元店淘一些廉价好用的物品。如果去到对方家里,看到对方是一个特别有设计感的家,用的物品、电器品牌都比较高级,那么如果需要推荐收纳用品,请选择更高级一些的品牌,我个人比较喜欢HAY,网易严选,也经常淘宝,希望可以找到特别一点又不贵的高性价比产品。

6.可以做到以上这几点的整理师会越来越多?这一两年1-5点知识,应该可以接到客户。但是,你的特色是什么?市面上整理师越来越多,客户为什么选择你?所有,找到自己的风格很重要。比如我是一了一个懂得心理学的整理师,我是擅长色彩管理、服装搭配、空间规划的整理师,我是思维导图和整理结合的专家......请找到你的特色,尽快形成你的跨界智慧,这样你就是市面上无可取代的整理师。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整理收纳有技术

2,断舍离=扔扔扔?

稻米:有些东西我不扔是不确定以后会不会用得上,也觉得可以留下一部分回忆,这种情况需要断舍离吗?

周一妍:首先,你为什么会想要断舍离呢?是家里空间不够用,想要梳理一下自己的空间和自己的心,还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想法?对于未来可能会用到的东西,如果家里空间够大,你看着不心烦,就留着。如果家里空间有限,容纳不下,那么可以考虑一下“2/8原则”,你身边有用的东西,通常只是最后物品20%。意思是说,你扔掉物品,也只可能20%扔掉有用的东西。你愿意为了挤出空间冒这个风险吗!对于带有回忆的物品,可以选择拍照片的方式,把记忆留存。另外与这类物品告别时,内心默默表示感谢,或者写一点你和这个物品之间的故事,做一个仪式感,更容易帮助你与情感物品告别。

五毛and五毛:父母很多老物件不舍得丢,数量多物件大,怎么整理?

周一妍:老人的囤积物品的行为的确很普遍,作为子女,经常会为这个问题伤脑筋。在整理界,有个说法:想要改造家人,首先改变自己。

1.我们先划分清楚父母的生活空间,自己的生活空间,以及公共空间,当你把自己的生活空间整理好,处在一个更舒适,少物好生活的状态,父母可能就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感受到整理的力量。记得自己在整理后,把快乐积极的情绪传递给父母,他们能感受到。

2.查看家里空间是否足够呢?如果足够的话,有时候就让父母自己决定物品的去留吧,因为老人不愿意扔旧东西背后,有可能有深层次的原因,比如孤独,比如死亡焦虑,比如年轻时的一些经历,多和父母聊一聊。或许你会更了解他们。

3.有个小窍门,就是告诉父母或者家中老人:这个某某某物品放在这里,挡住运气了,运势不好,财源不来,空间太压抑,会导致孙子(孙女)学习成绩不好,老人大多超级爱孩子,当他们意识到囤物可能会导致孩子不顺利,就会想通扔东西。

4.日本现在流行一个概念:生前整理。我简单分享给您,如果方便,您也可以和老人分享。在日本,需要收垃圾税,价格不菲。所以老年人到五六十岁,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有些就早早开始整理,把不用的东西处理掉,以免未来自己走了,留下一堆垃圾,给子女造成负担。如今的新现象是,日本出现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年轻人,中年人,也开始学习生前整理,先把自己的生前工作做到位,再影响带动家中老人做。具体生前整理怎么做,在这个问题里我先不展开。未来感兴趣我更多说。晚安。

y :你好,我想问断离舍是否能解决人的基本需求?比如,我刚刚扔掉最后一支没用完的铅笔,但是我现在紧急要用铅笔,正值晚上,商铺大多关门,这时,断离舍是否是没必要或是增添了更多烦恼?

周一妍:断舍离可以让别人“看清”人的基本需求,而不是“解决”基本需求。断舍离的标准是:当下的自我,是否(不)舒服、(不)适合、(不)需要。对于一个生活在都市里的普通人,家里有一支笔,是“需要”的。所以,按照断舍离的做法,这支笔,就应该留下来。如果你把家里唯一一支可以用的笔断舍离,然后发现无笔可以用,说明你对自己需求的物品的量没有认知,需要更多反思,断舍离会帮你认清你需要的极小限的量。

小苗:没有整理习惯,都是一周大整理一次,怎么知道让生活工作环境能够保持有条理,并且自己不愿意扔东西,怎么找出自己不愿意要的东西?

周一妍:你好。你的状态,和我以前一样。因为整理了就乱,所以每周都要大整理一次。我的建议是:所有东西都固定位置,用完归位,养成习惯,然后“1进1出”,控制物品数量,未来就不需要整理啦。这几点做到不容易。所以大家来学习整理收纳。有关不愿意放弃物品;我提供以下一些参考标准给你,因为没有固定答案,你看看哪些有用:

1.判断哪些是1年以上没用,考虑下一年会不会用,不会则处理掉。

2.考虑这件东西是否不舒服、不适合、不需要。是的话,断舍离掉。

3.考虑这件东西是否让你怦然心动,是的话,留下来,如果觉得对它没感觉,不留恋,处理掉。

4.这件东西可以在20分钟内以20美金买到,那么就可以处理掉。(欧美人会用20-20法则)

5.构建一个虚拟旅行衣橱一个旅行箱),然后把这个季度所有想穿的衣服放在里面,塞满为止。然后关闭衣橱,每天穿旅行箱里的衣服,一个月后打开衣橱,就可以知道哪些真正需要,哪些根本不穿。

6.去做一下皮肤冷暖色测试,骨骼形体测试,学习色彩管理等,可以帮助更好把握衣柜里衣服协调度和适合度,合理断舍离掉不适合自己的衣服。

喜欢的东西太多占满空间

3,掌握整理术=戒掉惰性?

阿夏的老猫 :摄影是爱好,但是不知不觉家中已堆满灯架、柔光罩、自己做的黑板等各种设备,偶尔也会吧客厅当作摄影棚,收拾完了总感觉缠在家里家具中,家里很乱,很苦恼。如何才能理清这些乱糟糟的关系?

周一妍:本来想睡觉了,牵挂着这个问题,还是上来回复一下。你的烦恼,和你的兴趣爱好有关。而兴趣爱好相对是最难断舍离的。目前,支持你兴趣的物品,占用的空间太多了,所以你感觉到空间不够,乱糟糟了,所以提出问题。我想问问:一个乱糟糟的家,对你的生活品质有哪些影响?让你的情绪和心情受到哪些影响?而适当舍弃一些摄影工具,会对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两者孰轻孰重呢?考虑一个问题先。我再分享两个案例。

一个是日本极简主义者佐佐木典士。他在实践极小限(只用最少数量的东西)生活前,喜欢摄影,单反镜头有好多个。但是,当时35岁的他,突然检定决定走极简路线,把家里的书扔到一本不剩(他的本职工作是出版社编辑),同时把单反相机和镜头全部断舍离,改为iPhone拍照。当一个人想要改变够坚决,他就可以想到办法,用行动支撑他的决定。当然,这个方法有点极端。另外一个是我自己的整理收纳老师池田惠美。她居住在上海,因为我们现在是工作合作关系,我经常去她家,她的兴趣爱好是收集星巴克的熊和杯子,不是几个,而是几十个,每到一个城市,就会把那个城市的星巴克杯子,直到有一天,橱柜再也放不下。池田老师的整理方法是:规定自己兴趣爱好的收纳空间的大小。不能超过这个空间。一旦超过,就断舍离掉次喜欢的,新的才可以进来。

我想,对于您的设备而言,是否可以这样做:

1.把这些设备全部集中起来,拍一下照片,看看面积究竟有多大,是否可以找到一个足够大的空间来容纳。如果不可以,是否可以断舍离掉一些不用的东西。比如三个月没有用过,六个月没有用过。集中整理对于去留判断很重要。

2.找一两位摄影爱好者问一问他们如何处理?是否可以共享一些设备?这样自己就可以出送或者断舍离掉一些不常用的设备。

3.断舍离之前不舍得的话,拍照片留念。

4.未来心里想买新设备,先想一下家里有地方容纳吗?

5.想一想你的摄影爱好背后,动机是什么?这个爱好真的需要那么多设备来支持吗?

6.如果1-5都没有用,那么可以考虑采用迷你仓,就是把东西寄存在一个第三方空间。目前上海北京等城市开通了这个服务。我自己没有用过。供参考。如果还有其他的问题或者想法、建议,欢迎留言。

直奔主题:对于孩子玩具的整理,有没有建议?家里两个小鬼,哥哥和弟弟,平时他们自己也能整理玩具,但没有教给他们规划,也不知道怎么教。

周一妍:两个小鬼的说法好可爱。我今天把您的问题当作最后一个问题吧。首先,先让我羡慕一下二宝爸妈,有两个可爱的宝贝,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下面,进入正题:

1.检查一下儿童家具,孩子自己负责整理的空间,是不是高度可以够得到,越亲近他们身高的家具,他们整理收纳也更方便。所以这几年蒙特梭利很火,其中蒙氏儿童房设计,可能可以给你一些思路,可百度自己学习。

2.在收纳儿童玩具的时候,尽可能选择简单的方式,比如我以前留意到比利时play&go品牌(不是广告)推出一款玩具收纳垫,孩子把玩具放在上面玩,自己也坐在毯子上,等玩好,父母和他在两边一抽,毯子就变成袋子,把所有玩具都收纳进入,特别方便,袋子颜值非常高,放在哪里都像装饰。特别适合乐高等零碎玩具。

3.在每个玩具抽屉上贴标签,比如这个抽屉放车子,就写上车子,或者画上车子的图案,那个抽屉放娃娃,就画上画画的图案。这样可以让孩子每次把玩具放回去的时候,学习分类。

4.想要影响孩子学习整理,先把自己的衣柜和公共空间整理好,很开心地整理收纳,你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孩子的衣服尽可能悬挂,但还是可以和他们一起叠叠袜子和内裤,把做家务当作亲子娱乐时光。

5.最后有时间的话,升级一下孩子房间里的收纳工具,丑丑的隐藏起来。让孩子的儿童房更加美观,温馨,一个美美的房子,孩子也会更爱呆在里面哦。周末带孩子去家具店或者其他地方,可以观察他们喜欢什么颜色,有哪些特别喜好,在他们的空间里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孩子应该会很开心。

儿童玩具整理

草莓的海:人不会整理房间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自身的懒惰,整理术顶多算一门技能。所以掌握之后自身的惰性会改变么,甚至能影响一些拖延问题么?

周一妍:整理和收拾还是有一定区别。有些人可以把房间打扫很干净,衣服叠整理,物品摆放也很整洁。但是,你会觉得没用什么重点,也没有什么风格,只是空间干净有序而已。学习整理术,用过判断物品的重要性,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分清楚事情的优先级,重要的事情先做,事情轻重缓急会把握更好。对于懒惰的人,怕麻烦的人,学习完整理收纳,节约时间,不再找东西,生活也会变得轻松自在些。(本文部分图片来自公众号第1整理术)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