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业绩失速,汤臣倍健需要给自己保健一下

2022-08-11 12: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 | 蓝忘机

编辑 | 齐秋实

出品 | 蓝媒汇财经(ID:lanmeihcj)

做保健品、意在提升消费者身体素质和生活品质的汤臣倍健,自己的日子却似乎不太好过了。

8月5日,汤臣倍健(300146.SZ)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报告,根据此份报告可知,汤臣倍健在报告期内实现了42.21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2021年上半年微增了0.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4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3.55%。

汤臣倍健交出了这份财报成绩单并没有令外界倍感意外,因为在7月11日,汤臣倍健就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就提及汤臣倍健的净利润将出现下降的情况,第二天公司股价应声下跌了3.09%。

而再往前复盘,汤臣倍健业绩失速的征兆更是早已出现:根据其历年财报可发现,从2018年至2021年,汤臣倍健的营收增幅分别为39.86%、20.94%、15.83%和15.38%,逐年放缓的趋势再明显不过。

面对这样的业绩表现,资本市场自然是用脚做出了投票,自去年5月股价曾冲高至36.63元后,汤臣倍健股价一路震荡下挫,截至发稿前,股价已跌至不足18元。相较于去年5月640亿元的高点,公司市值已缩水一半多。

创立于1995年的汤臣倍健历经27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保健品领域的市场巨头,但是如今这位巨头却面临着不小的发展困扰:品牌老化、产品后劲力不足、营收放缓、公司市值大幅缩水,未来该往何处去的难题摆在了汤臣倍健的面前。

1

重营销、轻研发

汤臣倍健创始人梁允超曾说过:“营养保健行业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重功能的保健食品,一个是轻功能的食品化和快消化。前者以维生素、矿物质和动植物提取物为主要原料,需要在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员,门槛高;后者年轻人喜欢,门槛低,但竞争激烈。”

显然,汤臣倍健选择了后一种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

翻看其财报可知,汤臣倍健近年来在销售费用上的支出相当大,自2017年以来,销售费用在收入中的占比均在30%之上;2021年全年,公司在销售上的现金支出更是高达24.78亿元,占收入比重也来到了33.35%的最高点;2022年第一季度,汤臣倍健销售费用为5.8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8亿元。

这样的销售费用占比意味着,消费者每花100元用来购买汤臣倍健的产品,其中就有超过三成以上的钱是被企业用来进行营销推广了。

从数次更换代言人也可看出,汤臣倍健一贯舍得在营销推广上砸钱,姚明、刘璇、蔡徐坤和谷爱凌这些相当知名的体育和文娱明星都先后做过汤臣倍健的品牌代言人。

不过与大笔投入于营销方面相比,汤臣倍健在研发上却显得“吝啬”了不少。自2018年起,汤臣倍健的研发投入将将破亿达到了1.035亿元,此后的2019年-2021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26亿、1.4亿和1.503亿,远远低于同期的营销投入。

尤其是2021年,在汤臣倍健的销售费用较2020年大增了6.6亿元的同时,公司的研发费用只增长了1000万元,这也使研发在收入中的占比继续下跌,从2019年的2.4%一步步下滑至2021年的2.02%。

重营销、轻研发只是一种对于汤臣倍健实际在营销和研发上的投入占比的客观描述,并不包含主观的价值批判。事实上,这样的做法也在近几年驱动汤臣倍健的业绩实现增长,只是,如果说之前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和营销费用增长还大体保持节奏同步的话,那么2021年高达24.78亿元的销售支出仅维持了与2020年差不多相当的营收增幅,可见营销对于汤臣倍健业绩增长的驱动力明显走弱了。

2

不甚成功的多品牌战略

2017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线下渠道的冲击加剧,汤臣倍健开始发展线上销售渠道,提出了“电商品牌化”战略,与之一同被提出的还有“打造大单品”战略。

所以近年来,汤臣倍健不断收购品牌并推出新单品,包括“健力多”、“Life-Space”、“舒百宁”、“健视佳”、“健乐多”、“天然博士”和“每日每加”等。

其中需要着重指出的是Life-Space,公开资料显示,Life-Space是澳洲益生菌市场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LSG旗下最主要的品牌,而汤臣倍健于2018年8月30日以约6.7亿澳元的总价完成了对于澳洲益生菌企业LSG的收购。不过由于LSG品牌在2022年之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笔交易使汤臣倍健对商誉和无形资产分别计提了10.09亿元和5.62亿元的减值准备,导致汤臣倍健在上市后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品牌数看似较多,但汤臣倍健旗下最重要的子品牌为汤臣倍健、健力多和Life-Space,而这三个子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又都处于发展困局中。

首先,对于在公司里占据半壁江山的主品牌汤臣倍健而言,其旗下的系列产品近几年的销售增幅起起伏伏,2018年-2021年,同比增幅分别为24.39%、8%、11.41%和24.36%。健力多已出现增长后劲不足的情况,增长幅度自2018年开始出现大幅下滑,2021年仅有7.46%。

根据汤臣倍健的2022年一季报,公司主品牌“汤臣倍健”收入为12.92亿元,同比下降6.50%;关节护理品牌“健力多”收入为4.19亿元,同比下降14.20%。对此,汤臣倍健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受国内疫情影响,公司境内业务承压。”

其次,Life-Space可以说是汤臣倍健旗下为数不多业绩还在保持增长的子品牌,2022年第一季度,Life-Space的国内产品收入为0.97亿元,同比增长46.49%;境外收入为1.68亿元,同比增长25.28%。但考虑到此前的收购成本和Life-Space所贡献的营收在汤臣倍健总营收中的占比还比较小,Life-Space如今的业绩增长值得欣喜但也不宜放大它的影响。

不断收购品牌并试图打造出大单品反而令汤臣倍健陷入了失焦的泥沼,间接导致汤臣倍健旗下品牌大多处于收入增长乏力的困局。

3

竞争对手正虎视眈眈

汤臣倍健身处的是保健品行业,保健品全称为“保健功能性食品”,其主要分为膳食补充剂、运动营养品、体重管理和传统滋补四大类。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营养观念的普及,保健品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据 Euromonitor的数据统计,国内保健品市场规模为485.36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保健品行业规模有望达到624.01亿美元且保持超6%的行业增长幅度。

除了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外,在叠加了疫情因素之后,保健品市场也已出现了另一重大变化,即保健品的消费主力军已从中老年人逐渐迁移并过渡到以90后和95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者身上。一项来自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数据显示,90后的占比已经超过了25%。

在这种新的行业背景之下,汤臣倍健面临更多、更强劲的对手的竞争,如在与保健品相近的医药领域内,就有不少企业开始跨界入局保健品市场。2020年年底,国内医药公司益普生就宣布与美国康龙集团旗下的保健食品品牌康麦斯在相关渠道开展战略合作,布局大健康领域;在2021年中国国际健康营养博览会中,有近半数参展商都来自医药行业,这显示了医药公司对于保健品市场的“觊觎”之心。

医药企业入局保健品市场,首先被认为将可能在研发和生产水平上对保健品企业造成一定的降维打击,其次药企在渠道上的资源也很有可能被重复使用。

面对增长潜力不俗的保健品市场,准备入局的绝不仅仅只限于医药公司,不少奶粉企业早已有了实际动作,如健合集团就曾斥资约76.67亿港元收购澳大利亚营养品品牌Swisse83%的股权,飞鹤也曾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第三大营养健康补充剂公司Vitamin World。

面对药企和奶企,汤臣倍健多年来建立起的渠道优势将不再明显。此外,根据前文对于汤臣倍健在研发上的表述,其在产品力上所建立起的护城河也不够深和宽,面对竞争对手推出的新型功能性保健食品,汤臣倍健有腹背受敌的危险。

保健品行业被认为具有超强的吸金能力,行业巨头汤臣倍健的毛利率始终稳定在60%以上便是一大佐证,2021年,汤臣倍健的毛利率更是又同比上升了3.24个百分点来到了66.06%,2021年年末,公司账面上的货币资金达到了29.02亿元,刷新了自身纪录。所以敢于在营销上大笔投入的汤臣倍健也是有一定底气的,

但种种迹象表明,汤臣倍健所建立起的“保健品大厦”已出现一些裂缝,虽尚谈不上危机,但是市场格局本就是风云变幻的,如果任由裂缝的扩大,大厦将倾也是极有可能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