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无障碍设施改造滞后,政协委员呼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参与

澎湃新闻记者 卢梦君
2018-01-12 15:46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政协委员建言无障碍交通出行。澎湃新闻编辑 秦盛 王颖霞(03:35)
“人都会需要无障碍设施,因为都可能会有‘行动不便’的时候,包括视力、听力、言语和肢体上的各种‘不便’。”

在中国政协网站近日公布的视频中,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将无障碍环境的需求主体扩大到了全社会——“长期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属于相对确定的需求者;而每个人在患病、怀孕、年老和年幼期间,都会有“短期行动不便”,属于普遍而不特定的需求者。

这一时长近50分钟的视频,记录的是去年6月8日,台盟中央与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共同承办的第68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座谈会的主题正是“无障碍环境建设”。

约两周召开一次、为期半天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一般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选择内容具体、针对性强的议题深入调研,广泛讨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协助党和政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

无障碍环境建设所涉及的对象已不再是多数人理解的8500多万残疾人士,而是数以亿计的普通民众,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可谓小切口、大问题。

参与座谈会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们认为,近年来,国家和行业部门相继出台了有关规定,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仍存在现有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滞后、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规范不完善、无障碍设施管理维护不到位等问题。

设施改造不及时,管理维护不到位

蔡达峰在发言中指出,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工程类项目是重要部分,尽管它们的技术经济要求并不很高,但量大面广环节多,发生的问题往往具有系统性和普遍性。

参会的政协委员们指出了一些无障碍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张泽熙举例道,有的车站售票大厅、银行网点等公共服务窗口单位没有设低位服务柜台,有的办事部门虽然设立了无障碍的停车位,但间距不够等,这些问题给残疾人出行、参与社会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对于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这一迫切需求,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监事长薄绍晔指出两点突出问题:一是改造工作进展缓慢,全国有354万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需进行无障碍改造,但目前每年的改造量仅有13万户左右。二是改造内容和水平不高,由于受资金等限制,现有无障碍改造内容还仅限于修建坡道、加装扶手等简单改造,提高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卫生和生活设施还不普遍。

大量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生活在农村。

政协常委、吉林省人大常委会专职副秘书长王天戈通过调研了解到,我国农村无障碍设施建设尚未系统开展,家庭无障碍改造也刚刚起步。与城市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相比,农村只是进行较简单的如门口坡化,土炕、灶台高度调整和庭院平整等项目。脱贫攻坚背景下的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政策、规划、投资到宣传、建设、监管等诸多环节都有短板。

2012年,国务院颁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明确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水平和建设原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是全国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制定和监督实施者。

住建部副部长倪虹在座谈会上表示,目前已把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工程建设监管范围。在住房和市政工程施工图审查环节,把无障碍作为重要的审查内容。对城市轨道交通和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性的工程建设,明确要求应带头满足无障碍生活、出行需要。

他同时承认,无障碍建设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设施改造不及时,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对无障碍环境期盼迫切,但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和村镇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跟不上养老服务和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的需求;二是管理维护不到位,重建设、轻管理问题较为突出,管理和维修养护的主体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监管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

与道路、建筑物相比,无障碍交通滞后的现象同样存在。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在听完委员们的发言后总结,交通基础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服务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方面:一是现有公共交通工具尚不能完全满足无障碍出行需要;二是无障碍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的改造力度有待加大;三是无障碍交通设施的应用管理还有不到位之处;四是铁路运输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还需继续加强。

在新建中不欠账,在改造中还老账

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曾这样形容无障碍环境建设:

“几个台阶,对于健全人不算什么,对残疾人来说就是一座大山;一句字幕、一个手势语,对健全人来说可有可无,对残疾人来说就是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又一扇窗户。同时,无障碍环境建设还方便老年人、伤病人、儿童、孕妇甚至是健全人,体现对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包容和权利的尊重,其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融入社会,自尊自信地生活。”

在座谈会上,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纷纷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常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部长姜伟新提到,应加大投入,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一是政府带头,重点推进政府服务窗口的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二是重点关注和优先支持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三是加快推进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

“从消除人的行为障碍的需要出发,无障碍工程建设要面向大众形成常规,建设内容标准和范围要强调通用性和开放性,新建和改建项目要同等对待。在新建中不欠账,在改造中还老账。”蔡达峰说。

在无障碍改造资金投入方面,薄绍晔算了一笔账——

按现行中央财政资助标准每户3500元计,如“十三五”全面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每年改造70万户约需24.5亿元。

他建议中央财政集中支持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其他地区由地方财政安排,同时动员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王天戈针对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特别谈到,因点多面广、地方财力有限,中央财政应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民间投资模式、引导慈善捐助向农村倾斜,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为方便视力残疾人出行,政协委员、广东省台联副会长郑广台提出,完善公共交通导盲系统建设,建议将公交导盲系统纳入城市智能公交系统,进行统筹和优化,并建议开发无障碍电子地图。

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副秘书长江利平还谈到,目前我国约有1700万盲人,导盲犬的数量仅有百余只,远不能满足视力残疾人的现实需求,建议加大对导盲犬培训机构的扶持力度,增加投入,加快制定相关的标准,为使用者提供补贴,推动导盲犬业快速蓬勃发展。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