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迈克尔·莱维特:想在上海建立虚拟全球实验室VGL丨2022上海科技节

2022-08-20 21: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今天举行的2022上海科技节系列活动之首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主旨大会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用全息投影的方式介绍了一个新概念:

虚拟全球实验室VGL,

VGL关注的重点无疑将放在年轻科学家身上。

作为享誉全球、获有奖项的资深科学家,迈克尔·莱维特表示:

也许像我这样有义务作为导师,言传身教,帮助年轻科学家获得资金。此外,这些资深科学家还需要尽可能减少甚至避免繁琐的行政事务。

他们需要保护年轻的VGL科学家并鼓励他们解决难题,不惧失败。

我们期待年轻科学家的科学合作是基于任务的配对组合,而非围绕特定学术明星。

年轻科学家必须独立,我们鼓励他们开展科学合作,而非仅围绕知名资深科学家的科研想法开展科学研究。

我们希望他们能独立发表研究论文,无须将为其提供指导的资深科学家作为共同作者。

以下为迈克尔·莱维特演讲实录:

我是Michael Levitt,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兼计算机科学教授。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新的科技合作模式,即虚拟全球实验室。

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以及信息、互动与交流领域的进步,高效地进行科技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现在正适合举行这样的会议。

这代表会议的组织者们深入思考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上述问题与社会责任。

对我而言,这也是一次非常有趣的经历。大家现在看到的,其实是我的全息投影,这颇具难度,但不管怎样,这是一个沟通范例。

那么,什么是虚拟全球实验室(VGL)?

这是一个新的概念

VGL旨在建立一个灵活的科研结构,以在形势不甚明朗的时期最大程度地发挥全球多样性优势。

它兼具线上和线下交流的优点,能尽可能扩大科研成果的全球影响力。一些身处不同时区不同位置,隶属不同研究所的研究员,将通过VGL进行合作。

VGL将通过新颖的合作工具,整合各类技能为就全球关注的普遍问题进行合作的科研人员,提供方便。

这并不仅限于一个学科而是一种多学科合作。同时,VGL还致力于通过健康技术改善人类健康,它将借助计算生物学和AI的力量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学习时将从地球上最大的智慧之源,即生物学入手,而不是从合成生物学入手。

我们的初步设想是在上海为VGL明确一个场所。在这方面,我们可能会寻求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复旦大学或是上海科技大学的帮助。

VGL中会有一个科研小组,这个小组可能由5人组成:

其中包括一名行政助理和一名实验室经理

我们将以该小组为核心

在斯坦福大学建立另一个小组

也是由5人左右组成

然后慢慢扩张

将美国、欧洲、英国、亚洲等

世界各地的年轻研究员吸纳进来。

研究员们将通过Dropbox和Github等共享数据库、社交媒体、视频、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和大型电子白板进行交流。

其中电子白板尤其重要。它们能给研究员提供一块共享白板,方便研究员召开小组会议并交换意见。

时区不同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如果我们在上海,剑桥和帕洛阿尔托各有一个实验室,那么要找一个大家都能清醒工作的时间绝不是一件易事,举个例子,在剑桥是早上6点,在斯坦福则是晚上10点,在上海则可能是下午1点。

换一种说法,在斯坦福是早上6点,在伦敦则是下午2点,在上海则是晚上9点。

但重要的是,人们会投入额外的精力,或许每周召开一次联合共享小组会议并使用白板作为互动共享机制以提高会议内容的吸引力。我们将以创新的方式运用这项技术。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设法消除不同语言和时差带来的影响。我认为时差是最难解决的客观问题,毕竟不同的语言之间可以实时翻译。我们鼓励任何形式的创意创新,将艺术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商业人士的理财智慧与专业的科学知识相结合。

同时我们的实验室也将会举行一系列活动包括参观访问、小型会议以及内容推广等。

例如,如果有相关人士前来上海实验室参观访问,我们会为每位来访者提供一台智能手机并包括一张SIM卡以及微信账号,从而极大程度降低沟通难度。毕竟在中国通过微信和SIM卡进行沟通将轻松许多。

在“学术明星”合作机制中,主管研究员或资深科学家处于中心地位,会与其所在团队的所有同事展开交流合作。

但事实上我们希望,与更多同事进行两两合作交流,并视情况与主管研究员合作。而这需要我们建立相互之间能合作交流的平等团队,这种互动机制没有等级制度的限制更加灵活自由,鼓励年轻研究员保持独立,多学科研究将非常重要。

我自身的工作已经从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延伸至物理和化学,乃至生物学和医学,并且由于这些研究产生了经济影响,我们研究领域还触及了经济学领域。因此我认为,

促进跨学科研究,突破三重障碍,催生尖端科技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展望未来前进的道路,在计划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时,我们将借鉴其他机构的成功案例,从中总结并学习经验,包括美国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英国剑桥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以及被称为硅谷之母的斯坦福大学。我认为这是一个激进的新想法,是对当今世界出现的新交流模式的充分利用,需要我们进行深入透彻的思考。

“上海科技”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企业及专家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作者:诺一

原标题:《迈克尔·莱维特:想在上海建立虚拟全球实验室VGL丨2022上海科技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