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问政人文|帝国的余晖:法兰西的“五常”之谜

2018-01-20 17: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当今世界的国际体系中有一个迷之问题:为什么法国会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呢?

我们都知道,联合国是战后秩序的重要安排,要说美、俄、英,那是三巨头,无话可说。中国怎么说也是二战中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力,成为五常也是情理之中的。而法国在二战初期就被德国迅速击溃,在战争后期的反攻中也没出多少力,根本是个毫无存在感的国家,怎么就能进入联合国核心呢?

答:

法国的“入常”是国际关系诡异演变的一次经典案例,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这么泾渭分明,条理清晰的,这其中充满着各种尔虞我诈和随机应变。

法国在开战后不久之后就被德国的“闪电战”击溃,接下来还与德国单独媾和,成立了维希政府。虽然现在的历史书上都称之为“伪政权”,可在当时,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希特勒与维希政府的首脑贝当元帅

美国和英国没有因为维希政府是个傀儡政权就断绝和他们的关系,而是继续承认维希政府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合法政府。相反,戴高乐虽然在伦敦组建了“自由法国”运动,但由于他本人只是个军队的低层将领,人微言轻,刚开始根本没人搭理他。

而且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对戴高乐的个人印象不佳,认为他为人高傲,成不了大事。

更重要的是罗斯福总统当时正在推进一项重要的战略,即战后要全方位的支持各个殖民地的独立计划(他认为旧时代的殖民现象和殖民体系是造成现状的最重要原因,《大西洋宪章》的主要意义和目的),这些殖民地既包括轴心国的,当然也包括英、法、荷的。

*罗斯福与丘吉尔在签订《大西洋宪章》的军舰上合影

而法国因为在二战中的表现,遭到罗斯福和美国领导阶层的普遍蔑视,罗斯福甚至称,法国在战后的国际秩序中只能担当配角。

所以罗斯福计划首先在法国的殖民地印度支那(即现在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推行他的“托管”计划,拿法国开刀,而且这项行动也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在另一边,为了保证他的计划能顺利实施,罗斯福想让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在战后充当遏制殖民主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死灰复燃的重要力量。)

可是此时另一个巨头英国开始介入。

丘吉尔知道罗斯福的计划如果得到顺利的实施,那么大英帝国将面临肢解的危险,甚至战时罗斯福就向丘吉尔提出要让印度自治的希望,丘吉尔没有回应。

而如果能保住法兰西的殖民帝国,扶住这第一块的多米诺骨牌不倒下,情况将会好很多。

为了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丘吉尔从侧面入手,开始鼎力支持戴高乐和他的“自由法国”运动,随着时间的推进,在英国的支持下,一方面“自由法国”的军事力量开始增强,多次违背罗斯福的意愿直接参与盟军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通过宣传在国内树立起戴高乐抗敌英雄的旗帜,其知名度和支持率都大幅攀升。

*艾森豪威尔在解放巴黎的战斗后,让戴高乐的军队首先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这让罗斯福很是恼火。

罗斯福对于这样的现状当然不满意,但是出于战时同盟的考虑,没有加以制止,更重要的是,随着他生命的终结,美国政府在支持殖民地独立这项计划上不再这么热衷了。

他的继任者杜鲁门不是个国际经验的老手,心中更没有什么必须要实现的愿景。他现在面临的迫切情况是,苏联在中东地区急速扩张,遏制苏联成为现实的重中之重。而一个强有力的法国将对抵制苏联的影响发挥重大作用。

所以,基本上法国能恢复“大国”的地位是英国一手扶持的,而又因为同盟国之间形势的迅速变化,法国又重新得到了成为“大国”的机会。

但是法美之间也因为这段历史留下了心结,战后法国政府很多让人看不懂的外交行为都与这段历史有关。

以上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说了一些问题,那么从法国自身的角度来说,他们又为什么一定要继续殖民主义的罪恶事业,重返越南呢?

答:

首先,法兰西殖民帝国的遗毒。

法国在庞大的殖民体系中仅次于英国,在全世界有广阔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对于维持帝国的运转有重要作用,众所周知,一战时法国调动了大量的殖民地人力物力支持欧洲大陆的作战,虽然二战时还没来得及调动就输了,但这不能说殖民地就不重要了。

*法兰西帝国(蓝色)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拿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来说,法国政府和私人公司在那里有巨量的利益。像米其林就在南部有很大的橡胶种植园,另外还有其他公司的铝土矿、锰矿等等,这些都不是他们想轻易放弃的。

第二是因为战后领袖戴高乐个人的原因。法国被德国击败后,贝当元帅组织了维希政府,但是这个政府居然都得到了英美的承认,反观在伦敦的戴高乐,无人问津。

戴高乐知道,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争取各个海外殖民地的支持成为了关键,开始时虽然没有多少支持他的力量,但是随着战争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法国殖民地投入到戴高乐的旗下。

*丘吉尔是戴高乐最大的支持者

也就是说到了后期,支持戴高乐的力量很大一部分来自殖民地,那战后他是不可能支持放弃殖民地的计划的。

第三,法国国内弥漫着失败的情绪,担心法国就此沦为二流国家,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只有依靠夺回殖民地才有机会重振法兰西的强国地位,就像萨特所说:这五年间,我们已经染上了可怕的自卑情结,而要摆脱这种情结,就应该强有力的捍卫这个殖民帝国。

推荐阅读

战争的余烬

法兰西殖民帝国的灭亡及美国对越南的干预

───

[美]弗雷德里克·罗格瓦尔 著 / 詹涓 译

2017年11月

《战争的余烬》这部荣获2013年历史类普利策奖的著作讲述了1919年凡尔赛会议至1959年间发生在幕后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动机,以及各方领导人展开的一系列磕磕碰碰,最终导致本可避免的、血腥和无休止的战争。作者将法国在越南与美国在越南两个不同而又有着紧密联系的历史过程勾连在一起,对历史的断裂与承续做了梳理和分析,深入讲述了法兰西殖民帝国如何衰落,几任美国领导人如何走上发动战争之路。

原题为:《帝国的余晖:法兰西的“五常”之谜》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