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利希蒂希评《自由的状态》︱和熊在一起的零星温柔

[英] 托比·利希蒂希 杨宁译
2018-01-23 15:09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自由的状态》

在尼尔·穆赫尔吉(Neel Mukherjee)有力的小说新作的开头一段里,一个男人从印度的一家高级酒店退了房。有些事不对劲,他无法集中精力。大家都盯着他。“消息传出去了,”他意识到。“在那时,他崩溃了,开始为儿子哭泣。”

这个开头充满自信——若作者功力稍逊,怕会变得无病呻吟。但这次冒险有了回报。在接下去的二十页里,我们匆匆经历了前一天的事——这个男人带着他六岁的儿子去了泰姬陵和法泰赫普尔西克里(Fatehpur Sikri)。遮遮掩掩的叙事挑逗着我们,萦绕不去: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终揭晓的答案不如我们的焦灼更有效果。可以说,在这部笔法精致、构架聪明、通篇轰鸣的典范级小说里,有一个错音就是我们最终发现的时刻。穆赫尔吉让我们读得入神,就在于这萦绕不去。

《自由的状态》(A State of Freedom)由五个独立的段落组成。这些短篇对称地交叠,互相发送着回声。人物不时重现,时而在背景中,时而在前景中。主题建立后,又换个面目归来,取决于我们跟随的是谁的故事。迁徙(内部和外部的)、认同、友谊、地位、胃口这些概念对不同的人意味着非常不同的东西。

风格和语体涨落变动。开头是现实主义风格的,虽然有发烧般如梦的特点(“一个男人在他身后成形”)。最后一章是没有标点的新现代主义语流(“有那么几天什么都没有只有等待只有时间和饥饿”)。中间的几章包含大量优秀的社会观察、不同时态的混合、第一和第三人称的叙事。我们发现了有意为之的模式:奇数章节和偶数章节互相对话。

语调变化和结构安排并非只是为了美学效果。《自由的状态》有意迫使我们做出关联,使我们注意到不存在关联、协调感只是一种幻觉的时候。更宽泛地说,这是这部小说持续困扰我们的方式。

尼尔·穆赫尔吉

E.M.福斯特的精神(“只要连接起来”)在开头就体现了:那个来自加尔各答、现居美国的男人觉得错位,“在自己的国家像一个游客”,他在法泰赫普尔西克里那方位错乱的体验让人想到《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中马拉巴洞(Marabar cave)里那无情的黑暗。“昏暗开始扰乱他的知觉。形状和颜色都被连根拔起。”一种预感降临了——一种似乎只和印度有关的预感:“他儿子是美国人,所以他不会像他那样长大,伴随着许多鬼故事这一馈赠。”

两个事件——两次神启——最后呈现出核心地位。其一,这个男人“差点就没有见证”“一起可怕的事故”——一个建筑工人坠地身亡:“他看到,在最为短促的一瞬间里,一包尘土因为饥渴地喝了血而染上了老痂的颜色。”不久之后,一个带着一只跳舞的熊的乞丐走向陷在交通堵塞中的他。坠亡的工人(拉姆拉尔)和舞熊人(拉克什曼)各有专门的章节。最后我们发现,他们是兄弟,是从穷乡僻壤到城里来找工作的。

小说结束于拉姆拉尔纵身一跃(“因为一切都是空气一切在周围涌起的……”);而拉克什曼的故事位于中心——结构和情感上都如此。这是惊人的一章,作为独立作品相当能成立。

这一章以在一个偏远村庄发现的一只幼熊开始。在这个村子里,向来成事不足的拉克什曼决定训练这头熊崽。他不知所措,令人同情,但得到了一个专长于这些事的卡兰达尔(一个苏菲派流浪圣人)的帮助。熊崽(名为“拉居”)被拔去犬牙,鼻子上方被钻了孔(过程的描述令人心碎);他逐渐学会了跳舞。拉克什曼和拉居于是上了路。

他们之间发展起爱恨交加的关系。拉居既是负担,也是生计,既消耗着主人的资源,也是“他所知的唯一的自由”。日子时好时坏,他们经常挨饿。拉克什曼骄傲、易怒、无能、恶毒;他被严格的社会法则和悲剧的过去所捆缚。随着他的“自由”,他逐渐温和下来,可见于和熊在一起的一些零星的温柔时刻。穆赫尔吉在这个贝克特式的、在字面意义上被缚于自己的自由的流浪汉身上创造了让人记忆深刻的东西。

在这一章前后的是关于一户富人楼上、楼下关系的两章。在前一章里,我们的叙述者——另一个回国者,这回是一个居住在英国、正在编撰一部“真正的”印度食谱的人——正在孟买拜访他的父母。家里有招工问题(“烧饭阿姨”脾气不好),这就带出了一家人的区别。已经习惯西方方式的儿子对赤裸裸的阶级和种姓区别感到不舒服。我们在此读到了对食物的华丽描述和一个精彩的场景:叙述者拜访一个穷村子,不知情地让所有人都有了麻烦(“我之前没能想象其他人是怎么生活的”)。

在后一章——或称“背面的一章”里,我们追踪了烧饭阿姨的死对头——这家的女仆米莉的命运。米莉成长于孟加拉农村的赤贫和暴力。她在连续几家人里做家奴,最终获得了自由——是在食柜里由她将会与之结婚的男人实施的。我们对这一结合几乎一无所知——这就揭示了很多了。她此刻居住在孟买的贫民窟,她新雇主的“大方和善良”让她感到幸福,她可以梦想女儿有更好的人生。这也算一种解放吧。

这个故事十分感人,也可以作为独立的作品,和其他几篇互相镶嵌,完美互补。结果就是一部关于特权和贫穷与发展和困境的、深刻地充满睿智和共情的小说。穆赫尔吉持续地迫使我们与我们对自由意志、自主自决的理解进行搏斗;一个人口大国能提供许多机遇,却伴随着更多绝望,印度人的世界观充满偶然性。《自由的状态》始终是动人的,有时令人恐惧,但绝无任性的成分。它目前为止仍被英国所有的重要文学奖项无视,真是咄咄怪事。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