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清代配享太庙的唯一汉人官员,他为何这样受雍正的恩宠?

2022-08-30 17: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729年,雍正一手创设了影响清朝国运、主持清朝大政近两百年的军机处。军机处的创设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封建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点。

雍正为何要设立这么一个处理机要政事的中枢机构?作为一个临时机构,军机处为何能存在如此之久,影响如此之大?军机大臣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物?作为维系清廷统治的重要支柱,军机处在清末时节又能否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清代配享太庙的汉人是谁?他又缘何最受雍正恩宠?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知名历史学者袁灿兴所著的《军机处二百年》一书中找到答案。

《军机处二百年》讲述了重要军机人物在清朝近两百年历史中的荣辱与沉浮,真实而全面地展现了军机处作为权力中枢,在清朝重大历史时刻中的重要作用,堪称一部完整的帝国权力中枢兴亡史。

在我们推荐的这版中,作者袁灿兴对内容进行了全新修订。全书叙事生动翔实、笔调幽默明快,也是一部了解军机处和清朝中晚期历史的佳作。

提起军机处,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就是汉人张廷玉,他也是清代最受朝廷恩宠的汉人。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曾担任雍正的老师,极受康熙恩宠。

在张廷玉未曾出仕前,张英就已为他积累下了丰厚的政治资源。张廷玉出生在北京,二十九岁时考中进士,次年张英告老还乡,要将康熙赏赐的房子归还。康熙却道:“此屋即赐卿两子居之,朕见卿子,如见卿也。”康熙对张英的偏爱可见一斑。

张廷玉像

张英为儿子奠定了从政的基础,而张廷玉的进一步飞黄腾达则与他自身的勤奋与能力相关。入关之后,满人不可避免地开始汉化。在满人汉化的同时,却也有小部分汉人满化,以求得到清廷统治者的信任与重用。

张廷玉考中进士后,被派到翰林院学习满文,这对他来说是一次重要机会,掌握好满语也就意味着能融入满人的圈子。张廷玉学习时几忘寝食,每次考试必是第一,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满语。学习期满之后,张廷玉御试第一,被康熙嘉奖。

康熙四十三年(1704)四月,三十三岁的张廷玉被康熙召至畅春园,康熙亲切地询问了张英的身体状况。当日张廷玉奉旨侍值南书房,特旨带数珠,着四品官服色。

十二月,康熙又亲赐“福”字与对联一副,这是汉人大臣中少有的恩宠。此后,康熙不管是巡游江南,还是避暑热河、秋狩塞外,张廷玉“皆珥笔以从”。至四十五岁时,张廷玉被擢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开始进入内阁处理政务。

康熙去世的第二天,雍正就提拔张廷玉办理翰林院事宜。在康熙葬礼期间,张廷玉显示了自己出色的文书功底。雍正守灵时席地而坐,晨夕涕泣,有臣子入内奏事,则临时口授大意,张廷玉就伏在地下以笔书写,稿成后立刻呈给雍正浏览,每日不下十数次。

雍正对张廷玉的表现极为满意,私下对他道:“以前做皇子时,不大好与朝内大臣交结,一直听说过你的名字,却未曾谋面。现在见了你,发现你气度端凝,应对明晰,朕心里很是欢喜,吾师有子矣。”

对喜欢的臣子,雍正的肉麻话是一套一套的,现在喜欢上了张廷玉,自然也少不了肉麻一番。雍正对张廷玉道:“你一片忠心,办事敬诚,真是个伟器!你是父皇康熙培养出来的,你要到棺材前磕头感谢。”雍正这么一说,张廷玉又要涕泪纵横地在康熙棺前表演一番了。

雍正七年(1729),军机处创设。允祥担任首席军机大臣不久便去世,遂由张廷玉接任。张廷玉在任时,奠定了军机处的基础,使得军机处成为维系清廷统治的重要支柱,如后人所言:“军机处初设,职制皆廷玉所定。”

中国传统政治的运作依赖于文官与文书。明代的文书制度层次混乱,效率低下。清初予以改革,形成了三种文书制度,即题本、奏本、奏折。题本、奏本是正式的文本,使用面广,上至督抚,下至州县衙门,均依照格式施行。

此套文书系统弊病也多,一来大小官员均可上题本、奏本给皇帝,皇帝根本无暇处理。再者题本、奏本须依照固定格式书写,然后由通政使司转送,转送时还需要经过内阁拟定处理意见之后再转交皇帝。

一层层的转送过程中,既缺乏效率,也不容易保密。而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文书送达皇帝之前须经过内阁处理,再交给皇帝,这无形中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奏折是秘密行文制度,它不是正式的公文,由亲信官员直接呈送给皇帝,速度快、保密性强,在康熙时很受重视。但奏折也存在问题。奏折制度未规范化。受到皇帝信任的官员可以直接上奏,如江宁织造曹寅可以直接上奏,而地方大员则不能,如此职权划分混乱。

军机处创设后,经张廷玉改革,奏折成为一种正式制度。

张廷玉制定规制,凡是臣子奏报一般事务用疏,由通政司递交,皇帝的回复则由内阁拟旨。奏报重要事务用折,由奏事处递交,这样奏折就成了正式文书。

奏折是直接上奏,省去了中间的流转环节,保密性强。借助奏折制度,皇帝可以直接控制国内一切事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奏折制度,各级官僚彼此监督,可以分散权力,防止结党,有利于强化皇权。

在张廷玉的主持下,廷寄也成为正式制度。

廷寄也称廷寄谕旨,它的特点一是保密,二是高效。军机处建立后,在张廷玉的主持下,军国大事凡归军机处办的事情,不论大小,均在当日办完,绝不积压。军机大臣当面聆听皇帝指示,草拟文书,形成谕旨,不经内阁,由军机处直接下发。

谕旨由军机处密封,函面上书“办理军机处封寄某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处某官开拆”。军机处用寄信的方式,将廷寄直接送达负责臣子,不经过中间环节,保密性强。

密封好的廷寄交给兵部,依据内容的紧急程度决定投递日行里数,书写“马上飞递”的上谕,由各地驿站日行三百里递送,最为紧急的事务以六百里加快递送。

廷寄到达后,须由受命者本人拆阅,不许其他人代拆。阅完谕旨后,受命者要将谕旨到达的时间、谕旨的内容、如何办理向皇帝回奏。

廷寄制度建立后,内阁被彻底架空。此后,内阁不过是颁发一些象征性的重大政令,如宣战、议和、大赦、巡幸、谒陵、重大案件的处理结果等。

通过军机处的廷寄、奏折制度,皇帝直接而高效地处理着帝国内部的事务。军机处之创设,最初的目的是对准噶尔用兵。征战经年,虽在额尔德尼昭战役中由策棱取得光显寺大胜,但高昂的军费开支也让清廷头痛。

雍正十二年(1734),皇帝命前线统兵将领返京,商议对准噶尔战略。当时主张继续用兵者居多,张廷玉则力陈不可。雍正采纳了张廷玉的建议,与准噶尔划分疆界,达成和议。

军机大臣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皇帝拟定谕旨。掌握了满汉两种语言,对儒家典籍烂熟于胸的张廷玉,操作起公文来得心应手。雍正曾称赞他:“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对准噶尔用兵期间,张廷玉在朝内昼夜值班,随时拟定谕旨,不经过内阁,直接发给前线将领。

张廷玉对文书制度的改革,在提高文官系统办事效率的同时,保证了皇帝的集中权力,为清朝统治的巩固与延续立下大功,是故雍正夸赞他道:“汝之功勋在疆场汗马之上。”

雍正帝祭先农坛图(局部)

张廷玉患病在家时,雍正对近侍道:“朕连日来臂痛,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近侍惊问为何。雍正叹道:“大学士张廷玉正在患病,朕这不是臂痛吗?”在雍正看来,张廷玉早已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雍正对张廷玉的厚爱,表现在方方面面。雍正十一年(1733),张廷玉回安徽桐城老家祭祖,雍正特意赐了个如意给他,祝他“往来事事如意”。在张廷玉的谢恩折上,雍正又批了番肉麻的感慨:“朕即位十一年来,在廷近内大臣,一日不曾相离者,惟卿一人。义固君臣,情同契友。”

张廷玉堪称雍正最亲信的臣子,雍正甚至将秘密所立储君人选也告诉了他。雍正汲取康熙诸皇子恶斗的经验,登基之后,不设皇储,改行秘密立储制度。至于雍正所立皇储为何人,外界虽有流言,但终无确证。

雍正八年(1730),可能是因为允祥去世,雍正伤心过度,患了重病,自以为将不久于人世,紧急召张廷玉入宫,将写有储君名字的密旨给他看。此时,张廷玉是唯一知道储君人选者。到了雍正十年(1732),鄂尔泰入军机处,雍正再次将密旨出示给鄂尔泰,皇储人选为谁,“汝二人外再无一人知之”。

皇储是谁,生性谨慎的张廷玉自然不敢对外公开,但有意无意之间,他也露出了蛛丝马迹。张廷玉曾进宫给皇子们教书,与皇四子弘历关系尤其密切。

雍正八年(1730),弘历请张廷玉为自己的《乐善堂文钞》作序,张廷玉欣然命笔,大肆奉承。又吹捧弘历:“以天授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平日里弘历也与张廷玉诗词来往,彼此唱和。

张廷玉对弘历的态度,间接表明了雍正的选择。雍正十一年正月,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和硕”是清代宗室封爵最高的爵位,这也表明了弘历将是皇位接班人。

雍正赏给张廷玉最大的礼物,则是配享太庙的无上殊荣。太庙是供奉皇室神位的地方,立下大功的功臣,经过皇帝批准,也可以供奉在太庙,这是无上的尊荣,是中国历代帝王给予立下巨功的臣子的最大奖励。

雍正八年六月,因辅佐有功,雍正下诏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身后配享太庙。有清一代,臣子得配享太庙者不过二十六人。二十六人中,有二十三人是满人,另有两名蒙古贵族策棱和僧格林沁,张廷玉是配享太庙的唯一汉人。

不但如此,配享太庙的功臣中,绝大多数以武功而得此荣耀,如雅尔哈齐、代善、多尔衮、费英东、额亦都,为清廷开国立下汗马功劳。如策棱取得了额尔德尼昭战役的大胜,如僧格林沁战死于疆场。

其他配享太庙者,如允祥乃是雍正最为信赖的弟弟,又如晚清力挽狂澜的恭亲王奕䜣,均位高权重,系出皇室,故而配享太庙。

《军机处大事年表》细节图

军机处二百年,一笔厚重的历史,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一堆引人入胜的故事。知名作家李不白曾评论此书“将学术的严谨与通俗叙事的流畅较好结合起来,以人物和事件穿插在一起,从军机处的视角观察大清王朝的隐秘一面,很多细节让人忍俊不止,又沉思再三”。

知名近代史学者袁灿兴博士深挖史料,厚积薄发,全新修订,全书增补近3万字,篇章结构大幅优化,新增大量彩色插图,内容结构大幅优化,精心编校,消灭大量错漏。

军机处是清朝政治体制中最具特色的政治机构,它的成立与发展是清史的一大关键。正如知名学者羽戈所言:“研究清朝政治史,没有哪个机构比军机处更具代表性。” 本书以军机处为视角来展现清朝权力运作的真实面貌,同时也表现军机处在清朝中晚期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可读性很高。

文章的增补、改写和更新,同简本的底稿相比,有很多内容写得极为精彩,如《隆宗门外的杀声》讲“林清事变”,此事件是清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作者以简洁、精彩的笔墨叙述了整个事变的来龙去脉,读来惊心动魄。

又如对军机大臣和珅一生荣辱沉浮的描写,作者写到,和珅在乾隆处得宠,源于其颜值高,心灵巧,又有一定的政务处理能力。关键是和珅达到了与乾隆“灵魂相通”的地步,体贴皇帝无人能比。

乾隆时刻离不开他,也将一切政务都放心地交给了他。然而乾隆死后,和珅被嘉庆革职、抄家、赐死,甚至子孙也受其牵连。作者不禁感叹道,被权欲富贵冲昏头脑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时常发出哀叹,所叹者,不过求一场平淡生活矣。然而,当身陷名利场时,有几人肯跳出来去过平淡的生活?

除了权高位重的军机大臣之外,军机章京也是军机处中不可忽视的角色。军机章京到底职责为何,简本的处理方式比较硬核、直白,而全本则借用军机章京赵翼的故事来穿插讲述和佐证。从考试、被皇帝选中,到进入军机处,亲身体验军机处的种种,作者以当事人的视角描绘了军机处的职责和氛围,写得非常真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原标题:《清代配享太庙的唯一汉人,他为何这样受雍正的恩宠?》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