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北极政策白皮书撰写者:中国不觊觎成为“北极国家”

澎湃新闻记者 单珊
2018-01-27 07:46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在北极政策方面发表的第一部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政策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主张。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所所长助理赵隆参与撰写了该白皮书。在白皮书发布之际,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为其进行了专访,解读中国对于北极的理念。

作为学者,此前当赵隆去参加有关北极的国际会议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中国的报告为什么没有出来?中国到底想在北极干什么”。

在他看来,这份白皮书实际上是中国参与北极合作的前提,即中国有了一份指导性的文件,在未来在国际上的交流有了更明确的大方向。

赵隆认为,白皮书可以向外界传递出一个信息:中国不会去超越自己的身份,去替代北极国家来治理、管控北极。

白皮书回答了中国在北极的目标

澎湃新闻:《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发布,有什么考究?

赵隆:一方面从国际大环境来说,随着北极融冰加速,近年来各国在北极开发、环保等方面的活动不断增加。中国的“雪龙”号已经完成第8次北极科考,接下来还会有定期的科考活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考虑发布这一白皮书报告。

另外一方面,是从中国作为重要利益攸关方的角度去考虑的。包括韩国,日本、德国和英国在内的非北极国家,都陆续发布过相应的北极政策。中国发布这个政策文件,更多的可能也是回应北极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期待,即中国怎么看北极,中国希望在北极达到什么目标。

澎湃新闻:此份白皮书的新点和亮点在哪?

赵隆:新点在于,虽然这个北极白皮书是在讲北极,但是它里面的很多想法和思考,实际上体现了中国国家和领导人关于全球治理的思想,和对于整个新疆域(也就是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的新思考。包括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讲话里提出的,新疆域合作,中国要坚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这些原则都在白皮书里有所体现。

另外,我们更关注北极,也提出了一些想法。比如各国在北极要相互尊重。北极国家依据相关国际法,享有主权权利,包括管辖权。我们提倡的是其他国家包括北极国家,也应该尊重中国根据国际法享有的一些权利和自由,包括科学考察,航道利用等。

在报告中,中方还用大篇幅讲如何保护北极的生态环境,体现中国对北极新的认知,就是我们需要找到开发北极与保护北极之间的平衡点。中国也倡导各国去寻找这个平衡点,而不能因为北极活动增加而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不是把北极视为资源库”

澎湃新闻:中国为什么要关心遥远的北极,有什么战略利益?

赵隆:如果仅从地理上来看,中国不是北极国家也不在北极圈内。但我们在地缘上是近北极国家,重要的是,我们是利益攸关方。中国的态度是,北极国家是北极的主要的权利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北极的变化,各方面的影响,实际上对中国等其他利益攸关方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

这种利害关系中国不可能去无视,但也不可能借这个利害关系去超越自己的身份,去替代北极国家来治理、管控北极。这是我们想要体现的要点。

看似与北极很远,但我们又密切相关。比如我们参与北极科考,在北极设立了黄河站,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在北极设立永久科考站的国家。

中国对于航道的开发潜能,是非常期待的。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贸易大国,非常希望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方面寻找一些比较新的可能性。特别是现在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海上合作,还提出建立经北冰洋连接欧洲的“蓝色经济通道”,以及与俄罗斯共同推进的“冰上丝绸之路”等。

实际上中方考虑的更多的是,既共同地保护北极,又合理有序地利用北极,而不是把北极视为资源库而进行掠夺。

“谈战略还为时过早”

澎湃新闻:白皮书的发布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北极战略成型?

赵隆:还不能称之为战略。因为总体来说,白皮书更多的是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的认识,中国对北极开发的看法,以及中国的一些相关承诺。更多的是向外回应外部的期待。战略更多的是向内指导相关布局和活动,现在谈战略还为时过早。

澎湃新闻:白皮书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会不会引发北极国家的警惕?

赵隆:总体上来看,北极国家对于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持欢迎态度,中国与所有北极国家都建立了对话机制。但难以避免的是一些媒体和学者对中国的参与持怀疑态度,比如认为中国要打破身份界限,超越非北极国家的身份,将自己的军事力量向北极部署、掠夺资源等。

但这份报告出来以后,可能会有澄清的作用,减少这种各方对于中国的疑虑。因为之前一直都没有官方的说法,更多的是学界和新闻界讨论。现在给出一份这样的官方报告,能够清楚表明中国对北极的立场和看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减少不切实际的负面声音。

“宁可不开发,也不破坏环境”

澎湃新闻:白皮书谈到,中国的北极政策目标是: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您认为,我们现在在哪一步?

赵隆:这个目标是非常综合全面的,但前两点,应该是我们参与北极事务的优先方向。

人类对北极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它(原本是)一个冰封的地带,因为融冰从而可开发,人类对冰上作业、海洋的知识,以及这方面的科学数据都是很有限的,所以我们把认识北极作为首要目标。

保护北极也是表达了中国态度:我们宁可不开发,也不能让开发成为北极的负担、破坏北极环境。在这两点上中国做的最多,尤其是中国的科考研究,中国介入比较早,参与也比较多。

后面的两点,我们会逐步参与。尤其在开发上,我们会强调合作,也就是说,合作是我们参与北极开发的唯一途径。我们不可能无视北极国家,独立地去开发北极。

那么最后一点是参与治理,我觉得这个要体现更多的是中国的智慧和方案。中国不一定要亲自参与到这个区域机制中,但更多的要体现,比如说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想法、参与新疆域治理的几大原则。希望把中国的方案纳入到北极治理机制的形成当中。

澎湃新闻:中国对北极的探索相较于俄罗斯等国还是小巫见大巫,在没有合适的条件和设备下,将如何实施这样的计划?

赵隆:首先要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一个原则。另外一个原则是,要做自己份内的事情,不能超越自己的身份定位,也不能超越相关法律赋予你的权利和自由。也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做一个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包括一个建设性的合作者,要把这个定位搞清楚,而不是说有了这个报告,就大张旗鼓地进军北极,我觉得这个是非常不切实际的。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