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家小公司的票房成绩,让好莱坞“六大”都羡慕

韦伊
2018-02-05 12:28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西方营销理论中,有所谓niche(缝隙市场)的概念。本意指墙壁上挖出来的细长神龛,引申至经济领域,指的是自由市场中被大企业忽视或不屑的某些细分市场。倘若能利用好“缝隙”,对于小企业来说,不啻为一片金矿。

在如今的好莱坞,迪士尼、福斯、环球、华纳、派拉蒙、索尼等大公司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动辄上亿美元投资的大制作上。而对那些手中并不掌握漫画英雄题材和翻拍片、系列电影大IP的小公司来说,如何找到适合自身的缝隙市场,便是其能否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尤其是通过最近这两三年的摸索,有几家眼光独到的小公司已脱颖而出,成为电影市场上不容小觑的生力军。

《敌对分子》剧照

比如眼下在北美热映的西部片《敌对分子》(Hostiles)背后的发行商娱乐工作室(Entertainment Studios)电影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家私人公司原本只做电视节目,但从去年起开始涉足电影领域,专攻《鲨海》(47 Meters Down)和《敌对分子》这种小制作的类型电影。他们所看中的,正是好莱坞大公司剩下的一些“面包屑”(那些预估票房在4000万美元至6000万美元之间的电影),只要定位准确,照样也能活得有滋有味。

《忌日快乐》剧照

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娱乐工作室”,正在国内热映的恐怖片《忌日快乐》(Happy Death Day)的制作方布乐姆之家电影公司(Blumhouse Productions)更是这种缝隙市场经营理念的成功表率。已涉足电影行业整整十八个年头的布乐姆之家靠着低成本恐怖惊悚片打下一片天,更是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迎来大爆发。在一年之中,他们竟有《分裂》(Split)和《逃出绝命镇》(Get Out)两部影片的全球票房超过2亿美元,再对比两者900万美元和45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绝对算得上当今电影界以小搏大的成功典范,如此丰厚的投资回报率,也足以让财大气粗的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也艳羡不已。即便是话题性不及这两部的《忌日快乐》,也已在全球拿下1.1亿美元。

杰森·布乐姆

布乐姆之家成立于2000年,老板杰森·布乐姆(Jason Blum)当时正好三十岁。在创业之前,出生于洛杉矶一个犹太人知识分子家庭的他,一度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风头十足的米拉麦克斯工作过。可以说,正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如今丑闻缠身的哈维·韦恩斯坦,教会了杰森·布乐姆如何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经营好一家电影公司。就连布乐姆自己都承认,时至今日他常会在面对抉择的时候自问一句:如果换作哈维,他会怎么决定?

经历了在米拉麦克斯“师父领进门”的过程之后,毕业于美国“小常春藤”名校瓦瑟学院的杰森·布乐姆毅然辞职,开始单打独斗的冒险之旅。然而,成为独立制片人之初,布乐姆并未获得成功。他形容那三四年是他事业的最低潮期——虽然一年也能参与制作一两部电影,但在与其他电影公司合作的过程中,全无影响力可言。于是,布乐姆决定也要成立自己的电影公司。

“布乐姆之家”诞生于2000年,但真正参与制作电影,一直要等到2006年。讲述两名癌症患者恋爱故事的《格里芬与菲尼克斯》(Griffin and Phoenix)其实拍得颇为感人,但由于种种原因,根本就没能进入院线,而是直接卖给了电视台。好在,转机很快便出现了。

《灵动:鬼影实录》剧照

2007年10月14日,制作成本仅15000美元的恐怖片《灵动:鬼影实录》(Paranormal Activity)在洛杉矶一个恐怖电影节上做了展映,反响极佳。在场的一位CAA经纪人事务所代表深受触动,说服公司与该片导演奥伦·佩利(Oren Peli)签下了代理合约。之后的日子里,CAA的经纪人广撒渔网,制作了大量《灵动:鬼影实录》的DVD拷贝,寄给美国各地的电影公司,希望能被伯乐相中。杰森·布乐姆也收到了一份,一下子就看出其中蕴藏的巨大潜力。

“我看上了这片子,想尽办法要把它推销出去,但没人感兴趣,都觉得那片子就是个笑话。”布乐姆回忆说,“但我了解电影发行公司那些人,只要能让他们看看现场观众看到这电影时的反应,绝对都会买下发行权的。所以我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说服那些人去电影院里看一下。当时我就是个无名小辈,人微言轻。好不容易,我跟梦工厂达成了意向:他们愿意翻拍这部电影。其实我根本就没打算翻拍它,这只是当时的权宜之计。我和他们签了合同:翻拍权可以给你们,但有一个条件,你们安排一场《灵动:鬼影实录》的点映,而且你们都要到现场来看一下。我告诉导演奥伦·佩利,别担心,我没打算要翻拍这电影,只不过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决策者见识到观众的反应。”

布乐姆暗度陈仓的妙计成功了。观众的反应让梦工厂的人意识到,这样的电影根本就无须重拍,直接拿来发行便能成功。2009年,梦工厂的母公司派拉蒙以35万美元购入《灵动:鬼影实录》,将它推向全球银幕。最终,影片拿下近2亿美元的票房。作为制片方之一的“布乐姆之家”也就此捞到了第一桶金。

由此开始,低成本恐怖片便成了“布乐姆之家”全力争取的一个缝隙市场。成本150万美元的《潜伏》(Insidious)、300万美元的《险恶》(Sinister)、300万美元的《人类清除计划》(The Purge)、500万美元的《鬼遮眼》(Occulus)、500万美元的《死亡占卜》(Ouija)、100万美元的《解除好友》(Unfriended)、500万美元的《探访惊魂》(The Visit)和正在中国上映的成本480万美元的《忌日快乐》,无一例外地全都拿下了数十倍于其成本的优异票房。

和那些把超级英雄电影打造成系列的大公司一样,一旦一部低成本恐怖片取得成功,“布乐姆之家”往往会乘胜追击,于是一部部续集作品纷至沓来,《灵动:鬼影实录》、《潜伏》、《人类清除计划》和《死亡占卜》都各成系列,争取将其IP价值利用到最大化。

当然,拍电影就像赌博,不可能永远只赢不输。同样是恐怖片,同样由“布乐姆之家”负责发行,《赛伦的领主》(The Lords of Salem)等作品的票房就没能超过200万美元。但好在,失败之作的成本同样低廉。布乐姆曾解释过,他们发行的那些影片,“成本定在3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之间,那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并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就决定了的数字。因为对我们来说,一部电影如果没办法做大规模发行的话,最终我们能够收回来的数目,差不多就是这些。换句话说,最差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勉强打平,即使亏也只是亏一点点,不会伤筋动骨,工资都发不出来。所以说,这个成本是反向思维操作的结果,把最糟糕的情况先考虑进去。”

无疑,控制成本才是类似“布乐姆之家”这样的小型电影公司能长久生存的王道。这不仅体现在参与制作的影片的成本,也包括公司的规模——时至今日,整个“布乐姆之家”只有四五十人。

然而,更重要的还是他们的制作方式,布乐姆在决定投不投一部电影时,往往非常谨慎。一般来说,不看到最终成片之前,从不事先计划参与其中。只有等电影杀青,后期完成之后,他才会带着公司高层共同审阅作品,以确定下一步方案:是一步到位找家大发行公司,将影片推向整个北美甚至海外市场;还是仅在全美几十至几百家影院做小规模点映,以观后效;又或是干脆不在院线发行,直接把版权卖给网络点播平台、电视台或是DVD公司。

《潜伏4:锁命亡灵》剧照

2018年,“布乐姆之家”也将有多部电影陆续开画,已于一月上映的《潜伏4:锁命亡灵》(Insidious: The Last Key)目前已拿下1.45亿美元全球票房,而其成本不过1000万美元(制作续集的成本往往会比开创系列的第一部作品更高一些)。三月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逃出绝命镇》将作为九强之一竞逐奥斯卡最佳影片桂冠,这是继2014年的《爆裂鼓手》后,杰森·布乐姆再次获此提名。不管能不能如愿问鼎,对于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好莱坞小电影公司来说,无疑都是一针鼓舞人心的强心剂。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