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守卫长城18年,月薪120元……

2022-09-10 16: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沉睡的长城,见证了2000年金戈铁马的历史风云。

它曾抵御外侮,守卫国土,始终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塑造。但在和平年代,它像一条苍老的巨龙,与山川交融,面对的不只风雨的侵蚀,还有人为的破坏。

回首盼顾时,长城的辉煌悄悄化为尘埃,在黄沙的映射下,显得格外悲壮。

与兵马俑、故宫等古老的文化遗产相比,长城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横亘21000公里,穿越15个省,404个县,甚至大多是欠发达地区。这昭示了它无法被合理保护的命运。

不幸中的万幸是,在长城边上,有一群长城保护员。

他们是住在长城附近的乡民,大部分人没有工资,没有保险,甚至没有最基本的户外装备。尽管如此,他们依旧常年出入山林,自发地、日复一日地巡视。

在大漠黄沙里,在危峰兀立处,始终有一群人,默默守护着过去的功勋。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东望山乡的青边口村,是一个有着900多口人的村落。

距离青边口村4公里处,有着战国、北魏、明朝三个时期的长城遗址,而这里的村民,大多是守边明军将士的后代。

1989年春节,撂荒的村民将山上的植被点燃,村书记李荣看到这一幕,内心突然产生一个想法, “长城边的荒山也是富矿, 如果植树造林,一棵树苗几毛钱,假如它长到20年, 一棵树至少可以卖到 20元。”

不久后, 李荣在村北的长城边承包了4600亩荒山,投资五六千元购买树苗。

为了看管树苗,李荣住进大山,与树木、动物、长城为伍。他每天都坐在长城边上发呆,目睹着日月浮沉,仿佛在和先辈隔空对话。

不知从何时起,李荣成为了长城的义务守护员。

遇到游览的游客,他主动向前攀谈,讲述长城的历史和此处发生过的战争。除了当“导游”,他还自愿承担了安保的角色。

李荣

有一天,李荣看到一个30多岁的女人行踪可疑,与其他游客格格不入。在她上山时,李荣一直用望眼镜盯着。果不其然,等到她下山,手上已多了一块砖。

李荣怒气涌上心头,立马向前将她拦下,“长城是祖先留下的,如果你搬一块,我搬一块,总有一天会搬完, 拿啥给子孙后代?你从哪里搬的,就放到哪里!”

人赃俱获,那名女性不知所措,只好缩着脑袋向李荣道歉,“我错了,可我没力气再爬上山,将砖放回去了。”

李荣叹了一口气,对她说道:“你走吧,把长城砖留下,我替你放回去。”

偷砖的原因千奇百怪,有人觉得老砖可以辟邪,有人觉得长城砖是古董,有收藏价值,有人纯粹是把长城砖当成旅游纪念品。

他们中不少人为了偷砖,不惜拆城,手段粗暴,就算被抓获,也态度恶劣。

一次,有一名开着豪车的男子到青边口游览长城,下山时,他大摇大摆,手上拎着一块长城砖。李荣向前劝阻,对方却说:“这块砖起码值50元,正好够油钱了,你挣多少钱管这闲事?”

面对青壮男子的嚣张跋扈,李荣依旧斩钉截铁地说:“长城砖不能拿走!”

两人的争吵引来其他的人注意,男子见拗不过李荣,放下长城砖,灰溜溜地逃走了。

从开荒种树开始,李荣保护长城超过三十年。

在2016年,他成为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并被村里委任为长城保护员。尽管没有任何津贴,但他的心里美滋滋的。

山上林木蔚然,风沙天气渐渐减少,长城的受损概率也被降低。每年春季,山间开满了野玫瑰,李荣的心情特别愉悦,“真的太好看了。”

长城保护员往往年纪较大,梁庆立是为数不多的80后。

1987年,梁庆立出生在河北省迁西县榆木岭村。

小时候,他常常和小伙伴上山玩耍,留意到山上有一条奇怪的砖墙,很长很长,蜿蜒盘旋通向远方。村里的老人叫它“边墙”或者“老墙”,直到上学,梁庆立才知道那就是语文课本上的长城。

17岁初中毕业,梁庆立心血来潮进行了一场“毕业旅行”,拖着一根木根,在长城上走了4个小时。

彼时太阳正好下山,夕阳下的长城显露出雄厚的威严,恍惚间,梁庆立感觉自己像一位戍边的将军,与长城融为一体。

那一刻,梁庆立想起爷爷和他说过,祖辈正是跟随英雄戚继光,从山东来到此地修建长城。

他把棍子立在地上,在心中暗暗发誓,从今天起,这段长城就由我来守护。

梁庆立

年少时的热血,往往会在成长路上遇挫而退缩,那些豪言壮语大概率会被贴上狂妄、幼稚的标签。但在守护长城上,梁庆立展现出莫名的执着。

从17岁开始,他习惯每周走两趟长城,一躺来回至少5个小时。有人替他算过,一周走两天,北段、南段各一天,两天往返30公里,相当于每个月走120公里,一年下来要走1400公里。

梁庆立至今守护长城18年,走过路途肯定不止2万公里,相当于完成了一次长征。

因为在长城保护上获得出色成绩,2014年,他被迁西县文物管理所正式聘请为长城保护员。但随着户外旅游业的兴起,长城保护工作不再是捡捡垃圾。

有人不仅把垃圾丢在长城,还在城墙上涂画,甚至偷走长城砖。

虫叮蛇赶、暑热冬寒对于梁庆立而言,只是最基本的考验,大多数时候,他需要制止游客、村人的破坏行为,甚至提防盗墓贼。

2014年,有人告诉梁庆立,“将军楼”(长城塔楼的名称)下有人在挖墙。

收到消息,他立马开着电瓶车赶到现场,没遇到人,只发现盗墓贼留下的铁镐等工具。报警后,他担心盗墓者再回来,便一个人睡在塔楼。

梁庆立用手机记录长城变化

守城工作枯燥且危险,有些危险可以预测,但更多是始料不及的危险。

2020年3月13日,天气晴,眼看着疫情好转,已经十多天没上山的梁庆立决定上山巡视长城。吃完两个馒头、一块豆腐乳再加一碗粥,他背上水壶,带上那根已经磨得圆滑的木棍,跨上电动车摇摇晃晃地出发了。

没想到刚离开村口,电动车经过一个弯道时,突然失控,撞向路边的护墙。梁庆立头部遭受重击,顿时陷入昏迷。

等到梁庆立从医院醒来,医生告诉他一个残酷的事实——由于伤情过重,身体多处粉碎性骨折,他需要进行多次手术和长期的康复治疗。

然而,梁庆立的家里根本没能力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事后,他不得不向社会募捐。

梁家只有六分地,种的粮食甚至不够口粮,而长城保护员的工作每月只有120元的补助。

为了补贴家用,梁庆立往往会把从长城捡回来的垃圾当废品卖掉,或者在附近村镇的红白喜事上当厨师,一天200块,当厨师报酬可观,但机会很少。

时不时,梁庆立会去河北唐山打零工,全年的总收入也有一万出头。但他不敢走太远,“远了,就护不了长城,顾不了家了。”

千百年来,长城默默承受着命运的安排,在时代的更迭中慢慢损坏。

幸亏还有长城守护员,他们像过去长城守护中华民族一样,守护着这位历史的功臣。谁也无法确定,长城是否还能挺立千年,穿越风雨出现在我们子孙眼前。

但不管怎么说,长城终究代表着中华文明的精神信仰,不该被破坏和遗忘。

2021年年底,腾讯音乐人郑闯参加了“长城遗迹保护计划”的公益项目,获得踏上长城的机会。圆梦后,他告诉「最人物」,“长城和我想象中有点不一样。”

小时候,郑闯在历史课本上第一次了解到长城。作为古代剧的深度爱好者,他一直想登上这座象征着荣耀和秩序的古建筑。

不过等他真的来到北京市怀柔区的箭扣长城,却感到非常意外。

破损严重的箭扣长城

在他印象中,长城是管理规范的旅游景点。而他前往的箭扣长城,是一座野长城,站在山脚下,隐约能看到陡峭且凹凸不平的小路,迂回曲折地通向山峰。

郑闯爬山的时候,正好是12月的雪天,山路不仅崎岖,还非常滑,“蛮辛苦的,还非常危险。”

不过在他登上长城后,反倒感到释然。

站在最高的烽火台,他望向远方,在云雾和蓝天之间,长城蜿蜒盘旋镶嵌于群山,他突然想到古时候士兵们坚守长城,为国而战的场景,“既悲壮又美好。”

云雾蒙蒙的箭扣长城

下山后,郑闯仅用两天时间,把所见、所感、所悟创作了歌曲《卫》。

郑闯理解的“卫”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敌人来袭,士兵浴血反抗。第二层意思是对侵略者的反击,为了守护而战斗。第三层意思则泛指士兵,既是歌颂为了抵御外族入侵而奉献自我的战士,也是具象化长城,长城同样是保家卫国的英雄。

烽火台已被点燃

前方有敌军袭来

狼烟四起背水一战

生死置之城在人在

黄沙掠过黑云压城

战鼓雷鸣鲜血翻涌

将士们死誓守卫我家门

歌曲中的故事,从让郑闯动容的烽火台讲起。

他把自己代入为一个战士,一旦敌人来袭,先把烽火台点燃。为了不被敌军破防,侵扰家园,每一个战士只有抱着必死的决心,才可以减少伤亡,获得胜利。

一直以来,腾讯音乐人以爱为基“调”,通过公益企划输出公益歌曲。

郑闯希望用歌谣延续文化的力量,让听众体会长城所凝聚的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同时呼吁大家关注长城,关注长城保护人员——

身体力行、常年在山里巡视的他们,也是我国古老文化广阔史诗中的一曲歌谣。

有一点不得不提,郑闯这次艰难的野长城之旅,掏空他全身的力气,但同样的体验,早已成为长城保护员的巡护日常。

作为保护长城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境况比外界想象的还要糟糕。

像李荣、梁庆立一样的长城保护员,全国有5000多名,他们分布在2.1万公里的长城沿线的404个县里面,当中有满脸皱纹的老农,有面容黢黑的壮汉,也有瘦小精干的姑娘。

无一例外,为了守护长城,他们都失去了更舒适的生活。

河南抚宁的长城保护员张鹤珊,坚守长城四十四载,因为“断人财路”,把附近村民全得罪了。孩子上高中时,他卖掉粮食和老母猪,还差200元学费,他走东家串西家借钱,不仅遭到拒绝,还反被嘲讽:“天天守着城楼子,管城楼子要钱去呗!”

山西山阴广武长城保护员郝中华,在长城脚下一边卖饮料,一边义务执勤。一次在巡查途中,他为了阻止别人偷长城砖,被几人围殴在地,就在领头抄起板砖作势往他头上砸时,妻子赶到现场推开对方,才避免了血光之灾。

残酷的现实问题摆在长城守护员面前,他们守护长城,谁来守护他们?

原标题:《守卫长城18年,月薪120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