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臭氧层怪现象:南极空洞在愈合,人口密集的中纬度地区在变薄

房琳琳/科技日报
2018-02-07 07:51
科学湃 >
字号

上个月在《地球物理研究通讯》上发表的研究指出,南极上空的平流层臭氧层正在愈合。没想到,2月6日出版在《大气化学和物理》杂志中的一篇分析报告认为,在大多数人居住的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下方的臭氧层变得更加脆弱,这让科学家难以理解。

瑞士世界辐射中心的大气物理学家威廉姆·鲍尔说:“我不希望人们恐慌或过度担心,但这确实是正在发生的重要的事。”

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要求全球淘汰含氯氟烃(CFCs)等其他消耗臭氧的化合物,南极地区已见到了显著效果,但全球范围内修补臭氧层的运动远未结束。

鲍尔和同事将卫星数据结合起来,研究了中纬度地区的臭氧层,结果发现,从1998年到2016年,平流层下层的臭氧减少了2.2多布森(一种衡量臭氧厚度的单位),而平流层上层的臭氧仅上升了0.8多布森。鲍尔说:“我们几乎在每个维度的距地面25公里以下的每个高度,都能看到这种情况存在,而这种不为人知的真相让我们非常担心。”

鲍尔怀疑,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是“非常短命的物质”(VSLSs),主要来自海洋生物产生的二溴甲烷,但近年来人造二氯甲烷(一种溶剂和脱漆剂成分)的数量也翻了一番。二氯甲烷是一种消耗臭氧的化学物质,它在逃逸到大气层以后的6个月内会分解。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科学家肖恩·戴维斯说:“阻挡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的效果取决于臭氧总量。”

研究人员此前认为,VSLSs物质因寿命短暂很难到达平流层,但2015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些物质可能消耗了平流层下层臭氧总量的25%。

安娜堡密歇根大学的大气科学家理查德·罗德说:“我们应该更彻底地研究VSLSs物质。但是由于这类化合物的释放量很小,很难被测量。”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格林瑟姆研究所联合主任乔安娜·海格表示:“低纬度地区臭氧总量减少的潜在危害,实际后果可能更糟糕。”但鲍尔等人强调,“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成功不能否认;罗德也认为,新发现不能否认已经取得的治理成就。

(原标题 臭氧层怪现象:南极空洞在愈合,中纬度地区在变薄)

    责任编辑:李跃群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