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平昌冬奥|和平窗口已开启,“冬奥外交”未来有三种可能走向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刘畅
2018-02-13 12:06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当朝韩双方运动员共同手持“半岛旗”肩并肩走进平昌冬奥会开幕式现场,当金正恩的胞妹、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第一副部长金与正微笑着向韩国总统文在寅递交金正恩的亲笔信的画面被全世界的新闻记者用镁光灯记录下来的时候,朝韩“冬奥外交”达到了顶峰。一时之间,人们似乎忘记了就在数月前整个半岛还笼罩在一片核阴霾下,而开始憧憬南北和解、甚至朝鲜核问题能通过一次“冬奥外交”而得到一劳永逸地解决的美好前景。

虽然当前的事态进展有理由让人们对接下来的半岛局势抱有一定乐观态度,但纵观20多年来朝核问题以及自朝鲜战争以来近70年的半岛历史,我们心中似乎又要对此次朝韩“冬奥外交”效果的可持续性究竟能有几何画上一个问号。数十年来,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出现了多次反复,耗费了各方大量的战略精力和资源。因此,做好平昌冬奥会之后半岛局势重新出现反复的准备,就成了各方应该重点关注的方向。

当地时间2018年2月9日,韩国平昌,2018平昌冬奥会开幕式。  东方IC 图

朝鲜欲构建“以我为主”的东北亚安全架构

尽管目前人们普遍对朝鲜借“冬奥外交”之机改善关系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但以下几方面因素仍提醒我们应该对这样的前景抱有一些谨慎,并预想多种可能的前景,准备多种可能的预案。

首先,朝鲜此次态度转变的真实意图从根本上决定了朝韩“冬奥外交”的效果和前景。

在谈论朝鲜态度转变的真实意图的时候,我们应在脑中时刻提醒自己,有两个根本性的东西朝鲜是绝对不会放弃的。第一是朝鲜绝不会容忍外部势力试图改变其政治制度,甚至颠覆其政权;第二是朝鲜绝不会轻易放弃现在已到手的核能力,这是其政权得以巩固的重要合法性来源之一,同时也是朝鲜国家安全所必须仰仗的根基。

2016年以来的朝鲜核试验所表露出来的新特点表明,朝鲜的核武器技术开发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朝鲜在2017年底试射“火星—15”导弹之后确信自己拥有了某种程度上的对美战略制衡能力。在核导开发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且越来越具备实战能力的情况下,朝鲜将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核能力,朝鲜的核决心与国际社会要求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意志将陷入更加尖锐的对立。

理解了上述朝鲜的两个“决不”,我们就能明白,朝鲜此次寻求与韩国改善关系,其真实的战略意图并非要“弃核”,更可能是一种“缓兵之计”,是朝鲜在面临前述因国际社会的制裁和压力而导致的极度困难时所进行的一种“战略缓冲”,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其进一步的核导开发行为创造一定的国际舆论回旋余地。

此外,朝鲜可能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动机和更为宏大的目标,那就是通过“冬奥外交”单刀直入地直抓韩国这个主要对象,避免大国因素对半岛局势的过度影响。长久以来,朝鲜半岛问题都被很多人视为是亚太地区大国的战略博弈,表面上看,朝鲜似乎总是占据主动,但实际上,朝鲜始终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认为自己才是被动的那方。过去几年它尚可以利用大国间的矛盾和分歧,从中周旋渔利,但随着自身可资利用的战略资源越来越少、美国对自己的战略忍耐越来越有限,朝鲜感觉自己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被抛弃”的可能性。因此,朝鲜决定转变思路,直取首尔,借“冬奥外交”之机对韩国展开强大的“魅力攻势”,通过争取与韩国改善关系来在中美、美韩、中韩之间打入一枚“楔子”,分化这三国对朝态度,并以此建立一个以朝鲜为核心、以朝韩双边关系为基础、主要体现朝鲜主动性或朝韩主动性的半岛问题解决机制,实现“以我(朝鲜)为主”的东北亚地区安全架构。朝韩“冬奥外交”就可能是朝鲜这种宏大构想的第一步。

文在寅的回复透露朝韩关系缓和的效果

其次,南北互动的效果决定了“冬奥外交”的可持续性。

此次“冬奥外交”之所以让许多人大呼意外,不仅因为从“战云密布”到“春暖花开”只用了一个多月的短暂时间,还因为南北双方是在10余年无交流的极低战略互信基础上迅速重启的多个交流机制和渠道。因此,南北之间能够通过这次“冬奥外交”恢复多大程度上的互信,决定了南北互动的效果,而南北互动的效果又决定了“冬奥外交”及此后南北交流的可持续性如何。

实际上,平昌冬奥会正式开始之前的朝韩一系列互动过程仍表明,要在短时间内融化南北隔阂的坚冰并非易事,例如双方关于朝鲜艺术团来韩访问演出的谈判还经过了一个小小的反复,朝方此前单方面宣布取消原定于2月4日在金刚山举行的朝鲜艺术家演出。虽然此后朝鲜三池渊管弦乐团在2月8日和11日还是分别在江陵和首尔顺利举行了两场艺术演出,但这个反复的过程仍显示出南北互信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和夯实。

比艺术家们的演出更为重要的南北互动无疑是朝韩高层领导人之间的往来。金正恩已经向文在寅发出了访朝邀请,如果能够成行,肯定将成为继当年金大中访朝并同金正日握手之后南北关系的又一巅峰。但这看似很美好的愿景实际上是给文总统出了个大大的难题,在当前韩美关系出现裂痕、朝韩关系虽有解冻征兆但互信基础仍不牢固、朝鲜暂停核导开发前景仍不明朗等多重因素聚集的情况下,文在寅总统很难对金正恩的访朝邀请作出任何直接肯定或否定的答复,因此他选择了一个略显狡猾但不可谓不高明的答复方式,称今后在创造条件促成访朝之行的同时,朝美也应尽早对话以推动朝韩关系发展,一脚将球踢回给了美国。我们当然乐见并希望南北领导人能够实现见面,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勾勒半岛的明天,但“冬奥外交”能否实现我们所希望出现的这个效果,要取决于接下来双方之间的互动。

当地时间2018年2月9日,韩国平昌,2018平昌冬奥会开幕式。  东方IC 图

朝韩缓和:“大方向”未变下的“小接触”

再次,“第三方”因素,尤其是中美两大国因素,将在关键时刻决定朝韩关系走向。

如前所述,大国因素从来都是半岛问题中的关键环节,南北关系改善看上去是朝鲜民族内部的“家务事”,但它从来都不只是朝韩之间的事。其中,中美两大国无疑是最重要的变量。朝鲜半岛是大国利益、尤其是中美两国战略利益交汇的重要地带,任何关于半岛和平进程的机制和行动,如果不充分考虑到任何一方的合理利益诉求,都难以成型,缺少了任何一方的合理利益关切,都不能切实推动朝核问题的长效解决以及半岛最终走向和平。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朝韩此次“冬奥外交”,似乎更像一场朝韩两兄弟间在缺少与中国的互动、同时韩美的关系出现裂缝的情况下相互彼此拥抱的外交戏码,这样的外交转暖,其可持续性也可能成疑。尤其是美韩之间关于对朝态度的矛盾日益明显,特朗普总统在前不久的国情咨文中呼吁对朝进一步强硬,愈发体现了美韩同盟在对朝态度上的差异与分歧,而副总统彭斯在文在寅总统举行的冬奥招待会上迟到且仅逗留了短短5分钟就不耐烦地离席而去,被普遍视为这种矛盾加深的有力注脚。

在美国对朝越来越缺乏战略耐心、其国内中期选举临近、韩国在对朝事务上日益显出与美国对着干的倾向的局面下,美韩同盟能否有效管理分歧、把握时机,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朝韩以“冬奥外交”开启的关系转圜进程的成败效果。

当然,各方的立场和观点也并非完全一成不变,信奉“战略模糊主义”和“不确定策略”的特朗普政府也在随着具体情况变化而调整其态度和策略。副总统彭斯在回国的专机上接受采访时透露,美国做好了同朝鲜进行对话的准备(The U.S. is ready to talk to North Korea)。这表明美国也不希望被韩国牵着鼻子走,它必须掌握对朝事务的战略主动权。因此,大国因素会在关键时刻影响南北互动和关系的走向。

总而言之,就此次朝韩“冬奥外交”而言,它更像是一次朝韩之间的“战术性”调整,而非“战略性”变革,即它是在有关各方对于朝核问题和半岛局势的根本立场、态度、原则、思路等一系列战略性要素和变量都没有进行重大调整和转变的情况下,由朝韩双方相对独立地进行的一次接触尝试,因此,这种“大方向”未变的“小接触”,其可持续性恐怕从根本上还要取决于各方的“大方向”能不能有“大变”。

和平窗口期能延续多久有赖各方努力

朝韩关系固然会因为“冬奥外交”而一时热络起来,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可持续性有待观察。各方在对朝韩“冬奥外交”所呈现出来的局面和前景持积极乐观态度的同时,也应对其效果的可持续性抱有足够的谨慎,这样才能有效处置和应对各种可能的前景。

“冬奥外交”的可能走向大致有三:一是朝鲜在同韩国及各方的有效沟通(或必要压力)之下重回谈判,但其最终能否弃核仍不确定,其核导能力发展可能进入阶段性停摆状态;二是“冬奥外交”只具有阶段性效果,平昌冬奥会之后朝核僵局延续,朝鲜在各方重压下仍不弃核;三是冬奥会之后(甚至冬奥会仍在进行期间)朝韩关系因某种突发事件出现断崖式崩塌,导致危机事态甚或军事冲突。

我们要在持续跟踪事态进展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的局面进行合理预判,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同时,中国应更积极地同韩国和美国进行战略互动,一方面,朝韩“冬奥外交”给朝核问题相关各方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韩国将进一步增强对我在解决朝核问题上的需求和依赖,中国通过此次机会加强对韩协调正当其时;另一方面,中美之间加强战略沟通甚为必要,明确各自战略意图,既避免两大国出现严重的战略误判,也避免美利用其它领域的“议题捆绑”损害中国不同层面和不同方向的战略利益。此外,中国也应与朝鲜建立多层次的专门沟通机制,加强双方互动以便有效地处置危机、管控局势,将此次“冬奥外交”所开启的半岛和平窗口期尽可能地加以延长。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郑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