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任溶溶 | 我也有过小时候

2022-09-23 19: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08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获宋庆龄樟树奖

2022年9月22日,惊闻任以奇(笔名任溶溶)先生逝世,人民文学出版社全体同仁不胜哀痛。

任以奇先生知识渊博,学贯中西,在儿童文学翻译、创作和出版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在我社出版的原创作品《我也有过小时候》和翻译作品《木偶奇遇记》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从俄文翻译过来的《谢甫琴科诗选》滋养了几代人。

任以奇先生生前热爱生活,性格开朗达观,以令人敬仰的人格和风范从事着写作和翻译。他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

写在前面的话

人都是从小长大起来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时候。

小朋友们正在自己的小时候。我不是小朋友,我是个大人,甚至是个老人了,但我也是从小长大起来,当然也有我的小时候。不过我已经快九十岁了,我那个小时候可就离得远了,离现在已经有七八十年。安徒生老爷爷说得好,他说老人怀旧是一种快乐,我经常怀旧,回想童年,那的确是一种快乐。特别是,这和我的工作有关。

大家也许知道,我的工作是给小朋友们写书。我做过的工作很多,但主要是做儿童文学工作。这个工作太有趣,太有意思了,万一我返老还童,再活一次,我还是想做这个工作。我翻译过许多外国儿童文学名著,像丹麦的《安徒生童话》,意大利的《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英国的《彼得·潘》《小熊维尼》《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瑞典的《长袜子皮皮》,挪威的《小茶匙老太太》,美国的《雷木斯大叔讲故事》《杜利德医生》《夏洛的网》,俄罗斯普希金、马尔夏克、米哈尔科夫、巴尔托等诗人的诗选等等等等,数也数不清。我还创作了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个天才杂技演员》和许多儿童诗,像《爸爸的老师》《一个可大可小的人》《没有不好玩的时候》,等等等等。我能够做儿童文学工作,跟我有过小时候绝对有关系。正因为我做过小孩子,我知道小朋友喜欢什么,对什么有兴趣,我也就知道该怎么写,该给他们看什么书了。

你们看,我的小时候对我有多么重要。

我的小时候距现在已经七八十年,大家也许想知道我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我跟大家现在的小时候有什么不同。我回想起来,作为一个小孩子,我跟大家实在没有多大不同,同样是那么乖乖的,乐滋滋的。但是我小时候的那个时代跟大家现在过的日子完全不同。我生在1923年,到1937年小学毕业,我一直生活在祖国多灾多难的日子里,毕业那一年刚开始全国抗战。我的那些日子已经成为历史。于是我想,我要是把我记得起的一些小时候事情写下来,大家不但可以看到我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同时也可以知道一些旧时代的事情。于是我就写成了这本书。

这本书分成三部分——上海、广州、家乡,这是因为我小时候在三个地方生活过。我生在上海,五岁去广东,在广州读私塾和小学,放暑假时常回家乡——广东鹤山县旺宅村,1937年抗战爆发后,日本飞机滥炸广州,我在家乡还避难过半年多。

我希望小朋友通过这本书能看到,原来大朋友小时候也和自己一样的,从不懂事到懂事,自己大起来可以做很多事情,真是前程无量啊。我也希望大朋友能看看这本书,想想自己的小时候,更理解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过得快活一些。更何况,想想自己的小时候,会得到安徒生老爷爷说的那种怀旧的快乐。

任溶溶

1929年刚到广州

我是什么地方人

我忽然在想,我算是什么地方的人呢?

按照传统习惯,这个问题一下子就可以回答。因为按照传统习惯,父亲姓什么,儿子也姓什么,父亲是什么地方人,儿子也就是什么地方人。我一生下来就是这么办的。我父亲姓任,我也姓任,我父亲是广东鹤山人,我自然也是广东鹤山人。我的户口簿、履历表上都这么写。

我生在上海,家里说的是广州话,烧的是广东风味的菜,来往的亲戚是广东同乡,真正是在上海的广东人家。我五岁回广州,只说广州话,只吃广东菜,一下子成了地道的小广东。暑假我回家乡,是父亲出生的家乡,学会说不同于广州话的广东鹤山旺宅村方言。有两次清明节,还跟着叔伯到远处给大太公扫墓,据说他们是最先从他处落籍到此地来。这样去扫墓的,还分给我们这些子孙猪肉。

可见我是地道的广东人。我也深为做一个广东人而自豪。我会几种方言,而说得最地道的是广州话,我的广州话是广州西关话,虽然我前些年到广州,他们说我的广州话虽然说得实在好,只是太老式了一点。广州话含有古音,它为我后来学语言学、学日语等带来方便。小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广东出了孙中山等革命人物,出了十九路军这样一支抗日英雄部队,实在了不起。再加上“食在广州”,我怎么能不为之自豪呢?

不过如今有种新说法,说生在什么地方就是什么地方人。那么,1923年5月我生在上海虹口区闵行路,我就应该是上海人了。虽然我的家是广东人家,但四周都是上海人,我的邻居玩伴是上海人,说的是上海话。我五岁回广州,但抗战一开始我就回到上海,在上海读中学,读大学,参加工作,一直生活到今天。我的同学、同事、朋友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上海人,我的妻子是上海人,子女跟我只说上海话。有一次我回广州,跟女儿说上海话,但用广州话给女儿买甘蔗,卖甘蔗的老太太说:“真睇唔出,你呢位外江大佬广东话讲得咁(ɡān)正。”我在广东人眼里就是个“外江佬”!应该说,我是地道的上海人。不用说,我为我是个上海人感到自豪。上海为什么让我感到自豪,我想就用不着我说了。大家都知道,上海是一个何等赫赫有名的国际大城市啊!

1935年照相馆

可是也真巧,我在上海图书馆看到了一本广东鹤山县志,那上面说,广东鹤山的任姓,其始祖都来自浙江金华,是南宋时逃难到广东落户的。也就是说,我童年在家乡拜祭的老祖宗,正是这些南宋从金华逃难到那里的人。那么我的祖宗是浙江金华人,我的祖籍也就是浙江金华了。从此,我碰到金华人就说自己的祖籍是金华。我为此也感到十分自豪,因为金华太有名了,金华火腿无人不晓。我小时候生病,要吃广东人怕吃的白粥,家里就让我吃万有全的熟火腿过粥。可惜这种熟火腿现在吃不到了。当时南京路河南路的万有全火腿店供应熟火腿,切得极薄极薄,非常好吃,只有吃过这种熟火腿才知道火腿的真正味道有多好。我到过金华,在大饭店里也再没吃到这样好吃的火腿。浙江师范大学老校长蒋风兄知道我爱吃这样的熟火腿,特请食堂师傅给我做,但火候还是不够,我只希望这样好吃的熟火腿能重现。我这里说了,我到过金华,我为那里的景物与人文陶醉,我崇敬的女词人李清照在这里留有遗迹。我如今特别为金华感到自豪的,是那里的浙江师范大学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的重镇,我的老友蒋风担任校长时打下了基础,如今方卫平、韦苇等老师加以发扬,我作为一名儿童文学工作者,怎能不感谢这个地方呢!

我真希望成为这三个地方的人。要问我是什么地方人的话,我就回答说:我的籍贯是广东,生在上海。再加上一句:我的祖先来自金华。

2004年在广州

最早的记忆

每个人一生下来,开头一年多的日子在记忆中是空白的。尽管那个人是“我”,也经历了一年多的事情,可是这些事情这个“我”完全不知道,这是个一无所知的阶段。因此,关于我生下来以及其后一年多的事情,都是听大人说的。比方说我生下来哭不出声,医生把我倒拎起来,拍了几下屁股,这才哇哇哭起来。还有,说我生下来非常孱弱,很怕我养不大。可是到了我有记忆的时候,我身体挺好的。

大人有时候会开玩笑,碰到我不听话,说我是从垃圾箱里捡来的,我当然知道是开玩笑,不过万一真是这样,我也不知道。

我常常想,当我开始有记忆的时候,我记得的事情最早是哪几件呢?

我反复想啊想,实在想不出来,不过想啊想的,倒想到几个支离破碎的印象,就算不是最早记得的事情吧,也是最早留下的印象。

第一个印象是奶妈抱着我经过南京路,地点是在湖北路东首的三友实业社附近。为什么是在那地点呢,我也说不清楚。只记得妈妈跟我说过,三友实业社卖爱国布,她去买过布,在抵制日本货的那个时期,三友实业社有过光辉的历史。日后我常经过这个地方,非常熟悉并且觉得亲切。那些房子现在没有了,成了世纪广场。

第二个印象是我坐在奶妈膝盖上吃番菜(西餐)。不对,不是我吃番菜,那时候我还在吃奶,是奶妈吃番菜,我坐在她的膝盖上。这个印象比较可靠,我问过妈妈。妈妈说是带我在永安公司附设的大东旅馆吃过西菜,我还尿湿了奶妈的衣服,出了洋相。

第三个印象是我坐在妈妈膝盖上看京戏。看戏的戏院可能是老天蟾舞台,不是今天的天蟾舞台(逸夫舞台)。这老天蟾舞台后来拆掉改建成大厦,即永安公司新楼。老天蟾舞台据说有旋转舞台,我印象中是看到舞台旋转,换了一个场景。

这就是我反复想出来的记忆中的三个印象。接下来记得的事多起来了,都是我学会走路,走来走去所做的。

小朋友们,你们的岁数离开出生的日子还很近,你们记忆中最早的事情是什么呢?你们回忆比我还有一个有利的地方,即你们生下来后,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拍了很多照片,这些照片可以帮助你们回忆。有些照片你们看了也许会觉得不知是怎么回事,一点也想不起什么来,可是有一些,你们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就回忆起那时候的事,想出什么来了。可我小时候拍照要上照相馆,那是件大事。我长到将近十岁,只拍过一张照片!

《我也有过小时候》| 人民文学出版社

任溶溶 著;任荣炼 绘

本书是任溶溶先生在将近九十岁高龄时为小朋友们写的一部散文集,写的是他小时候的难忘经历,幽默生动,妙趣横生。字里行间洋溢着作家的快乐天性和永不枯竭的童心童趣,读来令人动情,回味无穷。本书分为《最早的记忆》《童年趣事》和《永远难忘的人和事》,清晰地展现了作家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兴趣爱好、活泼天性,还有抗战时期革命志士对他人生的影响。书中五十幅精美插图出自作者之子任荣炼之手,惟妙惟肖,尽显时代特色。

感谢任溶溶先生的天才记忆,把如此精彩的故事与我们大家分享。

《木偶奇遇记》| (意大利)卡洛·科洛迪 著 ;任溶溶 译

作品简介

一个叫杰佩托的老头没有孩子,他用木头雕刻出了一个木偶人,给他起名叫匹诺曹。匹诺曹虽然一直想做一个好孩子,但是难改身上的坏习性。他逃学,撒谎,结交坏朋友,几次上当还屡教不改。后来,一个有着天蓝色头发的仙女教育了他,每当他说谎的时候,他的鼻子就长一截,他连说三次谎,鼻子长得连他在屋子里转身都不可能了。这时匹诺曹才开始醒悟,但还是经不住坏孩子的诱惑,又跟着到“玩儿国”去了。几个月后,匹诺曹的头上长出了一对驴耳朵,紧接着就变成了一头十足的驴,并被卖到了马戏团。不久,匹诺曹在演出中摔断了腿,又被马戏团老板卖给了商人去剥皮做鼓面。在紧急关头,还是仙女救了他。匹诺曹决定痛改前非,终于有一天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孩子。

《木偶奇遇记》出版以来,受到了各国儿童的喜爱,并多次被拍成动画片和故事片,在世界各国广受欢迎。

作家简介

卡洛·科洛迪(1826-1890),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乡下一个厨师家庭,在教会学校毕业后,开始给地方报纸写稿。

科洛迪以儿童文学作家闻名于世,他先后写过《小手杖游意大利》《小手杖地理》《快乐的故事》等童书,他最著名的作品当然是《木偶奇遇记》。

1881年的一天,科洛迪给他在《儿童杂志》工作的朋友寄了一些稿子,并附有一张纸条,说送上“这点傻玩意儿”,请朋友随意处理。这些稿子就是《木偶奇遇记》的前身。

木偶匹诺曹的故事一经发表,即时引起了轰动,杂志社催着作者快写,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读到的《木偶奇遇记》。本书也使卡洛·科洛迪一跃成为世界级儿童文学作家。

任溶溶,2003年在上海重游童年时期的闵行路

本名任以奇,原名任根鎏,广东鹤山人,1923年生于上海,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中国文学系。著名作家、翻译家。曾任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著作有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散文集有《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小孩》《我现在长大了》等,曾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杰出贡献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特殊贡献奖等奖项。译著有《木偶奇遇记》《小飞侠彼得·潘》《骑士降龙记》《小熊维尼》《闯祸的快乐少年》等,2012年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

原标题:《任溶溶 | 我也有过小时候》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