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军媒:《红海行动》呼唤全民海权意识

张敏/解放军报客户端
2018-02-21 13:10
舆论场 >
字号

新年伊始,由我国海军参与制作的国产大片《红海行动》正式上映,不仅赚得了良好的口碑,更令观众大呼过瘾。这部根据也门撤侨事件改编而成的影片,生动刻画了我国海军陆战队“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在索马里海域解救人质、赴非洲国家执行撤侨任务以及从恐怖分子手中夺回核材料的故事。影片从各个角度充分展现出中国海军的强大实力,也彰显了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事实上也是一种对自身海洋权益维护能力的体现。

《红海行动》海报

长期以来,我国都有一种浓郁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大陆情结。殊不知我国的版图并非像一只“雄鸡”,而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我国南海恰恰就是火炬的“手柄”。除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外,我国还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和长达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所谓的“海洋大国”,翻开它的近代史却不难发现,列强对中国的绝大部分入侵恰恰也是来自海上,一部中国近代史正是中国的“失海史”。原因正是近代以来海权意识的丧失。我国要重新走向大洋,就必须增强海洋力量,努力提升全民的海权意识。

2500多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狄未斯托克就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拥有了一切。”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不仅能为人类提供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资料与生活条件,更关系着民族的发展、国家的未来。所谓海权,就是指拥有对海洋的控制权和利用权。1890年,美国海军上校阿尔弗雷德·马汉提出“海权论”,旨在通过控制海上运输通道、海洋航运、海洋资源等进而掌握海权,为美国经济发展和控制世界不断攫取利益与能量。正是在“海权论”的指导下,美国逐步从一个封闭偏远的内陆型国家走向大洋、走向了世界。可见,海权有,则国家兴。

不仅是美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大国崛起”,其实也是重视海洋、发展海军、夺取制海权的“发家三部曲”。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相继崛起于海上成为“海上霸主”。 16世纪80年代的西班牙海军,拥有军舰134艘、大炮3000门,自称为“无敌舰队”。17世纪,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的荷兰,拥有商船1.6万艘,航迹遍及五大洲,享有“海上马车夫”的美誉。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更把海军作为对外扩张的主要工具,英国历届政府奉行“以陆地为基,然后赢得全球制海权,通过建立海外殖民地而把世界财富输入到英国本土”的“海洋战略学说”,视海洋为“立国之本”,最终成就了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威名。即便是在海洋战略上一度滞后的俄罗斯和日本,近代以来也通过对控制海权的高度重视,抓紧建设海上作战力量,一度实现弯道超车,不仅成为海洋大国,更推动着本国“大国崛起”的步伐。尤其是日本的海权战略,实现了从消极防御向积极防御的巨大转变,最终助推着自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曾几何时,我国也拥有着灿烂的海上文明。秦朝时就出现过著名的“徐福东渡”。到东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绕过印度半岛直通向罗马。三国时期,东吴政权越过海峡经营台湾,并派遣官吏向西探索新航线。自唐宋航海技术大发展以来,我国一直都是西太平洋海域最重要的海上力量,中国商船频繁往来于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印度洋的各个港口。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更是繁荣一时。

近代以来,我国却在海权上频频吃亏。一部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失去大海的血泪史。即便是郑和的数次下西洋远航,也没有带来全民海权意识的觉醒,反而是郑和航海的全部资料最终被付之一炬。海权意识的缺失,进而造成了海防措施的“有海无防”。这也难怪16世纪来华的葡萄牙特使就曾扬言:“只要从马六甲派出10艘船,便足以轻易地控制整个中国沿海。”到17世纪中叶,缺乏海权意识的中国始终以天朝大国自居,不但阻断了中西文化的交往,更进一步拉大了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距离,落后的中国遭受侵略已不可避免。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相继从陆地、海洋等四面八方侵入中国。晚清时代创办的“北洋水师”,也因思想观念的陈旧和固步自封而最终全军覆没。可以说,近代中国海权意识的缺失,决定了中国近代海疆史上的一幕幕悲剧最终成为历史的必然。

孙中山先生曾在《太平洋问题序》中明确提出海权竞争之问题,然而直到1925年病逝,中国的海上门户依旧是他最担忧的问题。彼时的中国,真可谓弱国无海权。今天的人民海军早已发生了惊人的伟大巨变,从“辽宁”号到“下饺子”再到国产航母,从核潜艇到舰载机再到万吨大驱,我国海上力量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要想成为海洋大国,必须拥有与其地位相匹配的大国海军。但日俄战争对马海战的历史告诫我们,强大的海军并不意味着强大的海权。海洋大国之“大”,关键在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海权意识。要想成为海洋强国,必然要有与之匹配的大国海权。对此,我们必须强化全体公民的海洋观念、海洋安全和海权意识,在加快推进海上作战力量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要通过技术创新、制度优化、战略统筹等进一步提升我国维护海洋领土主权安全和其他各种海上建设的能力。希望《红海行动》带给我们的,除了观影时的心潮澎湃,也有我们对海权意识的再思考,最终推动全民海权意识的崛起与提升。

(原题为《<红海行动>呼唤全民海权意识》)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