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60年手工灯笼铺的世代传承

2022-09-29 18: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小时候手工课老师教的手工灯笼,你还会做吗?用强力胶将几根木棍子搭建成灯笼的骨架,再选一张自己喜欢的颜色的纸将灯笼包装起来,然后再在上面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就大功告成了。

早在公元八世纪的唐朝,就有记载使用灯笼的起由。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而纸灯笼则是在西汉纸发明之后才有的。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但也有相传唐明皇于元宵节在上阳宫大陈灯影,是为了庆祝国泰民安,才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着“彩龙兆祥,民富国强”。

从美术综艺社到美术社

花灯的风气虽流传至今,却已很难在繁华都市中找到一家制作手工灯笼的百年老店了。不过好在,台湾省彰化县有一间拥有60多年历史的传统「美术社」,高挂着缤纷的手工灯笼,门面上还有「春秋」两个黄色手绘大字,仅从视觉上就能感受到传统手绘灯笼的魅力。

在拥有300年历史的彰化县,工艺深厚的职人数量堪称全国之最,而这间「春秋美术社」因由三代共同成就,算是异数。

起初,取名为「春秋美术综艺社」,多了「综艺」两个字倒不是因为有表演。早期营运以神像雕刻起家,家家户户有神桌,供奉神明祖先,对神像需求量大,为了表示店里也有写字书画裱褙等服务,特别加上「综艺」二字增加联想,后来简化为「春秋美术社」,但此后店里常接到电话,问有没有卖画笔画纸,原来总有人搞错,以为春秋美术社是美术用品社。

后来社会结构改变,供神的家庭少了,雕刻神佛需求降低之后,手绘灯笼成了主要营业项目。这里曾有过一年手绘一百组大灯笼的记录,那时竹编灯笼骨架主要由鹿港供应。鹿港有条街,家家户户的女人都在亭仔脚编灯笼,全盛时期街景壮观,当时手艺没有失传之虞,也就没费心找人传承。可时间不等人,几年前鹿港只剩下一位婆婆会编灯,她过世后,全台灯笼骨架大断货。

这一断,断出了第三代唐嘉兴的危机感。美术社后来靠手绘灯笼挑大梁,没有灯笼骨架等于被断生路,他找出曾经拍过的影片研究,再拜南投艺术家李荣烈为师,东学一点西学一点,始终拼不出全貌,后来因缘际会找到另一位会编灯的老婆婆,却因为对方传媳不传女的观念差点学不成,经历多次走访,端上诚意,终于感动老婆婆,他学到了手作竹编灯笼的技术。

传统工艺与世代传承

开业60年,「春秋美术社」主要业务就是手工编织灯笼和彩绘制作庙会所需的灯具,每一位路过此地的人,都会被其繁琐的制作过程所吸引,并赞叹不已。

社内,一盏盏的灯笼高高挂起,或彩绘着麒麟、青龙、金龙、神佛等图腾,或书写着祈求吉庆、国泰民安等吉祥话……张灯结彩的气氛、栩栩如生的彩绘、气势万千的书法引人驻足欣赏。

二代传人唐秋水介绍,这一行业如今全台所剩无几,还好他的儿子愿意接,才让这个传统工艺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现年70多岁的唐秋水已入行58年,从小喜爱画画的他,临摹《诸葛四郎》作者叶宏甲的漫画自学。国民学校毕业后,父亲送他去当学徒画广告招牌,正式踏上彩绘之路,之后他也学习佛像彩绘,十几岁即已出师。因为父亲会编灯笼,退伍后他提议创业,父子俩人一个编、一个画,开创了「春秋美术社」。

父亲编骨架,他负责彩绘,至今仍坚持从内到外全部手工制作。

唐秋水的儿子,也就是第三代传人唐嘉兴从小在其教导下,是绘画及书法比赛的常胜军,毕业于师范大学的他,在母亲过世后毅然回到家中承接了祖业。

店内制作的竹篾灯笼,从剖竹、起底(依灯笼大小取需要的竹条长度)、编织、收尾、织布、上浆、染色,再依据用途彩绘写字,最后上桐油,晾干。全部工序都由他和其父亲纯手工制作,必须历时两、三个月甚至半年才可最终完成。在彰化南瑶宫、关帝庙等地方都可看见唐秋水与唐嘉兴的作品,而「春秋美术社」门口高挂的灯笼,想不注意都难。

唐嘉兴说,传统灯笼几乎都是宗教用途,但近些年开始渐渐有年轻人订制,他自己就做了爱心造型的灯笼送给怀孕时的老婆。为让更多人发觉手工灯笼之美,「春秋美术社」提供彩绘灯笼DIY体验,只收材料费300元/人,做好可带回家,为的是发扬传统技艺。

从古至今,灯笼蕴含着中国人的生活文化和信仰,传统上人们都会在灯笼上书写或绘画各式的内容,以赋予灯笼不同的功用。无论是日常生活、婚庆还是祭祀,其最大的功用不外乎承载着人们的愿望与期许、述说着中国人特有的人情典故。

而唐师傅一家三代,用60年的时间将该工艺传承至今。他们在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是在保护这份文化留在人们心中的温度。

灯笼高挂,照亮全球

撰文 | Jane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