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毕业论文被鸡吃了”:靠流量炒不热冷专业

2022-09-30 14: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摘要:当文博、农业从一个有厚度的学科,变成了一个单薄的符号,一个通过固定模式“激活”就能吸引眼球的流量密码,人们的关注点还有多少能停留在专业本身?当我们因“农大高同学”的视频而啼笑皆非的时候,我们是在惋惜阴差阳错被吃掉的科研成果,还是共情那些真实科研中层出不穷的状况与挫折?或许都不是,人们只是觉得好笑。推荐评论人陈奕菲独到的观点。

陈奕菲|文

近日,博主“农大高同学”发布的短视频“毕业论文种在校外被鸡吃了”登上热搜,随后,另一博主回复称,被吃掉的鸡“恰好”是自己的毕业设计,引发又一波流量高潮。这已经不是农学专业第一次靠流量出圈。暑假期间,云南农业大学丁同学发布的短视频被调侃为“招生减章”,最近又和清华大学梦幻联动,被隔空喊话“没你不行”。冷门的农学专业似乎一夜之间风生水起,颇有“时来运转”的势头。

流量形势一片大好之下,我们更应该看到“外热内冷”的专业困境。

丁同学走红之后,“冰点周刊”跟进采访了一批比流量更早进入农学行业的年轻人,发现农学人的就业、创业环境仍然普遍存在困难。与此类似,尽管三星堆等文博单位已成为网红文化IP多年,但今年仍爆出敦煌考古研究员编制无人应聘的消息。光鲜与荣誉热了,但灰头土脸的现实还冷着;或诙谐或唯美的互联网表达火了,但严肃辛劳的真实工作还冷着。在出圈作品之外,流量的眼球聚焦不到的地方,冷门行业和专业仍然没能成功突围。

流量为何炒不热冷门行业专业?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关注程度的提升、社会固有认知的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确实很难通过一时的流量热度就产生颠覆性的变化。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流量难以触及行业良性发展的根本,仅靠流量不可能打破冷门行业的困境。

冷门行业的困境是诸多现实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敦煌考古编遇冷为例,过高的学历准入门槛、偏僻的地理位置、较差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明确的晋升渠道、不甚令人满意的薪资待遇等等都是非常实际的“劝退”因素。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单位与高校的联动配合,而仅靠流量和社会关注显然力有不逮。

当然,流量和热度确实给冷门专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越来越多的人在了解文博、农学等冷门行业之后点燃了情怀和理想,在选择专业时“奋不顾身”投入其中。但一时的专业选择并不能与行业的良性发展等同。即使学生有着理想和热情,在校时没有更换专业,但当其面对生活压力和严峻就业形式的挑战时,也难免放弃情怀另寻出路。毕竟情怀不能当饭吃,农业直播带货、文博文创致富这样的流量红利也不可能惠及每一个从业者。大多数的普通人都不是流量眷顾的幸运儿,只有一个行业稳定、积极、光明的整体发展环境才能为他们带来希望和坚持理想情怀的勇气与底气。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警惕冷门专业靠流量“翻红”这一方式可能存在的隐患。尽管冷门学科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进行自我形象的构建有效且必要,但其中包含的泛娱乐化倾向可能会模糊专业的独特性、科学性。

当文博、农业从一个有厚度的学科,变成了一个单薄的符号,一个通过固定模式“激活”就能吸引眼球的流量密码,人们的关注点还有多少能停留在专业本身?当我们因“农大高同学”的视频而啼笑皆非的时候,我们是在惋惜阴差阳错被吃掉的科研成果,还是共情那些真实科研中层出不穷的状况与挫折?或许都不是,我们只是觉得好笑。同样,我们欣慰于学生因为《国家宝藏》选择考古,但这或许并不足以成为支撑其作出理性专业选择的充分依据。以及,如何将进入冷门专业的学生留下来、培养好,并在就业中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与作用,助力整个行业的发展前进,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拥有流量和关注,只是冷门行业和专业热起来的很小一步,在对行业大局与从业现实的充分关切中,我们或许才能发现真正“炒热”冷门行业的关键抓手。在热度中看到问题,让专业发展获得无须热度眷顾的制度生态,专业人坐得住冷板凳,行业有冷门的自信。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