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类仰望星空时,都看到了什么?

2022-09-30 14:5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大英博物馆收藏了一份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手绘星图,这份星图是1300年前(唐朝时期)我国星象研究者绘制出来的,精确地标记了1300多颗星星的位置!

可以说,自人类诞生起,就有着仰望星空的习惯。

201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就曾出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命题作文,该命题一出,闻名教育界。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利弊之间的取舍,充满了人生博弈。

这其实出自2600年前希腊祖师哲学家泰勒斯的典故,朴素的哲学一开始就是从仰望星空开始的。

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有人说,我们看到的是满天星辰,是诸天神佛,是历史延迟的光,是人类的起源,是未来的方向。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茫茫的宇宙中,在这短暂一生的某个时刻仰望了一下星空,一些未解的问题便充斥了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哲学产生的初级形态——宇宙观。

我们为什么要仰望星空?

1970年,赞比亚修女玛丽·尤肯达给美国航天局写了一封信:“地球上还有很多孩子正在忍受饥饿煎熬,为什么我们要花数十亿美元去探索太空?”

美国航天局的回信是:“太空探索无法直接帮助人类解决饥荒问题,但这项探索计划孕育出的很多新技术和新方法,所能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将远远超过所付出的成本。” 同时还附带了一张题为“升起的地球”的照片。

《升起的地球》[美]威廉·安德斯 1968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收藏

从照片里可以看到,远处的地球被外太空的黑暗包围,我们可以感受地球就像浮在广阔无垠的空间里的一座美丽又珍贵的孤岛,周遭荒芜阴冷……

我们仰望的不是星空,我们担忧的是人类文明的未来。

一部可与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相媲美的《人类仰望星空时:繁星、宇宙与人类文明的进程》,记录了第一批仰望星空的人。在这里,从最早的岩画和环形石阵,到科学民主的诞生,最终是寻找人类未来之路,12个人类仰望星空的时刻,12个影响人类文明的进阶跳板,从全新的视角思考宇宙与人的关系。

星空启迪着人类塑造了文明,让我们跟随历史,一起回顾人类仰望星空的历程。

当人类仰望星空时,

都看到了什么?

01

仰望星空

从黑暗走向光明

在这个时期,人类对宇宙充满各种敬畏,宇宙里充满了各种迷人又可怕的神话和神灵。在这样的宇宙中,意义塑造现实,天象与人类的生活和信仰纠缠不清。

在旧石器时代,西欧人类进入天然洞穴居住,这些远古人类喜欢把洞顶当作苍穹,把墙壁看作通往精神王国的可渗透界面(异次元大门),整个洞穴房屋就是他们的“宇宙”。后来,这样的“宇宙”逐渐拥挤,黑暗只能留给灵魂,人们觉得只有光明才适合生物,于是才开始离开洞穴,自建入口。

而新石器时代的不列颠农耕者则构建了一种崭新的宇宙学,他们不再通过狭窄的洞穴探索宇宙,而是在呼应天象的公共场所观察天空。从巨石阵开始,人类不再隐匿于黑暗当中,而是走进了光明。于是,万星璀璨,环绕周身。

02

仰望星空

挣脱群星与宿命的纠葛

这个时期,人类已经会根据天空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我们是谁”“我们在哪”“我们为什么在这里”等问题,这些疑问诞生朴素的哲学和丰富庞杂的宗教,影响了人类对时间与空间、权力与真理、生存与死亡的思考。

比如柏拉图认为,人类也有不朽的灵魂,它生于繁星所在的神圣王国,通过行星球层降临地球,在一个肉身出生时与其结合。当人死去时,灵魂从肉身中释放出来,或转世,或穿过球层升天,回到繁星家园。

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接受了群星影响命运的结论。

就连我们熟知的开普勒也认为,来自不同行星的光具有不同的性质,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和人类的健康。他提出,“地球像人类一样具有灵魂,对群星是否和谐非常敏感”。他甚至希望加强和改革占星术这门“学科”,自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伽利略还定期给富人占星,甚至给自己的几个私生女画星盘。

星象不仅被用于人,还有国运。我国汉代的织锦中出现了“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大利”这样的政治寓意,更有因天象变动为理由带来的各种朝代更替和政治变动。但是,汉代人民已经从仰望星空走向脚踏实地,将星象研究与历史、地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新的文化和科学。

当人性觉醒、以人为主时,星空逐渐变成了可以被人为利用的象征事物。

03

仰望星空

认清宇宙是一个独立的外部现实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突破帮助人类“看得更远”,这时期,大量观测数据和图片视频如浩瀚星辰扑面而来,天文和数理学家们已经开始运用一系列数学定律和公式,把我们自己从群星中抽离出来。

这个时期,它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充满神灵和未知的领域,人们相信它是可观测和预测的。我们已经把宇宙看作一个独立的外部现实,无论我们如何看待它,它就在那里。

欧洲古老的天象观测仪

04

星辰已定

我们不必仰望星空?

今天,我们探索宇宙不再是通过观察天空,而是依靠探测器的测量和计算机的处理,我们用仪器取代双眼,获得了远远超出人类感官所能获知的科学洞见与发现。

我们可以深入尘埃云的内部,拍摄遥不可及的星系,探索大爆炸的余晖,探测时空结构中的微小涟漪。我们从证据出发,描述了宇宙如何诞生于一场大爆炸,并且预测了它的结局。甚至,卫星导航系统令我们轻敲按钮就可以定位,数字钟的精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太阳。

中国天眼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不必再仰望天空。严重的光污染也将我们的视线遮挡得严严实实,以至我们已经忘却了头顶的缤纷景象。然而,只有数据最重要吗?我们的星空观难道只有数据吗?

05

重新仰望星空

人类文明的征途还可以走更远

当宇宙学已成为数理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当人们已经把宇宙大爆炸和外星生命作为日常的一种谈资时,我们依旧回答不出这几个最根本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在哪”“我们为什么在这里”?

今天的宇宙学依旧无法揭示任何事物的“内在本质”。将人类的意识从数学公式中省去,这不仅令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变得狭隘,也影响了我们对“理解”本身的理解。

一直以来,科学家忽视了观星所蕴含的人性的一面,把冥思的机会留给了画家和诗人。不过近几年,科学家意识到,与宇宙的直接接触不仅会带来审美上的震撼,还会给我们的心理健康和人生选择造成深远而实质的影响。

天宫空间站执行任务的神舟十四号乘组,陈冬与刘洋进行出舱活动

科学方法赋予我们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令我们专注细节,开展逻辑思考,并且有效地调动这个物质世界。然而,这种感知是有限的、孤立的,并且受固有偏见和观念的影响。相对而言,敬畏拓展了人的意识,给人带来灵活性、创造力和联通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宏大的现实,从而超越狭隘的日常关切,最终做出不仅取悦自身,而且有益于地球和全人类福祉的决定。

这,就是人类重新探索星空的意义所在。有无限多的敬畏,才有无限多的希望,人类未来才有无限的可能。

THE END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