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议在刑法中增设“虐待儿童罪”

澎湃新闻记者 邢丙银
2018-03-02 16:57
来源:澎湃新闻
法治中国 >
字号

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近年来发生的虐待儿童事件,折射出我国儿童保护立法的不足。在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将提交在我国刑法中增设虐待儿童罪的建议,以更好地对接我国相关儿童立法中涉及的刑事责任,补强儿童立法整体上的缺弱。

我国当前对惩治虐待儿童行为的非刑事性立法主要有《宪法》、《民法通则》、《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

朱列玉指出,此类法律并没有具体规定如何防控、查处虐待儿童的行为,也未提供有效的处罚手段,只有一些禁止性规定,虽然带有宣示作用,但是并未达到惩治行为人、预防虐待儿童行为发生的完全效果。就目前来看,处理虐待儿童行为的手段多是行政处罚,与儿童及其家属受到的伤害相比,此种处罚显得轻微,难以起到威慑效果。

在刑事立法方面,朱列玉还认为,我国刑法所设相关罪名难以与“虐童”行为对号入座,不能有效规制“虐童”行为。

首先从虐待罪来看,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该罪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捆绑、冻饿、限制自由、凌辱人格等方法,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情节恶劣的行为。

朱列玉认为,虐待罪限于自身规定无法完整有效地对“虐童”行为进行规制。其犯罪主体仅限于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不能囊括所有主体的“虐童”行为。而目前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大量增加,儿童的监管和抚养逐渐开始脱离原有的家庭照管模式,特别是在东部一些发达的城市,儿童的入托率和入园率都比较高,导致虐待儿童的犯罪主体由家庭成员逐步扩大到家庭外成员。

对于刑法中规定的其他相关罪名,如故意伤害罪以及非法拘禁罪、侮辱罪,朱列玉指出,虐待儿童在身体上达到轻伤标准的可以定故意伤害罪,但是精神虐待、疏忽照顾和性虐待的情形则无法以故意伤害罪进行规制;“虐待”行为也并不局限于“非法拘禁”或“侮辱”。

“虐童行为对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发展形成一定阻滞,严重的虐童行为会对受虐儿童留下一定的心理阴影。”朱列玉说,应从根本上去预防,建立一套完整的虐待儿童预防体系,而刑法作为利益维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最具有震撼力和威慑力的,在刑法中增设虐待儿童罪对于保护儿童具有重大意义。

    责任编辑:马世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