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代表建议适时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方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鹏 实习生 郑洁
2018-03-10 15:48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澎湃新闻记者从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新闻中心获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卫健在内的18位代表集体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方略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介绍,黄土高原是我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脆弱区,也是当前国家实施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核心区域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黄土高原先后实施了坡面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及退耕还林草工程等,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植被盖度增加了28%,进入黄河泥沙减少至不足2亿吨,显著改善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塬区和北部沙区的生态环境。

《建议》指出,根据跟踪研究和调查发现:随着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推进,黄土高原不同地质单元出现了耕地面积不足、局部地区人-粮矛盾突出、塬面破碎化等现象,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利。

黄土高原景观美如画。 东方IC 资料图

《建议》认为,在新时期,适时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方略,可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生态成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城乡统筹发展、美丽乡村振兴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维护黄河运行安全、服务国家精准扶贫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求。

为积极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方略”,周卫健等18位代表建议:

第一,将“26字建议”提升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方略。

协同推进黄土高原塬面、坡面、沟道、沙区协同治理,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26字”建议的具体内容包括:塬区固沟保塬,坡面退耕还林草;沟壑治沟造地,沙区退林还灌草。

第二,根据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地貌形态和地理分区,结合微地貌特征与财力资源,因地制宜采取协同发展措施。

在黄土高原塬区如董志塬、洛川塬等,协同推进固沟保塬、退耕还林草、治沟造地的综合治理,促进塬面、坡面、沟道一体化;在丘陵沟壑区,协同治沟造地、退耕还林草的综合治理,坚持坡面、沟道治理与生态农业一体化;在北部沙区,实施退林还灌草和沙区治理相结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沙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一体化。

第三,及时开展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总体科学规划、遥感制图和信息决策系统等的立项研究。

对已实施的生物和工程治理措施开展系统全链条、一体化监测和环境效应评估,提出优化途径;结合黄土区水资源、人为扰动、气候变化、环境影响、黄土性质等相关问题的研究结果和广大干部群众生产实践,为推广这一利国利民的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方略提供科技支撑,促进黄土高原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钟煜豪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