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睡不着|下一代会变得比我们这一代更好吗

菠萝头
2018-03-20 22:02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编者按:如果你“不想睡”或者“睡不着”,欢迎继续阅读。

这里或许有个文艺片,这里或许有个恐怖片。不知道你会闷到睡着,还是吓得更睡不着。

假设你中年,自觉最重要的时刻和成就已留在过去;但人生犹长,你不希望自己的失望和恐惧缠上下一代,因此决定尽全力把孩子推去一个“更好的世界”。

《四月三周两天》和《山之外》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的最新一部作品《毕业会考》(Bacalaureat,2016)再得当年的戛纳最佳导演奖。这是他对熟悉题材的又一次尝试,很难说是否超越前作,但绝对可以像幽灵萦绕心头。

后社会主义时代的罗马尼亚小城,由面目相似的灰色公房组成的住宅小区,公共地带杂乱萧条,到处都是尘土飞扬的工地。小城不贫困,没有明显可见的贫富差距,人们工作、上学、生活在其中,它既不值得歌颂也不需要革命。

蒙吉在这部电影中想拍“变老”和“失望”。 在失望中变老,发现生活和想象的差距无法弥补。

他提出问题:下一代会变得比我们这一代更好吗?古老的因果律循环有无可能被打破?

影片中分两个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有罗密欧医生、他的妻子玛格达和情人,掌握权力、身处权力链各关键位置的男人们:副市长、警察局长、教育部官员、校长。孩子只有两个:罗密欧医生的独生女儿和他情人的幼小儿子。

成人世界的运行规则牢不可破,要办成一件事你就必须推动环环相扣的权力链条,以人情运作(说到底就是交易和作弊)的方式才能达成目的。你的“能力”就是对别人的不公平,但当人人都试图走捷径,凭本事作交易成为社会常态,它又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公平。

在孩子的世界,交易/作弊还未成为他们的行事法则,很大的原因是他们未经世事,没有必须达到的目标。他们对不守规则的人可以扔石头表示愤怒,相信未来不止一个最佳选择。

影片自始至终没有回答“下一代是否会好过这一代”这个问题,蒙吉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自己也没有答案。一个导演能做的,无非是创造一个思考的空间而已。

《毕业会考》中罗密欧医生的困境与他所在的小城环境一样——不要命,但令人窒息。

捆住他的因果律是这样的:他和妻子在东欧剧变后从海外归国,希望改变这个国家;天长日久希望被磨灭,他们(尤其是罗密欧)不遗余力地想把独生女儿送去英国念大学,彻底离开这个国家,跳脱因果律。

“改变这个国家,我和你妈妈已经付出了代价。我们留在这里就够了,你还是要离开。”

影片开头给了观众一个抑郁的罗密欧妻子,在后来的情节发展中她表现出的“正直”和“无为”无比虚弱,就像她病弱的精神和躯体,是这个世界最百无一用的坚守。不妥协,就会像她一样成为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罗密欧妻子的形象,成为敲响整部影片的丧钟。

本来,罗密欧一家离“逃离罗马尼亚”只有一步之遥。女儿伊莱扎只要在毕业会考中拿到好成绩,加上她已经得到的英国某大学奖学金,就能在毕业后赴英念心理学。事情的变化起于她在会考前一天遭人强暴未遂,写字的手臂在挣扎中受伤。为了保证女儿能在考场正常发挥,正直廉洁的医生罗密欧开始了行贿之旅。

女儿遭遇的不幸在整个链条中既是因也为果。《毕业会考》不是那种设计精密,因由分明的影片。蒙吉多次在影片中给出暗示,令人猜测嫌疑人的身份,但均指向似是而非的可能。就像生活中的神秘事件,将永远保持神秘。

一种猜测是:多次出现的狗,罗密欧医生家屡屡被砸的玻璃,被故意损坏的雨刮器,女儿伊莱扎的遭遇,或许是某位养狗人士所为。而这种暗中破坏,若非情感原因,就是卫道士式的行为。罗密欧医生与纹身女教师之间的婚外情,或许引起了他人的不满。

所以更深的因果律是:罗密欧出轨,导致女儿遇袭,他错上加错去行贿,最终为自己引来灾祸。

这样一来,故事的线索就完整了。但就像刚才说的,《毕业会考》不是一部讲故事,理因果的影片。它关注的是罗马尼亚的现实景况下,失望的一代人和他们寄予厚望、为之牺牲的下一代人,能否看见一丝希望。

罗密欧医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好的人。他的恐惧和胆小(两次追嫌疑人表现出来的),妥协(之前是从不受贿行贿的廉洁医生),失望的煎熬(所以急欲把女儿送出国门),是一个群体与环境长期角力的缩影。

他犯错,但不是没有衡量过得失。他的母亲比他更坚定勇敢,认为只有优秀的人留下来,国家才有进步的希望。他抑郁的妻子也比他坚守原则,认为无论如何女儿也必须遵守规则,否则从前对她的教育都是白费。他的女儿自律、诚实、浪漫,并不很愿意为了前途放弃在这里的爱情,虽然这男朋友看上去没什么前途。

罗密欧是一家人中最知世故,肩扛最重责任的人。道德感每一个人都有,为了保护这脆弱的道德感,罗密欧做了背弃道德者。

蒙吉没有把罗密欧的行贿处理成引发家庭矛盾的事件。很东方的,他的妻女都默许并顺从了他,心知是错,也低头跟着罗密欧走了一条少一点荆棘的路。

罗密欧和家人受到的拉扯,微妙之处,中国观众应该更能感同身受。梦想还在其次,当尊严也被纳入交易体系,哪怕牺牲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才是让罗密欧医生们真正失望的地方。

西方观众容易指责罗密欧,他是懦弱的知识分子/中产阶级没错,功利又不忠。东方观众更倾向同情和理解他,因为要比他更正直勇敢是很难的事。

“生活不同于想象”,蒙吉这样解释影片的主题。生活被随机事件推动,但随机组成的整体就是必然,人又怎么能和必然对抗呢?

影片的最后,女儿告诉父亲自己在考场上用了“哭泣”的办法让监考老师延长了考试时间,迥然不同于行贿作弊的方式,但达到相同的目的。导演的善意我们心领了,然而生活真的会有这样的好意吗?结尾看似光明,女儿要自己决定去留。新一代人,终于有了自己作选择的自由和意愿。但她若决定留在罗马尼亚,中年时是否会像父母辈一样后悔不已?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