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豆瓣9.4,这本书我一口气读完了!真好。

2022-10-21 18: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01

上野千鹤子的书,这两年着实出了不少。

最近两个月出版的就有《女性的思想》《一个人可以在家告别人生吗?》《女生怎样活?》《在熟悉的家中向世界道别》等。

其中,在豆瓣上评分最高的是她与铃木凉美的一本书信集《始于极限》。

3000多人读过,评分9.4。

不论是市场还是口碑都非常不错。感兴趣的读者想必已经知道,或者已经读过了。

那么,我还需要来写这篇文章吗?况且,在当今的舆论环境中,由男性来谈论一本女性主义的作品,很容易遭到来自各方面的夹击。

但我们能谈论的已经太少了不是吗?在这本《始于极限》中,上野千鹤子有一句话很值得被记住:过于害怕被误解,人就一句话都没法说了。

所以,我还是来分享一下这本书吧。倒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02

这本书源自幻冬舎编辑竹村优子女士的策划。

她让社会学家、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和「前AV女演员」、自由撰稿人铃木凉美进行了长达一年的通信。

十二个月,一来一往,二十四封信,谈论十二个议题。

虽然在后记中上野夸赞了编辑的专业、负责,但是在一封信中,她也说过这样的话,「对编辑来说,作者不过是商品罢了。我对编辑最大的赞美,就是将其比作鬣狗。你的前缀『前AV女演员』对他们来说肯定也有求之不得的附加值。」

这虽然是在说媒体编辑,但这本书的选题策划本身,恐怕也逃脱不了这一指称。

这里的问题是:想吸睛有错吗?有必要追求「纯洁」吗?

在谈论「工作」的书信中,上野回顾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她在刚出道时名声并不大好。她的第一本书叫《性感女孩大研究》,被视作「年轻女人写的荤段子书」,很是畅销。随后出版的《裙子底下的剧场》又是围绕内裤展开的。

在那时,人们说她是「商业女权」,迎合男性凝视。但她对这一切不大在乎。只要卖得动就行。

她说,「我始终坚信,即使读者的购书动机有违我的初衷,但只要他们在阅读之后理解我的真实意图就行。」

也正是在这里,她说了那句话:过于害怕被误解,人就一句话都没法说了。

她似乎没有文化人的精神洁癖,一直「两手抓」:既要出通俗读物,也要出学术专著。

毫无疑问,她是有一点强者气质的,一切都可以为我所用,重要的是达到目标。

所以,即使这本书的开端也不免「策划先行」,但重要的是内容,是如何去做,以及做得如何。

在这本书的一开始,铃木的信还有些谨慎和生分,但上野立刻指出了这一点,几乎是逼着铃木敞开心扉,迅速将对话深入了一个维度。

这里也正可以看出她们的不同。这种不同贯穿着整本书,也贯穿着她们的整个通信。

03

毫无疑问,这次通信是两个女性之间的对话,也是两代人之间的对话。

上野千鹤子出生于1948年,在通信的2020年,已经72岁。

铃木凉美出生于1983年,在通信时37岁。

除了年龄的差距,很容易被忽视的,还有地位的差距。

上野是功成名就的学者,对女性主义理论早已有了自己的一套观念,就像武侠宗师,随时可以让人一刀毙命。

相比之下,铃木虽然因为「前AV女演员」的前缀而有了更多发表机会,但她还没有完全证明自己,她充满困惑,左右摇摆。

在这本书中,铃木呈现了许多困惑,这是她的坦诚和不得已,相比于上野可以「出卖头脑」,她只能「出卖隐私」。好在,后来上野也「着了编辑的道」,将自己的私人经验纳入对话,使得整个通信的状态渐入佳境。

在书中,不仅可以看到她们对于一些议题的讨论(比如「女性主义」「母女关系」「恋爱与性」),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看到她们二人之间真诚的互动。

上野在很多封信中流露出来的,对于铃木的关心、告诫,都很动人。

有些话并不动听,也与公共话题无关,但真诚有力,充满能量。比如她多次提醒铃木,不要在惯性中迷失了方向,不要一直带着「前AV女演员」这个前缀,要「脚踏实地,积淀出不受时代和潮流影响的东西。」

她说,「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陷阱是自我模仿。不止作家,所有创作者都要面对这样的陷阱。」

「如果我能给你一个建议,那就是永远不要低估读者。作者的衰退始于低估读者的那一刻。到时候,你也只配拥有相应的才华。」

这些话,对于任何一个创作者来说,都是很宝贵的。

04

当然,除了体己话,这毕竟是一场公共对话,是要发表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做了很多标记,但是这篇小文章已经写得太长,这里就不全部展开了(明天录一期播客,再聊得散漫一些)。

在这所有的议题中,有一个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贯穿了整个通信,即「结构与主体」的困境。

在第一封信中,铃木凉美和盘托出了自己的困惑:她没有办法承认自己是受害者。

她是主动投身风俗业和AV行业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遭受过伤害,但是她却没有办法将自己看作「受害者」。

上野千鹤子在回信中指出,这是「恐弱」。但内里恐怕还和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分不开。

在这种意识形态下,每一个人都被认为是自由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为自己做决定,并承受这一决定的后果。

正是在这个逻辑框架内,铃木无法将自己看作受害者。她认为自己主动选择了风俗业,就算过程中受到了伤害,也必须承担这一切。而承担这一切后果,正说明是她在自己做决定。更加凸显了自己的主体性。

上野指出,铃木这一代人已经内化了新自由主义。不论什么议题,都可以回到自我调适,而不必诉诸结构性的改变。即使是针对性别歧视、性骚扰,铃木这一代人除了会同情受害者,同时也会尽力宣传「防狼术」、「逃脱法」。

在铃木看来,相比于改变大家的看法,如果因为学会防狼术,而没有人真的受到实质性的伤害,当然是更好的。

所以,在最后一封信里,她提到,「质疑结构本身和姑且应当对当前的现实、以免受到伤害必须两手抓」。

然而她也发现了这里面的矛盾之处,如果过于看重「防狼术」,一旦一个人真的受到伤害,又怎样才能不让她自责呢?真正要承担责任的不是犯罪者吗?

上野在回信中说,虽然两手抓是好的想法,但是却很难兼顾。

她并不认同过度的「自我负责理论」。她更看重社会结构的改变,如果我们过于强调主体性,一切都权责自负,那么结构问题就隐身了。

她一直强调,承认自己是「结构」暴力的受害者绝非溃败。承认伤害并非屈服,而是抵抗。

实际上,不仅仅是铃木凉美,我们这一代人恐怕也内置了「新自由主义」思想。上野在回信中对「主体和结构」困境的挑明,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视角,很有启发。

至于书中其他的鞭辟入里的观点,就有待你自己去读,去发现了。书信真的是很好的表达方式,既能讨论问题又有情感温度。

原标题:《豆瓣9.4,这本书我一口气读完了!真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