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何怀宏 | 贸易战来了!特朗普为什么要搞孤立主义?

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2018-03-28 10:13
来源:《探索与争鸣》杂志
思想市场 >
字号

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同时对中国企业实施投资限制。此举标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全面升级。全球化进程更加扑朔迷离,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交错时代,中国何去何从,引发重大关切。早在特朗普当选之初,北京大学哲学系何怀宏教授就严肃指出美国走向孤立主义的风险,他由深层的基本价值层面入手,解释了美国孤立主义政策的两面性及其在新的全球化阶段可能带来的影响。

本文系何怀宏教授2016年12月在“全球化挫折与巴比塔的重建”论坛上的主旨发言记录,题目系编者所加,文中图片未经注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自“探索与争鸣杂志”微信公号。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独立精神和孤立主义,是从美国大选来观察全球化。美国在世界全球化体系里面是重中之重,不得不予以关注。我主要就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第一,全球化的多重含义及反全球化的不同立场;第二,美国的独立精神和孤立主义;第三,孤立主义的对立面与两重性。

全球化有许多方面。首先是全球地理,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到麦哲伦完成第一次全球航行,在地理大发现之后联为一体,此前古代的地中海世界是最接近于某种世界体系的地方。而地理大发现最重要的是带来了一种新的、具有革命性的也是真实的认识,人类第一次知道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知道了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球,世界就等于地球,我们走不到天边,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或者说,任何一点都是起点和终点。所以说,在全球化的各个面向中,首先是地理上的,但它同时也是心理上的,我其实最看重的是,它给人类带来一种全新的认知。这种认知至今仍然具有革命性。此后500多年来,地理距离和天堑越来越不构成障碍,地球真正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在交通工具和网络发达情况下更是如此。我们暂时脱离不了地球,它就是悬浮在宇宙空间的球。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地球如果毁灭了人类就毁灭了,所以要搞好地球上的事情,这是全球地理以及它所带给人类的一种全新自我认识。

而全球化最显著的方面当属全球经济,或者是加上全球科技。也许还可以说,这是全球化取得成就最大的方面。世界各国在经济上已经相互离不开。科技发明也是如此:过去不同文明间的交流缓慢有限,许多发明要各自发现,重新发现,现在任何科技成果都能很快在全球共享。早上在硅谷发现,可能晚上有的地方就开始仿造了。这是全球化的经济与科技方面。

全球政治方面,可以说,相互影响早就开始了,尤其是地中海世界——这里可算是世界各种文明体系交汇的地方。但是,在20世纪以后,尤其是近些年来,全球性才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的一举一动都对世界有影响。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全球性政治组织,虽然一战后出现的国联失败了,但二战后出现的联合国仍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以上方面都是全球化比较积极的方面,是求同,求共赢,或者是双赢,或者是加强纽带。但也要注意到,全球化还有不同的方面。在追求联合共赢的另一面,我们现在很难说有了统一的全球文化,而且也不会去追求统一的全球文化。全球文化方面追求的恰恰是一个次一级(比全球甚至国家都次一级)的群体文化。它们有一个共同诉求是平等,尤其是希望弱势文化和强势文化取得平等地位。在整个世界全球化趋同的情况下,全球各个文化是在求异。我们讲文化认同,这个次一级的认同其实是求异,文化越是认同就越是求异。这个文化差异性的强化趋势不容忽视。当然,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文化方面也还有人们在追求一种全球伦理,它是从宗教界开始的,各个宗教、各个国家之间如何和平共处?这在中国也有反映。全球的政治、经济、地理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然而我们的文化与价值观却本来差异很大,且还在继续求异。那么,我们是否需要某种道德共识?全球成为一个生存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如果没有一个对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的道德共识,世界其实是很危险的。所以有没有这样一种追求全球伦理的努力我以为是很要紧的。

反全球化也有不同立场。过去反全球化经常看到的情况是从左翼的立场、从比较激进的立场出发的,是从保护弱势、反对强势方面考虑,而且是经常带一些反西方、尤其是反美的色彩。但最近的反全球化,或者是逆全球化(英国脱欧),是从比较右翼保守的立场出发,而不是保护弱者,现在可以说是保护强者,或者说保护本国国内的弱者。退欧正是反对全球化,反对世界拉平市场。发达国家反对产业转到国外,这次美国大选结果也是一个例证。英国公决脱欧、美国特朗普当选总统所表现这种趋势恰恰是从对全球化影响最大,或者是产生贡献最大的国家开始。这可能是一种收缩,虽然将来怎么发展我们还不是很清楚,但可以说,现今全球化的大趋势中是出现了一些分离和歧异。

第二谈一下美国的孤立主义。美国这次大选之后我一直也在思考一些问题。我不想简单讲一个骗子和一个狂人竞争,这个狂人赢了,好像是蛊惑人心的角色,骗了很多无知乡下人,其实没有这么简单。这些现象在深层次一定是有一种相当的各自有历史根据与合理性的价值在支持。自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明显出现了某种政治的僵持,陷入了僵局。所谓的保守派与自由派、共和党与民主党僵持不下,也有左翼、右翼的颉颃以及民间草根的介入,这种现象比较明显。在这背后的深层次上是一种什么东西在冲突?是一些基本的价值观。这个还是要追溯到美国的历史,不仅仅是独立以后200多年历史,还包括独立以前150多年的历史。在我看来,独立之前尤为重要。

通过对美国这个国家如何形成展开观察,可以发现,它在独立的时候有一些基本价值就已经形成了。美国独立以前有各种各样的实验,带着理想、信仰,在不同殖民地进行的实验,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成功的是把过去从英国带来的信仰和价值观重新在新大陆凝练筛选、更新强化了。这里更强化的是强调独立的意识。这里需要区分早期定居者和后来移民。179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的323万白人里面,80%来自不列颠,98%是来自新教,这个对美国价值观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用亨廷顿的话说,如果当时是西班牙人或者是葡萄牙人占据主导,美国就可能不是今天的美国,而是墨西哥或巴西。新教就是一个强调独立且个人良知占首要地位的宗教。它强调的是个人,通过个人的途径去认识上帝。新教徒刚到这块新大陆时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后来的移民不一样。他必须自我依靠,所以美国独立的意识和精神确实是很强悍,这和自由联系在一起,其自由观念是以独立为起源与核心。

美国人的基本价值观比较明显地反映在独立宣言最著名的那段话里面:“所有人都被创造为是平等的,他们都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生存、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几个主要的概念。首先尤其是生存,保障生存,先活下去,还有安全和温饱,然后还有信仰,并非一片空白,是带着文明世界的某种信仰来的,然后就是独立,还有英国的法治,包括法治保障的一些自由等等。但是独立宣言文本里面也同样揭示了另外一个方面,除了在独立之前就已经基本形成的价值,还有就是平等,这个是具有革命性的。当时所有人的平等并没有实现,自由的主体也未获得清晰的界定。这个我想另外写文章探讨。

为什么美国人会有独立的精神与意识,以及这种独立意识何以这么强烈,有宗教因素,有新教因素,有地理因素,也有民族传统的因素。曾经有一个世界各国的价值观调查显示,最强调独立和自我依靠实现自己理想的是欧洲的瑞士。瑞士至今也不是欧盟国,也不是欧元国。其次是美国。最早从华盛顿告别演说算起,美国就有一种独立意识。这很强烈地反映到它的外交政策当中。可以说,美国建国后一百多年直到20世纪初,乃至两次大战前期的美国表现都很强烈。它的外交传统更多的是孤立主义,最多包括一个后院拉美。华盛顿告别演说呼吁国内团结,但却主张和世界(当时主要是指欧洲)保持距离。自然要有商业和经济联系,但不要有政治联系,尤其是结盟等介入。他主张保持宗教和道德作为“人类幸福之重要支柱”,并促进建立“普及知识的机构”;但中立于世界各国。当然这不是不强调自己国家利益和安全,美国曾经在北美扩张,现在也把自己国家安全系数提升到一个很高的程度。但的确长期不向往世界主义,甚至不想和世界发生太紧密的关系。

第三讲讲孤立主义的对立面和两面性。与独立相对的是依赖。人性是容易依赖的,但强调自主也是一种传统。独立也有一点冷淡,和冷淡对应的是热情。和孤立主义相对应是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们常常认为好的东西,就是世界主义、大同主义,或者是理想主义,这个方面有强烈表现,比如输出民主,认为自己的制度很好,是普世价值。还有一个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等等。两者也常常相通。孤立主义则和现实主义联系比较紧密。亨廷顿思考美国的出路不是理想的世界主义,也不是帝国主义,而是民族主义路径。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美国优先。特朗普倾向于认为,美国要保护欧洲,但哪怕再保卫也不能又出钱又出力,在日本、韩国要有一点收缩,他不想管太多事情。这个还要再进一步观察。希拉里比较好预测,但是特朗普不好预测,会发生什么我们也不知道。这里只是说英美的政治变化,可能会使全球化受挫或者是有某种曲折。

全球化并非直线前进就是最好的,也可能有一些回潮,怎么认识,一方面我们讲这是一个大潮流,不可阻挡,从经济、科技各方面都在支持这样的趋势,美国想撤身也不是那么容易。作为一个头号超级大国,过于激烈的撤身也可能不仅对本国,也对世界带来大的风险。但是另外一方面包括我们祖先的古话也是这样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英国脱欧是不想太多搅入世界,你从克理斯蒂的小说就可以看出英国乡村对外国人持以怀疑态度。各个民族和群体当然更喜欢自己的价值和生活方式,不愿意受到太多干扰。有一种幸福是生活在自己家里的幸福。法律禁止种族隔离,但还是会有一些自然的分离。打拼几十年的华人退休以后他们的生活圈里的朋友还主要是华人。

全球化如果受挫,那肯定经济会受影响,很可能会下降,但这就看你更重视什么了。是不是整个世界一定要那么快,经济发展的速度一定要那么快,大家都要打成一片,联在一起。打个比方,世界上有两种人,喜欢跳广场舞的和不喜欢跳广场舞的,有一些人觉得大家聚在一起才热闹,才快乐;但还有一些人就是不喜欢,宁可晚年就孤独地牵着一条狗,你可能觉得我可怜,但是我不会这样认为。所以生活趣味是不一样的,我也不是反全球化,我个人还是感觉全球化带给大家很多便利。比如欧洲联合之后,你去欧洲旅行,办一次签证就可以去许多国家了。过去欧洲国家为这些边界线打得你死我活,现在你感觉不到边界线的存在了。欧洲是最有可能实现比较高程度的一体化的一个洲。但也会进退起伏。但如果欧洲都做不到欧同,世界大同就更难了。

我觉得,不一定要反全球化,也不一定要全身心地拥抱全球化,往前走几步往后退一点,都可以试试。在全球化大潮当中哪怕有几个孤岛也没有什么的,因为全球化始终有一种危险甚至是凶险。过去文明是可以此起彼伏的,埃及文明、波斯文明衰落了,罗马文明就在另外一个地方兴起了。全球化之后就可能有不可逆的大灾难,受害的就是整个人类,再也不会有新的文明,这可能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衰落甚至毁灭。这个不知道何时到来,现在可能也只是一种幻想,但有一些预警总是好的。人类有时可能处在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总之,我觉得,如果不是仅仅看经济、科技出发,而是从价值观、生活方式来看,你会看到一些反全球化的人,他也有他的理由,而且是有相当强的价值理由的。而我的发言就是提出一些问题。有一些东西,我自己也没有想得很透彻,供诸位批评,谢谢大家。

(本文系何怀宏教授2016年12月在“全球化挫折与巴比塔的重建”论坛上的主旨发言记录,题目系编者所加,转载自“探索与争鸣杂志”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韩少华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